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成資源黑洞,20個北約成員國倍感疲憊,還能援烏多久?

浩外觀察 發佈 2022-11-29T21:32:08.806903+00:00

俄烏衝突持續時間已經超過9個月,這場戰事究竟還會打多久,仍是個未知數。不過,作戰雙方的裝備和彈藥庫存,已經是一個愈發無法迴避的問題,甚至可能成為推測衝突結束時間的重要考量指標。

俄烏衝突持續時間已經超過9個月,這場戰事究竟還會打多久,仍是個未知數。不過,作戰雙方的裝備和彈藥庫存,已經是一個愈發無法迴避的問題,甚至可能成為推測衝突結束時間的重要考量指標。在俄羅斯國內軍工廠大幅提升軍備產能之際,北約陣營國家對烏克蘭的軍援,卻似乎陷入了頗為尷尬的境地。


據環球時報報導,有美媒分析認為,俄軍的彈藥庫存大幅減少,為了留出足以威懾北約部隊的彈藥,莫斯科方面不會允許俄軍用光所有的高精度制飛彈藥。關於這種說法,不少人肯定都不陌生,早在幾個月之前,西方就一再唱衰俄羅斯的戰爭潛力,乃至揚言「俄軍就快打不下去」了。


然而不應忽視的是,在西方大肆宣傳「俄軍彈藥短缺」之際,烏克蘭軍隊似乎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約多國已無力向烏軍提供更多支持。知情人士透露,北約30個成員國中,有20個國家已表示對援烏一事感到非常疲憊,一些小國幾乎耗盡了自己的能力。


根據過往報導可知,西方起初嚴重低估了俄烏衝突的規模、烈度和對各類物資的「吞噬量」。有美媒稱,俄烏戰場上一天的彈藥消耗,幾乎等於此前阿富汗戰場上一個月的消耗量。烏軍每天在頓巴斯地區要消耗6000枚~7000枚炮彈,而美國軍工廠的炮彈月產量才僅有1.5萬枚左右,僅夠烏軍打兩天。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估算上的巨大誤差,恐怕與美國乃至西方陣營對現代化戰爭的「資源消耗量程度」的認知不足有關。回想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的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陣營一刻不停地持續著高強度的軍備競賽,雙方均保有大量兵員、輕重裝備和各類彈藥,為世界級戰爭做足了準備。但在冷戰結束30餘年後的今天,情況則完全不同了。


蘇聯解體後,美國親自參與的時間最長的對外軍事衝突,就是去年才宣告結束的阿富汗反恐戰爭,持續了近20年之久。但與俄烏衝突不同的是,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打的是典型的「治安戰」,裝備水平和火力強度遠優於近似游擊隊的塔利班武裝,很少需要進行長時間的重火力輸出。或許正是在長期的「降維打擊優勢」地位下,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現代正規戰爭的「物資高消耗性」特徵生出了忽視和生疏。反映到俄烏戰場上來看,就是西方愈發難以持續高強度的對烏軍援。


不僅是彈藥,在西方對烏提供的約350門榴彈炮中,有三分之一左右達到了「隨時會出現故障」的程度。這也是很正常的,長時間的連續炮擊會磨平炮管內的膛線,造成射程和精度的大幅下降,且對火炮的液壓和俯仰裝置也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導致故障率飆升。考慮到烏克蘭軍隊此前以蘇俄制式武器為主,很難有效修理北約制式裝備,故這些火炮要麼送回西方國家修理,要麼基本就只能報廢處理,這無疑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總之,無論是上場作戰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抑或是在背後援烏的北約多國,「滋味」或許都不好受,畢竟這場俄烏衝突愈發向著痛苦難熬的「消耗戰」方向發展。或許唯有其中一方實在堅持不下去之時,停火和和談才會真正到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