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彈藥耗盡,俄飛彈足夠?拜登對普京態度轉變,澤連斯基不願停戰

終南劍客 發佈 2022-12-09T18:33:47.528774+00:00

英國報告打了美國臉,俄羅斯到底缺不缺飛彈?俄烏衝突微妙轉變,現在是誰在削弱誰?我們知道,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從此以後,美國把口號喊的震天響,配合的一系列動作也接踵而至,如暴風驟雨向俄羅斯撲面而來,目的就是一句話,全面削弱俄羅斯。

英國報告打了美國臉,俄羅斯到底缺不缺飛彈?俄烏衝突微妙轉變,現在是誰在削弱誰?俄羅斯人說衝突明天就可以結束,有什麼潛台詞?

我們知道,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從此以後,美國把口號喊的震天響,配合的一系列動作也接踵而至,如暴風驟雨向俄羅斯撲面而來,目的就是一句話,全面削弱俄羅斯。

用美國著名學者米爾斯海默的話講,美國的如意算盤是,軍事上,支持烏克蘭擊敗俄羅斯,經濟上,重創俄羅斯經濟,從而把俄羅斯踢出大國行列,最重要,政治上,實現俄羅斯政權更迭。

所以我們看到,俄烏開戰後,拜登政府絞盡腦汁,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封鎖制裁,制裁手段全面徹底,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試圖削弱俄羅斯經濟基礎;爭奪人才,削弱俄羅斯創新基礎;利用各種國際場合,利用聯合國平台和各種輿論工具,抹黑俄羅斯,削弱俄羅斯軟實力;拜登在百忙當中出訪中東,削弱俄羅斯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等等等等,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最重要,在戰場上裹挾北約盟友,集合重金援助烏克蘭武器,削弱俄羅斯國防工業。

但是今天我想說,美國削弱俄羅斯的目的,達到了沒有?你當然可以說達到了,印尼峇里島G20峰會普京沒有參加,過去幾個月,聯合國通過多個決議反對俄羅斯、支持烏克蘭,給人的感覺就是,俄羅斯被孤立。

但是,我認為美國削弱俄羅斯的這個目的,並未完全達到,而且反倒是美國自身,看起來越來越疲憊,這是我昨天講節目當中講的,有時無勢,半路疲軟。

來看昨夜今晨傳來的3條消息,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條消息,美國一直鼓吹的俄羅斯遠程飛彈見底,因受到制裁、因缺晶片無法製造新的飛彈這個說法,被英國調查機構打臉了。

最近幾天,英國調查機構「衝突裝備研究所」通過掉落在基輔附近的俄軍Kh-101飛彈殘骸的分析認定,俄軍的這些飛彈生產時間竟然最晚可以追溯到今年9月份,甚至時間更近。

那麼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前期暴風驟雨般的嚴厲制裁,並沒有影響俄軍飛彈的繼續生產。

所以由此推斷,要麼,目前俄羅斯已經找到了獲取製造先進飛彈所需要的半導體等其它零部件,要麼,俄羅斯在戰前儲備了大量零部件。

這使得美國此前反覆重申的「俄軍飛彈馬上就要用完了」這個說法,被無情打臉。

第二條消息,昨天,普京悄悄完成了拜登的一個心願,重點在「悄悄」兩個字,並沒有大肆宣傳。

這條消息是美聯社、美國方面曝出來的,昨天,美俄之間完成了一場戲劇性的高級別「囚犯交換」。

美國用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好萊塢電影《戰爭之王》中的原型,俄羅斯軍火商維克多·布特,跟俄羅斯交換了美國女籃明星格里納。

請大家尤其注意,這個事的背景是,在今年峇里島峰會前,拜登接受CNN專訪,說了這麼一句話。在被問到是否會在G20與普京會面時,拜登當時的原話說,「listen,聽著,我無意與他會晤。但舉個例子,如果他在G20峰會上找到我,說『我想談談釋放格里納的問題』,我會與他會面。」

因為後來,普京壓根沒有參加G20,所以他們雙方沒有會面,但是,這次俄羅斯放了格里納,同時請大家注意,從那個時候起,拜登不再把普京稱為「殺手」、「暴徒」,措辭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選擇用相對溫和的詞彙來形容普京,開始把普京叫「理性的人」。

所以說,美國今天如果不疲軟,會不會把普京叫做「理性的人」。美國今天如果不疲軟,會提出換囚嗎?而且交換的是維克多·布特,而且是主動爆料。

第三條消息,來自路透社。來看看美國北約的消耗。

路透社6日報導,美軍最高將領、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說,「美國軍方正在研究俄烏衝突期間的彈藥消耗速度,以確保五角大樓能夠準確估算出,在未來發生任何衝突或採取任何行動時,美軍所需的武器裝備數量。」

他說這番話的背景是什麼呢?背景就是我在此前節目當中分析測算過的,伴隨俄烏衝突持續,美國武器庫存持續減少,部分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面臨「耗盡」危險。其中,主要涉及155毫米口徑炮彈和可攜式「毒刺」防空飛彈。另外,受美國目前軍事裝備生產效能不足影響,多管火箭炮彈藥也面臨庫存不足的風險。

那麼,以上3條消息僅僅是秋天裡面的3片秋葉,這3片樹葉在告訴人們,秋天到了。

這促使我們大家思考今天一個重要的問題,今天的俄烏衝突,美國和俄羅斯,究竟是在消耗誰?

我認為,客觀講,美國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因為,你必須全面的看,今天的德國、法國,已經扛不住了,尤其德國,今天朔爾茨明確講了,俄烏衝突啟示德國,必須要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強大軍隊。那麼,當德國人真的以每年將近10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軍費,不要說5年,3年後,德國的軍隊會大變樣!到那個時候,你說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會不會減少?還有多少存在的理由?德國人會不會鬧?會不會提意見?到那個時候,歐洲會不會逐漸掙脫美國的掌控?

這就是我說的,有時無勢,半路疲軟。這就是我說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今天大的形勢就是,歐洲疲憊不堪,美國疲態已現,烏克蘭心知肚明,但拉弓沒有回頭箭,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現在只能拉美歐下水,德國和法國今天當然也都看到了這個情況,當然不希望這一幕出現。

所以,昨天,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澤連斯基知道這一切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如果需要的話明天就可以結束。」

佩斯科夫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就是說,今天先不管美國願不願意結束,是澤連斯基不願意。

因為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被生拉硬拽、稀里糊塗上了船的人,心想著,既然已經上了船,沒到對岸,你說想把他撂到半路上,他能願意嗎?他跳下船死路一條,他當然不願意,而且不光他不願意,他如果急了,還想把你一起拉下水,說通俗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呢我想說,俄烏衝突打到現在,烏克蘭越來越像當初的南越,當初為什麼擁有大量美式裝備的南越,打不過北越?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歷史告訴我們,想打勝仗,不能光靠別人,光靠支援。

好,關注終南劍客,為您解讀最新話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