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藝評|《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探索新路

新民晚報 發佈 2022-12-04T15:08:08.751775+00:00

不查不知道,《中國好聲音》這檔綜藝居然已經開播十年了,久到我已經不再關心新一季的冠軍是誰,只在熱搜上看到又有哪位明星擔任了導師。沒想到,一檔特別季綜藝讓我重新關注起這個轉椅子盲選搶人的選秀,它便是《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慚愧的是,我最初關注的緣由,是來自朋友圈的差評。

不查不知道,《中國好聲音》這檔綜藝居然已經開播十年了,久到我已經不再關心新一季的冠軍是誰,只在熱搜上看到又有哪位明星擔任了導師。沒想到,一檔特別季綜藝讓我重新關注起這個轉椅子盲選搶人的選秀,它便是《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

慚愧的是,我最初關注的緣由,是來自朋友圈的差評。搜了一下網上的留言,發現有不少資深越劇觀眾都難以接受這檔越劇綜藝,大多來自於盲選結束之後的第五期節目。對於陶慧敏導師團隊和鄭雲龍導師團隊改編的作品,觀眾既有評選結果上的不認可,更有「作品編排上不倫不類」的評價。

真的有這麼差嗎?

我從第一期看到第五期,對於部分戲迷的負面評價,感到一種遺憾,並不是說這檔綜藝是完美無瑕的,而是越劇戲迷如果追求的是看到原汁原味的越劇呈現,那麼「去看舞台演出就好」了,想看競技,還可以去看《越女爭鋒》。

《中國好聲音》越劇特別季的推出,是越劇人對自己劇種到底能帶來多少流量的一種檢驗,是年輕越劇人吸引年輕觀眾的一次嘗試,是用跨界的方式讓越劇被更多人看到的一個突破。

四位導師中,有茅威濤和方亞芬兩位越劇頂流坐鎮,還有陶慧敏和鄭雲龍兩位跨界導師,其中鄭雲龍又尤為擔起了引流的重任,從年輕網友的大量留言中可以看到,節目組請他請對了。當流量來了,節目在觀眾心中留下的是什麼?

面對大量第一次了解越劇的各地觀眾,越劇特別季進行了一次非常好的越劇科普,全國各地的越劇院團選手輪番進行了各個流派行當身段的展示。這其中,有越劇的經典唱段,也有剪著公主切髮型的年輕人用吉他彈唱的越歌,有穿著優雅職業裝的女小生,有穿著洛麗塔公主裙的老旦,更有讓茅威濤盲選時誤以為是女演員的男小生……節目讓觀眾看到什麼是越劇,也在打破刻板印象的反差中帶來了強烈的戲劇效果。

看過海選選手的清唱表現,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第五期開始必須要進行創新的戲劇編排。傳統舞台上我們看的是角兒,甭管是台上台下,角兒站在那兒,就能讓你覺得,這就是讓你信服的那個人物。然而年輕的選手大多缺乏舞台經驗,演技普遍缺乏打動人心的力量,如果在高清且特寫的電視鏡頭前看上幾分鐘空洞的眼神,想必誰也堅持不下去,因而,在選手組合的呈現上,就尤為需要設計。

第五期里,視障選手陳艷萍穿上陸游的戲服,和28年前同飾陸游的茅威濤的舞台影像隔空對望,留下動人的一瞬。就連茅威濤也忍不住拭淚,陳艷萍摸索著登上舞台的道路,不小心撞了一下欄杆,讓茅威濤形容這樣的挫折和越劇一路走來的踉踉蹌蹌何其相似。這樣的人生故事經過戲劇化的呈現,僅僅只是還原,就已經打動人心,獲勝毫無懸念。

和這個《追夢人》作品一樣出自鄭雲龍導師團隊的《四時有佳人》節目的初衷是好的,將四位職業選手設計成四大美人,從屏風後出畫,最終又入畫,理應美輪美奐。可是這個服裝、頭飾、妝容,20年前的越劇都比電視上呈現的要更符合當代審美,無怪乎看得網友一身冷汗。

越劇宗師袁雪芬提出的越劇改革今年已滿八十載,這個從嵊州田間地頭誕生的、樣式尚不成熟的劇種,當初是如何在霓虹閃爍的上海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的?茅威濤說過,答案便是立足於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上海越劇院袁派花旦趙心瑜在節目中吉他彈唱的《斷腸人》,在嗶哩嗶哩網站獲得了3萬瀏覽量,不少網友從她的版本中既聽到了純正的袁派唱腔,更讚嘆她改編得清新雋永,成了很多人的單曲循環。

越劇綜藝化,帶來了充滿話題度的關鍵一步。我相信,接下來的節目裡,還可以看到越劇更加先鋒的一面。很慶幸,至少目前,越劇還不用面對哈姆雷特那種生存還是毀滅的拷問,但從這檔節目中,已經可以看到越劇人的清醒,沒有沉浸在過去的輝煌、走過場的紀念、自我感動、自我陶醉中,而是居危思危,讓越劇努力地在這一股國潮熱中占得一席之地,讓年輕的越劇人也可以找到為之求索一生的理由。

作為越劇觀眾,愛之深、責之切,可以理解,但更應該多一些包容與理解。如何讓這個劇種與年輕人的生活同頻共振,或許你可以一起去探索答案。(趙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