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西藏主要新聞 發佈 2022-12-07T12:50:56.348631+00:00

清晨,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堆巴村還籠罩在冬日的寒氣里,廣袤的田野上就傳來了陣陣農機工作的轟鳴聲。尖銳的鐵犁扎向覆蓋白雪的泥土,掀起一陣陣土浪。農機正在深位鬆土。村裡的拖拉機手拉巴已完成3000畝土地的深位鬆土任務,目前正在奮戰最後1000畝。

清晨,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堆巴村還籠罩在冬日的寒氣里,廣袤的田野上就傳來了陣陣農機工作的轟鳴聲。尖銳的鐵犁扎向覆蓋白雪的泥土,掀起一陣陣土浪。

農機正在深位鬆土。

村裡的拖拉機手拉巴已完成3000畝土地的深位鬆土任務,目前正在奮戰最後1000畝。「多虧了駐村工作隊幫我們農機合作社理順了發展,現在我在合作社開拖拉機每天有250元收入,在家門口就業,別提有多好了。」拉巴說。

機械化收割。

按照農牧幹部進產業村的駐村要求,瓊結縣精準選派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等四家單位組建了第十一批駐村工作隊入駐堆巴村,著力在幫農興業、為農服務、助農增收上求突破。工作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村裡的自強農機具專業合作社為抓手,整合農業生產要素投入,拓展合作社運營空間,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促進共同富裕上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實現了農業農村「新發展」。

在第十一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合作社理順了章程,完善了各項制度,明確了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農民為主體、產業為平台、股權為紐帶的新型合作經營模式。堆巴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賀釗介紹,2022年,合作社農機設備已達到16台套,農事服務的面積可覆蓋6000畝耕地,今年以糧食生產耕、種、管、收全過程機械化服務合作為重點,實現集體增收13萬餘元。

村民索朗德吉一家將16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安心外出務工。「現在我們一家不僅有1萬多元的土地租金,打工還能掙13萬多元。」索朗德吉說,偶爾她也在合作社打個短工,一年能增加不少收入。

脫粒。

像索朗德吉一樣,堆巴村有120戶將551畝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他們通過獲得土地流轉收益和參與合作社田間管理報酬兩份收入,實現增收44萬元。此外,還有25戶將共計102畝的土地託管給合作社統一生產。索朗扎西就是其中一戶,將13畝土地託管後,他外出務工收入6.5萬元。

「土地託管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農忙時,既想在外邊打工多掙點錢,又操心家裡的糧食沒人收的煩惱了。同時,農事機械化作業每年縮短農忙時間5至10天。」索朗扎西說,工作隊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

除了土地流轉、土地託管,堆巴村還有76戶農戶採取土地、資金入股的形式參與合作社經營管理,在按股分紅中獲取收益。

駐村工作隊隊長拉巴介紹,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共同富裕途徑、實現村社農戶共贏為切入點,工作隊著力在土地、農機具、農業技術、資金、勞動力等全要素聚合上做文章,找准適合合作社及農戶的土地流轉型、生產託管型、股份合作型三種生產要素投入模式,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戶參與合作社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主體性。

「三種生產要素投入的自主選擇,擴大了合作社的經營規模,實現了絕大部分耕地全程機械化作業,促進了田間的統一管理,滿足了廣大農戶的個性化需求,促進了農業的節本增效。」拉巴說。

在陽光的照耀下,灌溉的水花在嫩綠的麥芽上折射出光華,一茬茬抽芽的冬小麥茁壯生長。合作社充分利用村集體和流轉而來的土地,大力發展小麥、青稞種業。去年,僅此一項就增收66萬元,帶動參與田間管理的群眾200餘人次,增收11萬餘元。

拉巴介紹,自強農機具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機服務團隊統一化、專業化、科學化、現代化優勢,推行服務鏈條向農業耕、種、管、收一條龍作業延伸,服務內容向良種培育、農機維修、田間管理、產品銷售等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拓展,著力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轉移農戶種植風險,促進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構建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體系,打造農機合作社新業態,輻射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戶就業增收,加快農業農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