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滅亡-波蘭

般木丁丁 發佈 2022-12-03T18:48:05.588948+00:00

波蘭屬於古斯拉夫的西支,在斯拉夫人中發展比較先進。自古在東歐平原西部,處於波羅的海與喀爾巴阡山之間,境內森林茂密土地肥沃。6-10世紀,由原始公社制逐漸解體形成國家。

波蘭屬於古斯拉夫的西支,在斯拉夫人中發展比較先進。自古在東歐平原西部,處於波羅的海與喀爾巴阡山之間,境內森林茂密土地肥沃。6-10世紀,由原始公社制逐漸解體形成國家。

9世紀中以前,古波蘭人各部落開始出現地區性聯合。9世紀後半期形成以一個城市為中心,聯合整個波蘭地區的部落聯盟,或部落公國。有兩個較大公國:在小波蘭是維斯拉公國;在大波蘭是波蘭公國。維斯拉公國在870年左右被大摩拉維亞所滅。波蘭公國成為古波蘭核心。第一代王公,普雅斯特王朝梅什科一世(960-992),966年從捷克接受基督教,對波蘭封建制度形成產生重要影響。10世紀末勇者波列斯拉夫(992-1025),基本完成國家統一。

11世紀前半,封建關係迅速發展,形成一種類似采邑性質的土地分封。封建王公、軍事貴族、世俗貴族、僧侶貴族等構成封建階級整體。依附農民與俘虜是封建主土地主要勞動力,國家土地主要由自由農耕種,繳納賦稅。隨著剝削沉重,再增加徭役,如國家基礎建設,修築工事、修路建橋等,使得農民對封建主日益不滿,不堪重負。1037-1038年,國王博列斯拉夫之死成為導火索,爆發了農民起義,掀起反對主教、神甫、領主運動,具有反封建反教會性質。波蘭各封建主聯合併邀請德皇鎮壓了起義,在德國幫助下,王公卡西米爾一世(1038-1058)回國繼位,恢復普雅斯特王朝。

卡西米爾一世竭力再次統一分裂的國土,舊有領主逐漸恢復,地方勢力增強造成了封建割據。1138年,歪嘴波列斯拉夫去世,國土分給四個兒子,長子繼承大公稱號,首都克拉科夫。各諸侯名義受大公統轄,實際獨霸一方。

1146年,四兄弟內戰,大公被驅逐,逃到國外,三兄弟輪流擔當,封建割據加重。12世紀中,各大封建主獲得推恩權、免稅權、行政司法權,獨立性加深。國家分裂,外族趁虛而入,主力是鄰邦德國。12中-14中,德國大批移民波蘭,包括封建貴族、騎士、手工業者和農民等。目的是征服斯拉夫人,進行日耳曼化,在波蘭開發土地,建立城鎮,促進了波蘭經濟發展。1226年,馬索維亞王公為對付普魯士人,引條頓騎士團進波蘭,封地托倫,這種引狼入室政策帶來嚴重後果。

由於封建經濟發展和外族入侵的威脅,14世紀初,國家開始出現統一趨勢。羅凱提克王公以維斯拉河北面的威斯利查城市為根據地,開始統一國家活動。首先占領了原波蘭首都克拉科夫地區,得到市民、小貴族、農民支持。隨後鎮壓了以波茲南為首的大波蘭城市貴族反抗。1320年,羅凱提克統一大小波蘭,加冕稱王,再次統一波蘭。

羅凱提克之子,卡西米爾三世(1333-1370),改善與捷克、騎士團的關係,收復騎士團占良的庫雅維亞。同時與立陶宛爭奪西南羅斯加利支沃倫地區,1340年出兵西南羅斯,1349年占領部分,領土不斷擴大。

波蘭的統一促進了經濟發展,14-15世紀中葉,封建化加深,依附農民逐漸增多;手工業、商業貿易發達,西歐糧食和原料市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