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贓—曾志偉導演出道作與黃鷹、成龍的江湖舊事

萬點牛哥 發佈 2022-11-23T15:00:19.956599+00:00

1980年上映的《賊贓》和《踢館》從時間上看都早於1982年的《最佳搭檔》,不知為何提起曾志偉的導演處女作都指的是《最佳搭檔》,莫非是某個知名影評人不知道《賊贓》,於是乎張口就來胡說八道以至於以訛傳訛成真了?

要說今天再看《賊贓》最大看點,不是《天蠶變》的徐少強,不是英俊小生薑大偉,而是導演曾志偉。1980年上映的《賊贓》和《踢館》從時間上看都早於1982年的《最佳搭檔》,不知為何提起曾志偉的導演處女作都指的是《最佳搭檔》,莫非是某個知名影評人不知道《賊贓》,於是乎張口就來胡說八道以至於以訛傳訛成真了?曾志偉早年龍虎武師洪家班成員之一,拍武打動作片經驗豐富。上世紀七十年末成龍在香港影壇颳起了功夫喜劇颶風,香港影壇一大特點就是把握商機緊跟潮流善於拍跟風片,模仿成龍功夫喜劇跟風片甚囂塵上。電影公司紛紛尋找下一個成龍,龍虎武師出身常在大銀幕出演丑角,曾志偉無疑是不二人選了。本片是羅維的豐年影業首度拍攝功夫喜劇題材,之所以能拍完全是因為羅維和成龍的恩怨。談及此片不得不先回顧下羅維和成龍的故事了。

本片導演曾志偉和成龍經歷何其相似,曾志偉作為成龍替身為羅維跟風功夫喜劇片,成龍作為李小龍替身被羅維力捧。事實證明,李小龍獨一無二,成龍同樣如此,所以模仿李小龍的成龍和模仿成龍的曾志偉都難獲成功。只不過相比羅維力捧成龍的賠本買賣,曾志偉1980年連拍的功夫喜劇《賊贓》和《踢館》在票房上小賺一筆。成龍和羅維的故事影迷耳熟能詳,羅維砸錢力捧不紅,1978年吳思遠借用成龍拍了部《蛇形刁手》一炮而紅,開創了功夫喜劇類型電影。正常商業邏輯1979年成龍回歸後,羅維應該趁著東風乘勢出擊,但是捧紅李小龍的羅維太過自負,在成功的票房面前依然不看好功夫喜劇。當年成龍主演的《一招半式闖江湖》走向了功夫喜劇的喜劇極端,雖然導演是陳志華,可考慮到他和成龍的親密關係,很難說清《一招半式闖江湖》是不是成龍主導夾藏私貨反抗羅維的表達。羅維看後大怒直接雪藏該片。香港電影緊追潮流,功夫喜劇大潮勢不可擋,即便是羅維也要低下固執的王冠順從時代潮流。再造一個成龍出來,曾志偉無疑各方面都符合條件,導演處女作《賊贓》應運而生。成龍替身拍的兩部作品都掙錢了,本尊的電影可想而知是會大賺一筆了!1979年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笑拳怪招》票房斬獲544萬位列香港電影票房年度第二,僅次於《007之太空城》的786萬票房。後面成龍離開羅維的江湖恩怨這裡就無需累述了,而那部被雪藏的《一招半式闖江湖》在成龍離開後的1980年才被羅維拿出來跟風上映,而當年的票房冠軍是成龍轉投嘉禾拍攝的《師弟出馬》。

本片是跟風之作僅有功夫喜劇的形而無神,情節上放不開喜劇動作上不得要領,看得出來曾志偉作為新人導演受到公司監督制約內核還是拍傳統的功夫片。曾志偉揚名立萬還要等兩年後執導《最佳搭檔》拿下票房冠軍。電影開場是名副其實的功夫喜劇,姜大偉抓賊徐少強搶寶,倆人即是對手又是目標一致的同夥,三人打鬥戲一派喜劇表演,精彩之處逗人發笑。劇情分量平分秋色的兩位男主角亦敵亦友的人物設計,很難說清是誰首創,論上映時間較早及較高知名度的當屬許冠文的《半斤八兩》。除了許氏三兄弟的電影外,在洪金寶、成龍、元彪三兄弟主演的電影常見此類角色設計,這個人物設計可謂是為動作喜劇量身定做。本片如果是功夫喜劇一定要聚焦於兩位主角的相遇,相鬥,相知。本片把兩人相遇省略看的觀眾莫名其妙,有種沒開頭的錯覺。功夫喜劇的高潮部分兩人的相鬥又是蜻蜓點水可謂失敗。

