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教會你為人處世之道,三招絕學,讓人受益匪淺

百年史記 發佈 2022-12-02T11:25:22.029877+00:00

這個父親不一般,短短几句話就教給兒子三招絕學,參透一條就能讓人受益匪淺。他是司馬懿,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而與他的野心相匹配的,正是他深不可測的權謀。這天司馬懿坐在府中的石凳上,微笑地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練劍,司馬師與司馬昭兩人的劍法相當,你來我往幾個回合都未能分出勝負。

這個父親不一般,短短几句話就教給兒子三招絕學,參透一條就能讓人受益匪淺。

他是司馬懿,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而與他的野心相匹配的,正是他深不可測的權謀。

這天司馬懿坐在府中的石凳上,微笑地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練劍,司馬師與司馬昭兩人的劍法相當,你來我往幾個回合都未能分出勝負。

不過最終還是年長的司馬師技高一籌,瞬間打飛了司馬昭的劍,並且將劍給橫在了他的脖子上。

司馬昭心中不服氣,耍性子推開了自己脖子上的劍,說什麼都不願意練了,司馬懿看到後起身走到司馬昭的面前,讓他休息一下再練。

不料司馬昭卻不解地問父親:「學成文武藝,獻與帝王家,現在帝王不用,還練它幹什麼呀?」

司馬懿卻反問兒子:「你等年紀輕輕,一遇挫折便鬆散懈怠,日後怎成大器?」

他看兒子非常懈怠,於是自己撿起地上的劍練了起來,他一邊練劍一邊告訴兒子,司徒王朗76歲還任軍師出征,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司馬昭聽完父親的話不以為意,並且還捂著嘴譏笑了起來,司馬懿哪裡知道,他口中的王朗只因為在陣前被諸葛亮罵了幾句,就氣得栽下馬氣絕身亡了。

這個消息讓司馬懿非常吃驚,他知道王朗的事後先是苦笑,隨後便釋懷大笑,司馬昭不知道父親在笑什麼,於是好奇地問他。

司馬懿回答道:「我笑那王朗雖成滿腹經綸,卻是雞腸鼠肚,連幾句惡語都容他不下,合該有此下場。你等要記住,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

不難看出,司馬懿認為王朗有這樣的下場,就是因為心胸不夠開闊,計較於一點惡言惡語,最終潦草地葬送了性命。

就如司馬懿所說,他這一生最大的為人處世之道就是能忍,就是因為這個隱忍之術,讓他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在他面對曹操、曹丕、曹叡等人時,一直都是隱忍的態度,甚至在面對勁敵諸葛亮時也是一忍再忍。

諸葛亮殫精竭慮地出謀劃策時,司馬懿卻一反常態,直接開始了休養生息政策。

任何一個帶軍的將領,都想要得到一個「勇冠三軍」的美名,但是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的時候屢戰屢敗,卻一再隱忍,從不喪失理智急功近利。

所謂的「不以成敗論英雄」,就是說的司馬懿了,他之所以隱忍不是因為窩囊膽小,而是用自己的策略拖著諸葛亮、防備曹氏集團,以免功高蓋主被清算。

事實證明司馬懿才是最聰慧的那個,他用隱忍之術拖死了諸葛亮,掌握了曹家的實權,最終把曹氏江山收入囊中。

長達數十年的忍耐,縱古至今都無人能及,這就是司馬懿能夠反敗為勝的智慧。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是如何將曹氏江山一步步收入囊中的?他的為人處世之道簡直太狠了!

司馬懿去世的時候73歲,卻足足裝了十幾年的弱者,他人生的四分之一都是用弱者的形象生存的。

而論起示弱,司馬懿簡直就是「狠人天花板」。

曹操大破袁紹以後,就開始執掌國政了,而他想要得到這個天下,就必須廣為吸納人才,這一年曹操盯上了23歲的司馬懿。

此時司馬懿還是個待業青年,按理說遇到曹操這樣的梟雄來拉攏自己,他應當立即表忠心,給自己謀到一個穩定的差事。

然而司馬懿的心中有自己的算計,此時天下未定,誰勝誰負還未可知,一旦曹操落敗,作為下屬的司馬懿一定也會受到牽連,並且越是被重視,越是第一個被清算。

他不敢隨意拿自己的性命當賭注,在天下局勢清晰之前,他絕不會輕易站隊,雖然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還有個問題他需要考慮。

