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了60歲,有幸遇到這些跡象,那是來「渡」你的

舒山有鹿 發佈 2022-12-04T11:48:02.924041+00:00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個人,如果知曉了自己的命數,那他就會做出改變。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個人,如果知曉了自己的命數,那他就會做出改變。等到了晚年,他整個人都會變得豁達、隨心所欲起來,越活越趨向於「自然」。

老子所認為的「返璞歸真」就是這個道理。歷經了萬般的磨難,從簡單變得複雜,再從複雜變得簡單,達到了「和其光,同其塵」的境界。

所謂的「和光同塵」,就是說讓人順利地融入到自然界當中,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完全是「順道而行」,越活越心寬,越活越順暢。

有一些老人,就是因為缺少了「和光同塵」的境界,所以他們會容不下身邊人,或者跟別人產生矛盾。這,都是沒必要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其實「以和為貴」就好,哪怕再怎麼看不順眼,也別糾結,別計較,以免影響自己的心境。對於60歲的中老年人來說,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到了60歲,會遇到這些信號,那是老天安排來「渡」你的。

一、內心悠然,不刻意,不強求。

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在繁雜的人世間居住,又怎麼可能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聲呢?很多人都問我,你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我的回答是,內心悠然,恬靜豁達,自然就活得寧靜安然了。

在陶淵明看來,悠然的心境,才是一個人活得快樂的根源。如果連心境都不太好,哪怕擁有的錢財再多,貌似也感覺不到快樂。

如今談到「快樂」,很多人都會不以為意,覺得「快樂」是小孩子的事兒,而不是中老年人的事兒。慢慢地,每個人都活成了「一臉苦相」的模樣。

人,快樂地活著,那是每個年齡段都要做的事兒。試想,連生活的過程都不快樂,那我們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難道說,是苦著臉過日子嗎?

人過六十,做個心境悠然的人,凡事不刻意,為人不強求,順其自然,那就是大福報了。

二、家庭團圓,充滿煙火之氣。

有一個詞,那是所有人都嚮往的——煙火之氣。

人間因為存在煙火之氣而讓人「心感溫暖」,紅塵因為存在煙火之氣而讓人「活得真實」,家庭因為存在煙火之氣而讓人覺得「家庭幸福」。

平常時候,為家人做飯,整理家務;同台吃飯的時候,每個人都說幾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心得體會;過節的時候,每個人都安康如舊,全家團圓。如此,便是煙火氣的體現。

這種「平淡」的生活,很多人都覺得一般,沒有什麼價值。可實際上,越是平淡的生活,越是蘊含著一種「氣息」,名為「生活之氣」。

紅塵間所有的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到平凡當中,就跟煙花在綻放之後消散一般,就跟百花在盛開之後便枯萎一般,平凡才是常態。

在平凡的生活里,跟身邊的親人相伴相隨,各相安好,早已是命中的幸運了。

三、凡事,不貪多,不圖少,只求剛剛好。

在「多」與「少」的選擇當中,到底怎麼選比較好呢?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多」。

其實,不論是「多」,還是「少」,都是不好的。最好的,理應是「剛剛好」。只要恰好達到一定的標準,那就可以了。

比如說疾病,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永遠不得病,也沒有人喜歡患上更多的病痛。這個時候,健康的程度「剛剛好」就行了。

比如說錢財,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大富大貴,也沒有人希望自己變窮。這個時候,錢財「剛剛好」,不多也不少,其實就很不錯了。

哪怕是晚年之劫數也一樣,我們不可能要求人生沒有劫數,我們只希望自己可以「剛好過關」,不沾多,也不沾少,保持一個適當的水平。

人到晚年,做個「恰好」之人,過點"不多也不少」的生活,便有福了。

四、日子安穩,家庭安好,歲月無憂。

人,此生所求的,不過是這四個字——安穩無憂。

能夠過上安穩的小日子,能夠活得毫無憂慮,心若向陽,無謂悲傷,這便是無數人「終其一生」奮鬥,希望順利過上的好生活了。

擁有這般「安穩」生活的人,他們會覺得「安穩」的日子不好,要有波折的生活才好。這,便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想法了。

在如今這個環境當中,很多人都過不上安穩的日子,依舊在賺錢的道路上奔波忙碌。沒辦法,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安穩,本就是一種「奢望」。

到底什麼是「安穩」的生活呢?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有房住,衣食無憂,錢財夠用,身體沒有大的毛病。達到這四個條件,才算是安穩。

所以說,能夠活得「安穩無憂」的中老年人,該感激老天的庇佑了,因為這是老天對我們的眷顧。

文/舒山有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