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怎麼忠於純粹——體驗華晨寶馬3系和i3

咖加車評 發佈 2022-11-24T16:00:30.881605+00:00

燃油3系的試駕車是325LiM運動套裝, 184馬力匹配8AT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配方了,實際表現上,絕對動力還可以,當然也沒什麼驚喜,主觀上和同級別對手相差無幾,不過印象中似乎是比改款前稍微差了點,當然現在的表現對於現款的3系消費者來說我認為也綽綽有餘了,平順性依然有問題,經典的低速收油後的拖拽感依然存在,而且依然嚴重,剎車降檔時也依然會有闖動,中高速換擋有隨機的頓挫,同時我認為這台車收油後動力下落的有些過快了,動力的突然中斷有時也會帶給駕駛員一種拉扯的感覺,不是很舒服,動力響應舒適模式下一般,中小動力請求還可以,大的動力請求稍微要慢一些,放在運動模式下要快不少,雖然跟上節奏沒有問題,但也沒有儀表上顯示的那麼快,總的來說,這套動力總成在這台車上的表現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我認為還是差點意思的,改款並沒有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優化,在同級別中甚至已經是偏差的水平了。

作者 —— 咖加用戶:司馬嘉栩

過去的寶馬3系被稱為寶馬品牌的靈魂產品,而從G時代的3系的變化相比之前還是很大的,同時寶馬也順應時代推出了純電版的3系,剛好最近有機會前後試了一下這兩台車,這裡放在一起講講,也算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燃油3系的試駕車是325LiM運動套裝, 184馬力匹配8AT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配方了,實際表現上,絕對動力還可以,當然也沒什麼驚喜,主觀上和同級別對手相差無幾,不過印象中似乎是比改款前稍微差了點(個人感受,不負責,畢竟開改款前的版本也是在兩年前了),當然現在的表現對於現款的3系消費者來說我認為也綽綽有餘了,平順性依然有問題,經典的低速(25以下)收油後的拖拽感依然存在,而且依然嚴重,剎車降檔時也依然會有闖動,中高速換擋有隨機的頓挫(這個倒是不算嚴重),同時我認為這台車收油後動力下落的有些過快了,動力的突然中斷有時也會帶給駕駛員一種拉扯的感覺,不是很舒服,動力響應舒適模式下一般,中小動力請求還可以,大的動力請求稍微要慢一些,放在運動模式下要快不少,雖然跟上節奏沒有問題,但也沒有儀表上顯示的那麼快(不要被轉速表騙了),總的來說,這套動力總成在這台車上的表現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我認為還是差點意思的,改款並沒有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優化,在同級別中甚至已經是偏差的水平了。

而i3全系只有標稱35L的車型,286馬力後置後驅,單看參數在現如今新能源時代確實是比較一般了,但如果和燃油版比還是有些優勢的,實際表現上,絕對動力感受還是比較不錯的,法定限速內都能獲得還算不錯的加速感受,起步也沒有調的比較竄,整體還是很好控制的,從燃油版到這台車無縫銜接也沒什麼不適應的。三種駕駛模式主要改變的是油門的靈敏程度,響應速度和平順性都沒什麼問題,B擋下車輛的電制動力度還是比較大的,而且鬆開油門可以直接剎停,不是像多數電動車那種保留一個蠕行的速度,(這倒是繼承了老i3的設定,雖然那台車不可調)總的來說,這台車動力總成的表現我認為還是不錯的,特別是比325Li的表現要強很多。

