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也助「減排」,舌尖上的「零碳」究竟是個啥?

新華日報 發佈 2022-12-05T13:19:57.202274+00:00

近期,有細心市民發現,在一些超市貨架上出現了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原來,低碳生活作為碳中和的重要一環,現如今已經具體到「吃」這件事上。

自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節能減碳日益成為普通人踐行的生活方式。近期,有細心市民發現,在一些超市貨架上出現了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原來,低碳生活作為碳中和的重要一環,現如今已經具體到「吃」這件事上。

那麼,食品行業的零碳實踐進展如何?零碳食品的出現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對此,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進行了探訪。

探訪:多家商超售賣零碳食品,價格明顯偏高

11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熱河南路的盒馬鮮生門店。臨近午餐時間,有不少顧客正在店裡選購商品。在牛奶貨架處,整齊地擺放著各式包裝的牛奶,其中某品牌一款箱裝有機純牛奶在包裝盒上明確打出了「碳中和」的綠色標籤。

在該門店的有機蔬菜貨架上,記者注意到,部分蔬菜的包裝上貼有「零碳」蔬菜的圓形認證標籤,並標有「零碳農產品」的字樣。據盒馬相關負責人介紹,「擁有零碳認證的有機蔬菜,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小於或等於零。」據悉,目前盒馬南京上線的零碳蔬菜,主要來自雲南盒馬村有機蔬菜基地,包含葉菜、瓜果等20多個大眾品類。

除此之外,此前通過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認證的盒馬自有品牌碳中和有機山茶油也正在門店進行售賣。

記者發現,店內出售的零碳食品都與其他品牌、規格的同類型食品放置在相同貨架上,商品標籤僅標註了品牌及價格,商家並未就「碳中和」、「零碳」作出特殊標註或將其作為宣傳手段。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南京市的多家其他商超,雖未看到有零碳認證的農產品,但多數有在售賣某品牌的「碳中和」牛奶。部分大型連鎖超市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期有引入零碳農產品的計劃,已在接觸獲得相關認證的廠家。

對於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一大問題必然是價格。記者探訪發現,目前,碳中和食品與普通食品的價差較大。以沃爾瑪某門店為例,標註碳中和的有機純牛奶一箱的售價為99元,同品牌其他系列的牛奶一箱的售價僅為78元,淨含量相等,價格差距較為明顯。

零碳蔬菜方面,一份400克的零碳有機娃娃菜售價為9.9元,一份500克的普通娃娃菜售價則為6.9元。對此,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價格差異主要存在於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零碳蔬菜在價格上與有機蔬菜並無區別。

市場:企業積極布局,零碳賽道「爭奇鬥豔」

記者在梳理後發現,碳中和有機奶、碳中和有機山茶油及零碳有機蔬菜等幾款產品還僅僅是零碳食品業中的冰山一角,眾多行業知名領軍企業已經或正在積極布局零碳食品產業。

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五屆進博會上,雀巢展示了推向中國市場的首款碳中和有機奶粉「卓淳能恩3」。產品全程按照有機標準進行生產,不使用化學製劑。在所有生產過程中減少人工干預,採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包裝蓋與勺均使用植物基材料,對全鏈路進行碳足跡測算。

新興飲品品牌元氣森林則在今年與相關「零碳」技術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攜手建立整體「零碳」戰略,打造數位化碳中和工廠,並聯合發布首款白桃味零碳氣泡水。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零碳綠碼」看見自己這瓶飲料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

康師傅飲品也在上月舉行的茶飲料碳中和路徑實踐成果分享會上推出了國內首款真正實現碳中和的茶類飲料「純粹零糖原味茶飲料」。同時對外披露了該款茶飲料實現碳中和的具體路徑,為茶飲料行業提供了創新的減碳思路。

在此前探訪的幾家商超中,記者暫未找到這些品牌所推出零碳食品。但在線上渠道方面,記者發現,上述產品目前均已上架品牌的天貓官方旗艦店。同時,在詳情頁面的宣傳圖上,商家也對產品的「零碳」認證做出了明確標註。

率先從農產品入手,做出零碳嘗試的盒馬鮮生,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今年6月於全國門店上線的幾十款零碳有機蔬菜,未來還將推動零碳認證覆蓋所有在售的百餘種有機蔬菜。同時計劃在有機食品領域持續發力,逐步覆蓋水果、肉禽蛋、糧油、乳製品、母嬰等多種品類,進一步推動有機食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

專家:零碳之路道阻且長,但看好行業發展前景

事實上,儘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湧現出不少零碳食品,但大多數人對此並未多加留意,且紛紛表示不了解「碳中和」、「零碳」的理念要如何轉化為在飲食方面的具體實踐。

探訪過程中,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在某沃爾瑪門店購買了碳中和有機純牛奶的楊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己並未注意到包裝上有「碳中和」的標識,也不理解是什麼含義。在記者進行簡單解釋後,更是表示懷疑是否為商家炒作的噱頭。

對此,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碳認證負責人郭汝清表示,食品在原材料種植養殖、收穫、加工、運輸、銷售、存儲等層層環節均產生溫室氣體,且由於消費量巨大,其碳排放量也較為可觀,因此食品行業所進行的減碳探索對實現「雙碳」目標發揮著積極作用。

那麼零碳食品是否能夠在社會面上進行更大範圍的推廣呢?郭汝清認為,當前擺在零碳食品面前還有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是價格問題。他解釋道,零碳或碳中和食品相對於普通食品,在營養、口感等方面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在生產全過程中需對碳排放量進行嚴格把控,在某些環節得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若沒有溢價,生產企業難以保持長期的積極性,但提高了價格,又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零碳食品在消費者群體中的推廣。

另一方面,食品流通涉及農業、服務業、工業等多種產業,如何對食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進行準確核算也是一大難題。郭汝清告訴記者,國內食品農產品的碳相關認證制度與標準尚處於起步階段,包括南京國環在內,目前市場上只有少數認證機構與企業正探索自有標準。「如果缺乏統一的規範與標準,不排除一些企業吹噓產品的減排效果,從而誤導消費者。」他認為,只有建立健全認證制度與標準,才能從源頭上督促企業生產,進而培養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的信任,形成競爭優勢。

伴隨著國家戰略層面對於「碳減排」、「碳中和」的大力支持,同時落實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與呼籲,消費群體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對於零碳及碳中和食品的發展前景,郭汝清表示持樂觀態度。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潔茹 徐子禾(實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