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空姐們「睡」了18年,改編成電影風靡世界

安仔好影剪輯 發佈 2022-12-02T13:18:55.738493+00:00

一個人竟然因為沒有國籍被迫在機場生活18年,每天都在全國各地的旅客和機場的空姐注視下入睡。是的,這個人叫梅赫蘭·卡里米·納塞里,於本月12日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去世,他的故事後來被史匹柏搬上了大銀幕,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幸福終點站》。

前言

一個人竟然因為沒有國籍被迫在機場生活18年,每天都在全國各地的旅客和機場的空姐注視下入睡。這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敏銳的觀眾肯定立刻就想到了,我看過這個故事!是的,這個人叫梅赫蘭·卡里米·納塞里,於本月12日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去世,他的故事後來被史匹柏搬上了大銀幕,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幸福終點站》。今天藉此機會,小編(公眾號:電影分享會)便和大家一起來重溫一遍這部經典之作。

影片故事講述的是,男主角前往美國途中,家鄉發生政變,政府被推翻,所持證件不被美國入境當局承認,被拒絕入境卻又不能回國,被迫滯留甘迺迪國際機場,等待新證件的辦理。

在那段時間,納沃斯基看新聞學英語,用機場的洗手間洗漱,在候機室睡覺,甚至還打零工養活自己,並最終用自己的才智、樂觀與毅力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其改編於真實故事,1988年,伊朗流亡人士納塞里在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第一候機廳下機,但是由於沒有任何難民文件,法國當局雖然同意其留在機場,但卻不允許他離開航站大廈。


隨後,他成了戴高樂機場的「主人」,從起初的法律問題到後來的主動選擇,他把一號航站樓當成自己的家,食宿起居都在機場內。


在戴高樂機場生活的18年間,納塞里用手推車、長椅和紙板箱搭建起自己的「居所」,他和機場工作人員成了朋友,也時常和路過的旅客聊天,人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阿爾弗雷德勳爵」。

對於通過候機廳去往世界各地的飛行員、機場職員、快餐商和千百萬乘客來說,納塞里成了一個後現代的標誌,納塞里的故事也激起了史蒂文·史匹柏的創作激情,他買下了納塞里傳奇經歷的改編權。不過,他的故事只是激發了史匹柏的靈感,電影所要講述的並不是他的故事。

影片與《電話亭》、《鐵達尼號》、《最後一班地鐵》一樣,《幸福終點站》也是一部人物活動局限在一定空間內的電影,只不過空間轉換成了機場。

為了呈現「美式文化的熔爐」,製片方還邀請了許多商家來這個模擬機場開店。最終有35家公司在這個機場紮根,其中包括Swatch手錶、美國運通卡、星巴克等等。有些商家(如星巴克)甚至調了自己的雇員來「假戲真做」,真的在這個模擬機場裡做起生意來。


據戴高樂機場工作人員稱,現年77歲的納塞里不久前從巴黎市區重返機場生活,12日中午時分突發心臟病,雖然醫療隊對他進行了搶救,但未能挽救他的生命。納塞里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窮困潦倒,2004年他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自傳出版發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對他故事的電影改編也為他帶來了21萬英鎊的收入

可以說,成名後的納瑟里是不缺錢的,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富翁了,但是有錢了的納瑟里也沒有離開已經住了16年的機場。不少影迷估計還記得,在《幸福終點站》電影裡,男主角不僅受到機場工作人員的尊重,還與空姐產生了浪漫愛情。然而,真實的故事並沒有電影裡那麼溫柔。據認識納塞里的人透露,儘管1996年納塞瑞拿到難民文件,可以自由離去,但他卻仍然不願離開。


直到2006年,早已獲得難民身份的他才前往巴黎市區,在旅館和收容所繼續生活。然而長期的孤獨生活讓他的精神狀況出現問題,當初他拒絕離開機場是因為心理僵化,「如同一名囚犯,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

納塞里一生未婚,也沒有子女,他在去世前幾周偷偷回到戴高樂機場,重新睡在機場裡,直到12日突發心臟病去世。這個因國家劇變而在外顛沛流離大半生的人,最終長眠於他鄉。

《幸福終點站》2004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

編劇: 安德魯·尼科爾 / 薩沙·傑瓦西 / 傑夫·內桑森

主演: 湯姆·漢克斯 / 凱薩琳·澤塔-瓊斯

豆瓣 8.8 IMDb 7.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