燃油3系的底盤表現也依然延續了改款前的表現,確實是柔軟舒適的感覺,對於大小震動的過濾都還可以,不過大的起伏確實就比較一般了,貼地性不是很好,還會有多餘的晃動。運動性不怎麼好,快速過彎時側傾很大,甚至有些誇張,快速併線時側傾很大的同時也會有多餘的晃動,即使速度不快車身動作幅度也有些誇張。雖然彎道內的客觀極限並不算低,但是主觀的運動感受確實是比較差了,激烈駕駛時我個人坐的位置比較低一些還好,副駕駛的銷售顧問被甩的確實有些狼狽,因此這台車最好還是不要太過激烈駕駛。

i3的底盤表現和燃油3系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這台i3的後橋採用了空氣懸架還有防傾杆,實際表現上,能夠感受出整體的阻尼還是比燃油3系要大一些的,對於路面震動要比燃油3系更明顯一些,但整體還是偏軟的設定,小的震動感受還可以,面對大的坑窪起伏後橋也並沒有什麼優勢,而且懸架行程似乎不長,一個不是很大的坑就感覺到觸底了,還是有一些影響舒適性的。運動性一般,雖然硬體有所改變,但這台車的操控感受也談不上多好,快速過彎併線時車輛的姿態並沒有沒什麼本質的變化。

燃油3系轉向手感本身的表現還可以,整體邏輯還不錯,指向性和車頭的響應速度如果當作一台普通的家用車也能夠接受,車身跟隨性也一般,就是一般家用車的感覺。而i3的車頭的響應速度能感受出比燃油版要快一些,但車尾卻依舊比較拖沓,整體轉向的表現和車身跟隨性感受也不怎麼好。轉向手感力度的表現還可以。

剎車腳感燃油3系的表現還可以,沒什麼問題很容易適應,不過剎車點頭的問題還是依然存在的,而i3的剎車腳感有些問題,踩到某個點制動力的介入有些突兀,可能需要適應一下,而且這台車的剎車點頭現象雖然比燃油版要好一些,但也是存在的。

NVH表現兩者總體還是比較好的,環境音和動力總成噪音的隔絕都是很好的水平,相比之下i3的路噪要好一些(可能和輪胎有關),而燃油3系的風噪隔絕要比i3表現更好。

靜態上,i3和燃油3系的造型還是比較接近的,除了一些電動化的元素其餘基本一樣,不過這個日行燈和中網的造型我個人確實是欣賞不來。內飾二者基本沒差,都是換裝了聯屏的結構並用上了新的系統,整體操作邏輯還是比較好上手的,屏幕和系統的流暢度也還不錯,界面稍微有些複雜,空調按鍵也被整合進了屏幕這點確實不太好。寶馬標誌性的換擋杆也變成了一個小的撥片,我個人不太喜歡。內飾整體的做工用料倒也挑不出什麼大毛病,屏幕後面的支架稍微有點敷衍,不過不刻意去看倒也不怎麼影響。

對於燃油3系來說前排人機工程學有些問題,座椅能降得很低但方向盤卻並不能調的很低,也稍微有一點擋儀表,我個人習慣在激烈駕駛時把座椅調的低一些,這台車確實不太好。同時方向盤我也覺得有點太粗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激烈駕駛的欲望。而i3整體的地台很高,以我的身高(175 cm)上下車不僅會蹭到褲子而是基本上整條腿都會蹭到門邊,還是挺離譜的。而燃油3系上方向盤不能調的很低和座椅很低不太匹配的問題也依然存在。

燃油3系後排表現也一般,空間自然是不成問題,座椅本身稍微有點硬但也能接受,主要是靠背角度有些陡,使得帶軟墊的頭枕並不好用。談不上特別舒適。而電3系的後排比起燃油3系也要有所惡化,地台高了之後腿伸不開一定程度上導致整個人有種窩在裡面的感覺,靠背角度和材質也和燃油版一樣。後備箱空間二者表現都還不錯,純電版在高度上稍微有所犧牲,不過影響不大。配置方面二者總體是比較接近的,滿足日常使用我覺得沒什麼問題,但對於一些駕駛輔助類的配置都需要通過選裝來獲得。

總的來說,這兩台車的表現我認為和純粹都不怎麼沾邊,對於燃油3系來說在這個同級別對手都大幅進步的時代這樣的表現似乎就有點說不太過去了,而純電3系面對越來越「卷」的電動車市場來說競爭力也不怎麼足,而如果單就這兩台車做對比的話我認為純電版還是要更好開一些的,因此如果對於3系有執念且不怎麼跑高速的話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