曹操為人性情多疑、手段狠辣,一旦自己拒絕了他,那麼必定會遭到他的報復,以免自己收服不了的人才成為自己的對頭。

於是司馬懿就拿出了他的絕招——裝病示弱。

他告訴曹操自己患了「風痹」,大體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風濕病、痛風等,曹操是什麼人,這麼拙劣的謊話怎麼會輕易相信呢?

他聽說司馬懿有「風痹」後就裝作無奈的樣子離開了,等到半夜的時候,曹操就偷偷派人潛進司馬懿的家中去刺探虛實。

誰知道司馬懿太狠了,硬是坐在床上一動不動,最終曹操沒有辦法,只能作罷。

這還不算完,裝一天兩天不是難事,誰都能做到,但是司馬懿為了騙過曹操,竟然足足裝了7年的時間。

直到7年後曹操擔任了丞相,再次去徵召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懿看到時機到來了,立即答應了曹操出仕做官。

後來曹爽專擅朝政、權傾四海,將軍營都交到了自己的弟弟手上,司馬懿試圖制止過卻無能為力。

為了讓曹爽掉以輕心,司馬懿又拿出了他的裝病絕活。

婢女給他更衣,他卻把衣服給掉在了地上,還捂著嘴說口渴,婢女給他拿來粥,司馬懿卻沒有任何反應。

婢女沒有辦法,只能自己端著碗去餵司馬懿,不料他壓根就不吞咽,餵進去的粥從嘴角流了出來,顯然身體已經不是個正常人了。

別人跟他說話,他總是聽不清也說不清,有時候說半天還沒有任何反應,曹爽擔心司馬懿是裝病,多次派人去暗中試探,最終也沒發現什麼端倪,這才不再對他戒備。

一個心胸狹隘、猜忌殘忍的人,是如何熬死諸葛亮,成為三國最大贏家的呢?

司馬懿曾對兒子說過:「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而司馬懿最後一個為人處世之道,就是懂得隨機應變。

他的信念很簡單: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守,守不過就逃,逃不過就投降,保命最為要緊,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在高平陵之變發生之前,司馬懿還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太傅,主要的軍政大權都在曹氏的手中,曹氏不信任司馬懿,時常排擠猜忌他。

在這樣的境況下,司馬懿並沒有硬碰硬,也沒有搞小動作打草驚蛇,而是一再退讓,表面上徹底退出了權力的爭奪。

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他就以不變應萬變,一點動作都沒有,最終就連曹爽自己也放鬆了警惕。

然而在正始十年,司馬懿終於抓到了機會。

曹爽三兄弟跟著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曹叡,整個洛陽城內空虛,司馬懿聯合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帶著三千死士攻進了洛陽城。

他們控制了皇宮,逼迫太后下詔書廢了曹爽,直接打了曹氏集團一個措手不及,面對司馬懿的突然發難,曹爽壓根沒有反抗的能力,最終只能以投降告終。

可以說這一次戰役司馬懿是一舉成功,很多人認為,這次兵變司馬懿的身上有幸運的成分,然而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問題所在:

司馬懿身上所謂的幸運,都是自己為自己創造的。

為什麼曹家全體出動的時候,敢放心地將司馬懿留在空虛的後方,就是因為司馬懿的示弱讓他們放鬆了警惕。

司馬懿不動聲色的這些年間並不是什麼都沒做,曹爽擅權多年,早就引起了很多士族的不滿,這些人就一直圍繞在司馬懿的身邊,靜靜等待時機。

他們幾年來一直都保持著風平浪靜,給曹爽造成了「沒人能與之對抗」的錯覺,所以讓他放鬆警惕,耽於享樂。

這就是司馬懿一招反敗為勝的關鍵所在,功夫全都融在了點點滴滴的等待時機中。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為人處世之道太高明了,人們只要能領略一招半式,就已經足夠受益匪淺了,不愧是最大的贏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