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超限戰》連載77:「地球暖化」譎雲重重(五)

陳思進 發佈 2022-12-05T15:50:49.147135+00:00

該期間人口激增,由20世紀初的16.5億增至世紀末的60億,2011年已逾70億,預期2050年超過90億,2080年突破100億。

(思進註:近日,因俄烏衝突,能源問題幾乎每天刷屏,各類分析更是眾說紛紜,注意到有些分析是事實的陳述、邏輯自洽;不過,好些判斷則可能失之偏頗。恰好在近10年前由我策劃,和龐忠甲先生合著的《能源超限戰》(2016年06月01日出版)分析了能源問題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結論點出:「人與動物的差別不在於對工具的利用,更在於對能源的利用。一直以來,能源危機之說虛虛實實。石油和礦物燃料告罄有日,而新能源尤其是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發展,卻使得當代能源危機成為一個偽命題」……現在看來毫不過時,那就從07月06日開始,特選摘其中部分內容,和大家分享……)

能源、環境和人口

(接上)近百年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該期間人口激增,由20世紀初的16.5億增至世紀末的60億,2011年已逾70億,預期2050年超過90億,2080年突破100億。能源消耗量也在劇增,由20世紀初的15億噸增至世紀末的130億噸(標準煤),現已超過150億噸,其中以碳為主要可燃成分的礦物燃料占八成以上。

人類和其他生物呼吸,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等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顯著增加。

「全球變暖」論者以為,防止全球暖化帶來嚴重災難,必須控制溫升在攝氏2度以內。主要應對之道無疑是大力限制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聚焦對象就是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了。

2006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導攝製了一部文獻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描述了「溫室效應會毀滅地球」的可怖前景(把2005年造成重大災難的「卡特琳娜颶風」也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呼籲人類趕緊起而因應,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高爾因此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共膺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與此相應,IPCC在2007年2月2日發表了一份由130個國家2500名號稱「頂尖科學家」(實際上包括許多政治人物以及非科學家)共同簽署的報告,指出全球暖化確切無疑,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以二氧化碳為首的燃料廢氣。

這份報告公布以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形成了一種擁有「政治正確性」地位的主流理論,要點有三:

1、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280ppmv升到了當前的385ppm,如果高至450--550ppmv,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將上升2℃~3℃;

2、若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以上,將可能給人類帶來重大影響,突出地表現為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熱帶傳染病北上、全球糧食短缺、水資源供應不足,以及地區衝突增加等;因此必須限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在450ppm以內;

3、世界各主要國家必須立即採取各種行動,減緩全球變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l990年排放水平的50%,且越早採取行動損失越小。

這種認為由於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燃燒等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元兇的觀念,時下廣泛流行,已稱為「公認」輿論,但全球學術界從來沒有停止過質疑。

從恐龍時代至今,地球平均溫度一直在12-22攝氏度間振盪,目前在14度左右。據英國氣象局報告,2008年為14.3度,是近10年來地球平均溫度最低的一年,比2001至2007年的平均溫低了0.14度;但仍是有紀錄以來第十個最高溫年頭。可見現在的地球平均溫度尚處低位,略有起伏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即便二氧化碳排放一點沒有增多,也可能會回升。

中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將我國戰國時期與現代的物候進行了比較,發現古代氣候比現在溫暖、潮濕。國際上也有不少學者支持這種觀點,認為整個世界氣候目前處於偏冷狀態,因此溫度有所上升是正常現象。

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氣候的波動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卻一直在上升,可見全球氣溫變化並不完全取決於二氧化碳含量。另外從歷史上看,影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現在的變化是否完全來自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北京大學數字地球工作室的專家們,用翔實的科學數據對IPCC報告的科學性提出了質疑,認為「IPCC採用的數據有誤差,他們採用了一些受『城市熱島』影響但未經校正的數據。這些模型輸入數據的誤差,可以導致最終模型輸出的結果遠離事實真相。」 「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屬於正常波動,氣候變化主要由太陽變化活動引起的,即使太陽活動有微小的變化,都能引起氣候的明顯變化。人類活動帶來的氣候擾動效應,不足以改變日—地關係對全球氣候起到的根本性決定作用。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尚待研究。」「近代氣候正經歷著小冰期之後的「20世紀暖期」時期,而且目前的最高氣溫,即使如IPCC預測到2100年時氣溫將達到16℃水平,也沒有超過羅馬暖期、中世紀暖期或中國仰韶文化、殷墟文化時期的氣溫水平,那時的平均氣溫約為16℃~17℃。

2007年3月,英國電視第四頻道播出了一部電視導演馬丁.德肯(Martin Durkin)執導的題為《全球暖化大騙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的紀錄片,其中採訪了十幾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指出,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末的近40年間,二氧化碳排放暴漲,但全球的氣溫是持續下降的,平均氣溫比1880-1940還低,與溫室效應理論不符,可見地球變暖與二氧化碳沒有必然聯繫;而且,人造衛星對高層大氣的溫度測量已堅持了19年,並未發現變暖的趨勢。(待續)

(思進註:除註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為思進原創。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原作者個人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自行判斷。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具體投資建議、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更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