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男孩失聯案:一個男孩圖謀16年的反抗

今日讀書匯 發佈 2022-12-02T14:49:45.488317+00:00

江西離家出走9天的16歲男孩終於找到了,據孩子母親講:他藏在原來初中學校的儲物間裡,餓了就在教室找吃的。

近日,網上一條新聞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江西離家出走9天的16歲男孩終於找到了,據孩子母親講:他藏在原來初中學校的儲物間裡,餓了就在教室找吃的。


圖源網絡,侵刪


但男孩失聯被找到後,第一時間卻說不願意跟媽媽講話。


圖源網絡,侵刪


這是有多扎心。


越來越多的父母感到困惑:


為什麼明明是你生的孩子,卻不聽你的話?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對付?


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這麼說?


1、那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表現


相信很多媽媽都聽說過,「糟糕的兩歲」、「可怕的三歲」,這其實是孩子形成和發展自我意識的突出階段。


這個階段,不論你和寶寶說什麼,TA的第一反應是:「我不要!」


一個故事要求你重複講很多遍,直到TA說「我不聽這個了」,才肯放過你。


你不小心碰歪了床上的小動物,怎麼都擺不成TA滿意的樣子,於是大哭不止。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成熟,TA會想表現得像大人一樣,對事情有決定權。


如果你讓他去做一件事情,他會覺得「憑什麼你就能讓我去做這件事情?」「我偏不去。」



同事的女兒上初二,從小到大一直練舞蹈,參加各種比賽,拿了不少獎。


同事每每說起她的女兒,都是一臉的驕傲和自豪。妥妥的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今年突然有一天,她該上的舞蹈課無故缺席,怎麼也不肯再練了。


據孩子說,她練了七、八年的舞蹈,早受夠了。


同事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說服她,不禁感慨:好好的舞蹈苗子,就這麼廢了。


心有不甘,卻一籌莫展。


這種時候,孩子多半迫切地想表達自我的主張,TA和家長形成了一種所謂的「權利鬥爭」,一種類似精神上的力量對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較真」、「較勁」。



2、你和孩子的關係出了問題


如果孩子不僅頻繁地不聽話,而且態度不友好,可能不是TA在表達自我意識這麼簡單,你需要重新審視一下你和TA的關係。


所有的表象都是深層關係的投射。


想一想,你最近是不是經常批評孩子?你是不是覺得孩子和你理想中的樣子差了很多?


你多久沒有好好地擁抱孩子?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快樂地玩耍?多久沒有和孩子深度地談心、交流?


一位兒童心理門診的專家談到,90%以上兒童焦慮症、抑鬱症、網癮、厭學等問題都源於孩子與家長、家庭的關係出了問題。


一位帶著孩子來就診的媽媽,她的孩子學習成績差,最近又迷上網路遊戲、連續曠課,被學校下了最後通牒。


但凡父母說他,從來不聽,這幾次聽到父母的訓斥竟然暴跳如雷,逆反情緒非常大。


這位媽媽坐在診室里,泣不成聲,幾近崩潰。


後來大夫慢慢了解到,這個家庭父母經商,經常去外地出差,一走大半年,孩子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


長大之後,父母也只是關心學習成績,很少與他交心、交流。


長期得不到關愛,孩子逐漸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念頭。



3、你越界了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要把所有的事情進行分類,只有兩類:你的事情和別人的事情。


有人不同意了,孩子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那可是我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


正如紀伯倫的《孩子》提到: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辛苦做了早飯TA不愛吃,吃了三兩口就放下碗筷。你擔心TA營養不良,好言相勸、威逼利誘都不見效果。你為此煩惱不已。


學校的作業你在一旁督促著TA快寫,你規定八點寫完,到了七點半TA還沒動筆。你看得越緊,感覺TA做的越慢。最後急得你恨不能替TA完成。


我家娃上小學二年級,一天學校老師發通知,統計課後參加數學思維興趣班的學生名單,我想都沒想就給娃報名了。


過了幾天,有天傍晚娃氣鼓鼓地回來,一進家門就沖我嚷嚷:「你沒經過我的允許就給我報了數學思維課!我不同意!」


房門「砰」地一聲關上了,留下一臉尷尬的我。


不要忘了,孩子終究是獨立的個人,不會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我們往往會把自己的意願投射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


當孩子的做法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我們便會加以干涉和指責。


那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就是必然的結果。



說了這麼多,究竟怎麼破呢?


1、遊戲力來幫忙,讓孩子有掌控感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一書中寫到: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


奇奇不願意洗澡,媽媽每天叫無數遍都叫不動。


一天媽媽受啟發想了一個遊戲,讓他自主挑選洗澡的方式和用品:是淋浴還是盆浴,是用沐浴液還是用香皂。


奇奇突然發覺:我對洗澡這個事情有自主權,立馬感興趣了,那天的洗澡過程出奇地順利。


如果出現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情,不妨轉換角度做個小遊戲,讓孩子感受到對於這件事情的掌控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修復關係,及時的道歉、誇讚和支持是法寶


孩子和父母有天然的血緣關係,很多時候,真誠的道歉、言語的肯定和肢體的接觸支持是修復關係的利器。


做錯了事情,及時地和孩子說一聲:「對不起,我錯了。」


不要只關注成績,多問問孩子累不累,多抱抱孩子,多說說那句「我愛你」。


失敗並不可怕,我們如何看待它,如何從中學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浩浩期末考試語文考砸了,回家後灰心喪氣。


媽媽第一時間抱住孩子,給予安慰鼓勵,並和他一同尋找考試失利的原因。經過努力,新學期浩浩的語文成績有了質的提升。


即便孩子失敗了,多去發現內在過程的閃光點,去看到孩子的付出,多給孩子鼓勵,多說說那句「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才能及時地幫助孩子走出來,有所進步和突破。


只有關係順了,你和孩子才能建立好的連接,你們之間的溝通才能順暢,你說的TA才有可能會聽。



3、做好課題分離,孩子的課題交還給TA


《被討厭的勇氣》中,「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現實生活中,你和孩子要做好課題分離。


把本該屬於孩子的生活體驗、學習任務交還給TA。


把吃早飯的自由還給TA,TA可以選擇不吃或者吃的很少,自己承擔餓肚子的後果。


把作業的任務交還給TA,完成作業是TA的課題,TA沒做完就自己承擔第二天老師的問詢與責備。


逐步放手,給TA更多的空間與時間。可能開始達不到好的效果,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去容忍一段時間的不完美。


在TA需要的時候提供類似腳手架的幫助,剩下的就交給孩子。


「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生命不會後退和停留,希望我們當好穩定有愛的那把弓,助孩子的生命之箭一路飛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