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幼兒身體活動 促進骨骼健康成長

華聲在線 發佈 2022-11-30T05:32:59.901095+0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並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

張利芳 周亮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並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幼兒健康是終身健康的基石,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起點。骨健康為全生命周期「三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體重健康)的重要內容,被稱為「具有老年期影響的兒科疾病」。因此,重視幼兒骨健康,對處於終生骨密度形成的關鍵敏感期,亦稱「骨銀行時期」的幼兒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導致幼兒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幼兒身體活動和運動時間減少、久坐不動和屏幕時間在幼兒作息中的占比逐漸攀高、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形成的營養缺乏等都為幼兒骨骼發育不良,為日後的體形不端(「小胖墩」「小豆芽」)、骨質疏鬆和慢性疾病等發生埋下禍根。重視幼兒運動作息行為的改變,提高幼兒骨骼健康發展,以下幾方面亟待引起重視。

重視政策引導,制定我國幼兒24小時運動作息行為指南

我國的《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對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已有較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2020年由國內部分學者聯合發表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也對幼兒運動進行了大致的勾畫。但是上述文件一是操作性還不夠強,二是沒有形成包括運動、睡眠、靜坐行為等多種幼兒身體作息的連續性指導。24小時運動作息行為是一個包括睡眠、靜坐行為和身體活動(從無或低強度運動一直到高強度運動)所組成的連續統一體,被認為是針對兒童的最佳健康干預模式。2016年加拿大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以24小時運動作息行為為指導原則的《24小時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5—17歲)》。我們應該在上述國內文件的基礎上研製有我國特色的幼兒24小時運動指南,作為學校、家庭進行幼兒養育的指導性文件,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

開展普及教育,推廣骨健康獲益的幼兒身體活動內容

目前,人們對幼兒肥胖的關注較多,因為肥胖的健康危害比較顯見,而對幼兒骨密度的關注較少。因此,如何進行幼兒骨健康的普及教育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在強調增加身體活動,防止幼兒肥胖的同時,力爭幼兒的身體活動獲得代謝和骨健康的雙重紅利。骨組織是一種有生命力並按力學原理組成其內部結構的特殊組織,不同強度和類型的身體活動對骨組織施加不同大小壓力或拉力而導致骨骼所受應力變化,因此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是影響骨組織重構的重要因素。刺激骨密度良好改善的運動強度有一個最大閾值,在最大閾值下運動強度越大,其對骨密度增加的效益越好。一般認為中等強度的運動是增加幼兒骨密度的最為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另外,高衝擊力的身體活動項目(如跑步、啦啦操和體操)比其他一些運動(如游泳)更容易對幼兒骨發育帶來積極影響。

加強監管監督,確保幼兒戶外活動時間

戶外活動除了能刺激骨骼應力性發育外,還能促進維生素D合成和鈣吸收並因此增加骨密度。要優化規劃設計,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區。兒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區建設是集合教育、衛生、建築、規劃等多學科的系統工程,友好的社區環境有利於形成兒童戶外活動習慣。友好型城市和社區是需要在政府的監督和引導下進行的民生工程,在實際建設中,北京、深圳、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已經開始對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進行探索並納入發展規劃。要落實幼兒園的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安排,《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在園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包括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3小時。但是,部分幼兒園因為戶外場地有限、擔心戶外活動的安全隱患、師資不足等多方原因而減少幼兒戶外活動時間。

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加強幼兒骨密度監控

運動和營養是骨骼健康發育的兩個方面,現代社會,造成幼兒營養缺乏的原因不是食物不夠,而是垃圾食品攝取和偏食。要落實幼兒園的營養師配比,科學合理制定帶量食譜;利用家校共育平台,加強營養普及宣傳,保證幼兒家庭的科學合理營養,糾正幼兒偏食習慣,特別是注意優質蛋白和鈣源補充;減少垃圾食品攝取,特別是碳酸飲料會引起骨鈣流失,對幼兒必須嚴格控制。相對於代謝性肥胖而言,幼兒骨健康未引起足夠重視,也未納入幼兒的常規健康檢查內容。建議在幼兒健康監控中加入骨健康指標,對部分骨骼發育有缺陷的幼兒及時補充鈣製劑。

(作者分別系長沙師範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健康中國與幼兒體質促進研究基地研究員,長沙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