電影在名副其實的功夫喜劇開場後,按照洪家班一貫劇情模式要重點介紹第一男主角姜大偉了。可我定睛一瞧編劇是黃鷹,這可不得了啊!接下來必定是黃鷹標誌性的恐怖懸疑武俠劇情了。說起黃鷹,現在得影迷那是兩眼漆黑十分陌生。這位黃鷹擔得起一聲武俠小說大師了,為古龍代筆寫完恐怖武俠小說開山之作《血鸚鵡》。武俠影迷耳熟能詳的《天蠶變》黃鷹是編劇之一、殭屍靈幻片先驅電影《鬼打鬼》是黃鷹和洪金寶共同編劇。一位擅長寫恐怖懸疑驚悚武俠的編劇為一部跟風功夫喜劇電影寫劇本,簡直是亂彈琴。對於編劇黃鷹和導演曾志偉來說,這樣的奇怪組合沒得選,因為本片也是黃鷹為電影首度寫劇本。

本片深深地打上黃鷹烙印,開場後急轉直下一步跳進黃鷹的驚悚懸疑武俠世界-神秘恐怖的蜘蛛死亡帖。電影至此顯然駛離了功夫喜劇片路線,後面是四位與蜘蛛有關的人出場並齊聚一堂十幾分鐘無聊乏味的劇情。高玉勝出場的武打戲不僅是把影片節奏放緩這一大弊病,更糟糕的是畫蛇添足主角配角戲份不分輕重。劇情上無疑是姜大偉和徐少強旗鼓相當的雙主角,可從戲份上看姜大偉從一而終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徐少強淪為配角。前面我說過了雙主角鬥智鬥勇是最佳展現功夫喜劇的舞台,高玉勝作為配角出場處理一帶而過表現出殺手功夫足以,不拖沓快速推進到徐少強假扮楊威的精彩情節。這一段的多餘武打戲無疑是編劇黃鷹的構思,高玉勝出場如果不抓緊機會一展身手,到結局真相大白時便會感覺不到大反派的武功高強。

蜘蛛死亡帖和五位相關人,誰會是蜘蛛,五個人的慘死,這都是黃鷹的恐怖驚悚武俠風格。功夫喜劇見縫插針的重頭戲是假扮楊威,可惜的是重頭戲被處理為了走過場,姜大偉和徐少強也沒有武打或喜劇的對手戲。兩種風格根本不搭配彼此掣肘,如果是洪家班功夫喜劇路數這段兩位男主角動嘴或動手蠻值得期待,可惜的是二位打了個照面又回到了黃鷹的武俠世界。蕭觀音被殺這段戲拍的不倫不類。按劇情是神秘恐怖的蜘蛛顯身蕭觀音離奇被害,突出一個恐怖驚悚再夾雜點暴力香艷鏡頭烘托氣氛。可實際上拍出來的是姜大偉在妓院耍笑,徐少強冒出來二人鬥嘴,兩人是君子動嘴不動手,既沒有營造出恐怖驚悚效果更沒有功夫喜劇表演。硬要說的話,這段失敗的對手戲像是洪金寶《五福星》系列常見的橋段拌嘴惡作劇把任務搞砸的雛形。

沈春山和江飛霞遇險是同步進行卻分主次。沈春山被抓處理的流暢一氣呵成,江飛霞遇險是重頭戲。一女牽引三個好漢互動可謂是精彩連連。姜大偉在破廟的嘴皮子功夫表演和高玉勝的打鬥戲,比起洪金寶、成龍的功夫喜劇差了一大截。比高玉勝出場傳統的功夫橋段有了進步多了幽默詼諧,起碼觀眾能饒有興趣的看進去了。雖說有多提高,依然無法掩蓋影片致命缺點到底誰才是主角!從劇情上及演員上看,應該是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姜大偉和《天蠶變》一夜走紅的徐少強雙雄從頭打到尾,可為什麼卻成了反派高玉勝從頭打到尾了?男配角徐少強的武打戲份反而寥寥一開場一結尾。本段如果是雙雄對決看點十足,結果卻是姜大偉和高玉勝從樹林打到山下荒蕪的大漠,足足打夠了七分鐘時長才收手,看得我匪夷所思。難道說是曾志偉設計用高玉勝的傳統功夫襯托出姜大偉的功夫喜劇表演嗎?或是掌握不了雙雄全是功夫喜劇表演的火候嗎?可參考開頭的三人功夫喜劇表演,無疑是曾志偉的手筆,按常理駕馭雙雄對決是綽綽有餘。其中奧妙怕是只有當事人知道,我看問題還是出在了劇本上。因為徐少強那邊也沒閒著,在和江飛霞的談情中藉機講出蜘蛛大案和自己的身世。一部功夫片都過半了,再不說清事件起因劇情就會銜接不上,尤其是徐少強為何執著於蜘蛛,必須要對這個人物一次性完整的介紹下了,人物總是不明不白的和高玉勝重疊了。電影劇情大體交代完畢,誰是蜘蛛,徐少強是黑是白,觀眾都看得明白了。既然徐少強撕下來神秘的面紗是名正言順的大俠,接下來就要從姜大偉單打獨鬥變為雙雄合力大戰蜘蛛了。

