徐州泉山:「海綿」,讓城市生活品質越來越高

紫牛新聞 發佈 2022-11-22T20:03:43.130491+00:00

作為落實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2016年,徐州入選江蘇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泉山區作為徐州市海綿城市試點區,近年來,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思路,不斷探索海綿城市生態理念落地方式,多措並舉,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實現城市內澇緩解、水環境改善、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生態修復等綜合目標,城市生活空間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作為落實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2016年,徐州入選江蘇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泉山區作為徐州市海綿城市試點區,近年來,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思路,不斷探索海綿城市生態理念落地方式,多措並舉,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實現城市內澇緩解、水環境改善、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生態修復等綜合目標,城市生活空間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滲蓄結合」,構建生態美麗的綠色空間

走進景色宜人的金奎公園,隨處可見的旱溪、植草溝與雨水花園等綠色生態設施格外醒目。雨水經過海綿設施的轉輸、收集與存蓄,真正實現自然下滲、自然積存與自然淨化,超標的雨水則通過管網溢流進入奎河。同時,綠化配置時注重發揮植物對水體的淨化功能,積極營造水生植物生境,充分發揮海綿體的污染物削減能力,進一步改善水質。水流潺潺,清風颯颯,草青木秀,窸窸窣窣,海綿化的金奎公園更具一番生態與愜意。

景觀融合,建設美麗宜居的海綿型小區

漫步在聽瀾雅居小區,不光能感受到園林式風景,引入眼帘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海綿基因」。小區景觀道路、中庭小廣場等多採用滲透鋪裝,建築雨落管斷接、轉輸植草溝、道路側石開口......這些常規海綿措施技術在小區內得到普遍運用,屋面、道路、綠地上的雨水均可通過導流渠道順暢地進入海綿設施內。通過合理化的功能布置將建築雨水、場地排水等雨水進行海綿化收集處理,同時將海綿設施形態與整體的景觀空間關係、路網關係、植物關係進行合理化的組合銜接,充分營造小區自然、舒適、宜居氛圍。

源頭把控,打造「會呼吸」的海綿校園

校園裡隨處可見的海綿設施究竟藏著哪些「玄機」?新火花學校建設項目從一開始就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因地制宜地將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雨水立管斷接等巧妙地落實在海綿校園的建設中,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同時結合景觀及綠化效果,功能和美觀兼具。隨著海綿城市設施的「發力」,學校變成了一座「會呼吸」的花園,可對雨水進行「呼吸吐納」。 依託這些綠色海綿設施,校園排水能力進一步提升,雨天時場地內基本不存在積水問題,實際保障了校園的排水安全,又提升了景觀品質,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成效。

隨著一個又一個海綿項目的落地,泉山區海綿城市越來越立體,不僅對徐州市的生態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也能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時至今日,能夠在如詩如畫的城市生態環境中欣賞芳草綠樹美景,呼吸清新甜美空氣,感受四季美好變化,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些,都離不開系統化全域海綿城市建設的順利推進,離不開高質量的海綿城市建設。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趙天

通訊員 泉軒

校對 徐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