倆人用狗追蹤還帶有風月片低俗的影子,與風頭正勁的許氏三兄弟的喜劇段子差距尤為明顯。總體而言電影後半部明顯比前半部詼諧有趣,重中之重是觀眾期盼的雙劍合璧。由於劇情集中在前半部分,後面曾志偉擺脫了劇本制約,放開手腳施展才華。倆人歪打正著撞破了陰謀笑料十足,美中不足的是監獄中打鬥還是偏向於傳統的功夫戲,比起開頭的功夫喜劇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兩者一對比就看出功夫喜劇動作花哨俏皮極具觀賞性吸引力。姜大偉和徐少強搶救這段戲是本片最大亮點,被曾志偉玩出花了。兩人誇張搞怪的救人方法,當代人觀眾對此十分熟悉了,這不就是無厘頭表演嗎!沈春山垂死之際每每說到關鍵部分差一口氣上不來,倆人重拳出擊救治,沈春山再繼續講下去。無厘頭表演不生硬與劇情融為一體自然順暢。真相大白,高玉勝搖身一變為了大反派。問題是前面高玉勝與姜大偉單打獨鬥五五開,現在姜大偉和徐少強聯手,高玉勝缺少大反派的壓迫力神秘色彩。所以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要設計前面高玉勝和姜大偉的打戲呢?純屬多此一舉畫蛇添足。如果偏要這麼設計那不如把徐少強改為幕後真兇為父報仇,更加有震撼力衝擊力。片尾決戰高玉勝、江飛霞與姜大偉、徐少強的打戲是一場災難。表面上打得熱鬧非凡,一會兒換人捉對廝殺,一會兒又拿上武器表演,可一招一式還是一板一眼的傳統功夫動作,拍的是毫無新意觀眾看的是毫無樂趣,巴不得早點結束算了。前面姜大偉和高玉勝一對一稍處下風,現在二打一還占不到便宜,就是劇情硬傷很難說服觀眾。最終姜大偉被徐少強誤傷換取了勝利,影片以無厘頭表演收場。

影片是羅維啟用新人導演新人電影編劇的一次功夫喜劇試水之作。票房據說是小賺一筆,這才有了解禁成龍的泄憤之作《一招半式闖江湖》。這個緣由在成龍和羅維的恩怨中常被提及。影片的票房成功在我看來是與功夫喜劇的關係不大,主要是創作陣容星光璀璨。導演是新人導演不假,但曾志偉在影視行業跟過劉家良、洪金寶作龍虎武師,香港、台灣兩地摸爬滾打六年,可謂是經驗豐富的電影人。編劇黃鷹同樣如此,首次執筆電影劇本,卻是武俠小說大師。演員陣容極具票房號召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當紅小生薑大偉和前一年憑藉電視劇《天蠶變》走紅香江的徐少強,強強聯合大有噱頭極具看點,毫不誇張的說影片只要沒拍砸了,票房根本不用愁。影片沒有票房大賣出乎意料。我認為影片票房不盡如人意主因是導演曾志偉和編劇黃鷹理念衝突,羅維公司傾向於黃鷹的傳統功夫片壓制了曾志偉喜劇創作。影片中後部分有一種功夫喜劇和傳統功夫片的撕裂,功夫喜劇為劇情犧牲表演機會屈指可數。曾志偉拍的憋屈,兩年後去了新藝城執導動作喜劇《最佳拍檔》拿下年度票房冠軍揚眉吐氣。黃鷹同年和洪金寶共同執筆寫出了《鬼打鬼》,由此開創了香港影壇靈幻殭屍風潮。最後多聊幾句,很多人認為黃鷹是靈幻殭屍片的首功之臣,可主流觀點是洪金寶及洪家班開創的。《鬼打鬼》我看過,從風格上看毋庸置疑是洪金寶的功夫喜劇片,外皮披上了黃鷹的鬼神。不客氣的說,黃鷹僅為此片寫了鬼神內容,大部分劇情是洪金寶的創作成果,黃鷹輔助了洪金寶,從編劇排名也能看出,洪金寶在前黃鷹在後。至於1985年的《殭屍先生》導演劉觀偉是洪金寶御用攝像,主演林正英根正苗紅的洪家班成員。《殭屍先生》大獲成功中除了鬼神,最為重要的是喜劇。師徒之間,師徒與殭屍鬥法都是喜劇,即便是捉鬼滅鬼同樣是洪家班的功夫喜劇。共同編劇奪命剪刀腳黃炳耀香港著名的喜劇編劇,所以說如果沒有黃炳耀及洪家班成員主導參與為影片奠定喜劇風格,單從《賊贓》來看《殭屍先生》要是完全按照黃鷹的思路拍,怕是註定會鎩羽而歸也就不會有靈幻殭屍風潮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