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社會心理學的艱難之路

賀謹安 發佈 2022-12-12T09:34:26.156755+00:00

對俄羅斯和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方法進行了比較。特別強調了社會認知和應對的問題,這在不斷變化的現實條件下是很重要的。討論了社會心理學的新專業任務。

摘要

文章介紹了蘇聯和俄羅斯的社會心理學發展的主要階段和方向。對俄羅斯和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方法進行了比較。特別強調了社會認知和應對的問題,這在不斷變化的現實條件下是很重要的。討論了社會心理學的新專業任務。闡述了在基本轉變和模糊的條件下,在社會心理學調查中尋找新範式的必要性,以及其闡述的方向和趨勢。

簡介

本文致力於介紹俄羅斯社會心理學的複雜設計特點,西方同行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意識到這一點,但也可能受到誤解或神話的影響。這些神話之一是與存在一個特殊的"俄羅斯人"(早期的"蘇聯人")的信念有關。當心理學以區域術語討論時,特定的國家很少出現在科學文獻中,通常只在與"歐洲"並列的情況下提到"美國"社會心理學。同時,"德國人"、"英國人"或"瑞典人"的屬性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被使用(一個例外是只涉及"法國"社會心理學,因為許多研究者都在從事一些特定的理論立場)。因此,首先我們必須解釋社會心理學在俄羅斯的真正特殊性。由於這些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民族心態),敘述將相當長,以便包括一些歷史事實,以及對理論和方法論背景的簡要觀察。如果不這樣做,就很難解釋這門學科的當代地位。

囑起的主要"地標"俄羅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

事實上,在1917年革命之前,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俄羅斯的"獨特"歷史是相當不可能的。後來納入社會心理學主題的問題主要是在社會學中闡述的,或者被納入社會運動的意識形態概念中,被不同的社會力量所接受。這就是傳統上社會心理學被視頻邏輯學"影響"的原因。

至於學術地位,"集體(社會)心理學"一詞的最早系統使用是由社會學家提出的

M.Kovalevsky在彼得堡精神神經學研究所的V.Bekhterev命題宣讀的講座中。在社會學或公共文獻中也可以找到其他有關社會心理學的參考資料,然後在心理學著作中找到。在這種情況下,與社會政治運動的聯繫表現得不那麼強烈。在這一傳統中,最突出的貢獻是由V.M. Bechterev作出的。他首次定義了社會心理學的主題("集體反射學"),並描述了最重要的影響機制之一-暗示--在個人和集體層面的研究。Bechterev還組織了第一個社會學的大學課程,其中包含了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之間的關係。

總之,社會心理學思想在革命前的俄國的發展主要不是發生在心理學領域,而是發生在更廣泛的社會科學領域。在這裡,我們必須尋找1917年革命後社會心理學歷史上發生的轉變的根源。

蘇聯的社會心理學

蘇聯社會心理學的歷史見證了關於該學科主題的兩個討論階段∶20世紀20年代和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兩個階段都很有趣,因為它們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俄羅斯社會心理學的艱辛之路社會心理學在科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並為其內容提供一個更精確的定義。

在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蘇維埃政權的最初幾年,討論是由兩種情況刺激的。一方面,新形成的社會結構中的生活需要解決與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心理學知識進入了那些年激烈的意識形態鬥爭的軌道。這場鬥爭的內容與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上重建整個社會科學體系的要求有關。

GI. Chelpanov是抗議這種觀點的人之一。因此他建議將心理學分為兩部分∶社會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在他看來,社會心理學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內發展,而普通心理學應該是一門經驗科學,獨立於馬克思主義或任何其他世界觀。這一觀點意味著正式承認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存在的權利,但代價是剝奪了心理學其他部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

對於那些贊同重建所有心理學的哲學基礎、將整個心理學納入馬克思主義知識體系的心理學家來說,切爾帕諾夫的想法是不能接受的,這並不奇怪。對切爾帕諾夫的反對意見有多種形式。起初,有人表示,只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解釋心理學,整個心理學都有社會取向,沒有必要單獨列出一個特殊的分支--社會心理學。

還有其他的論點,但結果是一樣的∶把社會心理學變成一個獨立的學科(或者至少是心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的嘗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停止了。所涉及的問題被成功地完全解決了,但是沿著其他的路線(尤其是教育學),而不是通過創建獨立的社會心理學。這個時期被稱為社會心理學發展的"斷裂期",如果這個術語是相對的。後來,隨著意識形態對社會科學壓力的增加,社會心理學與遺傳學、控制論和其他一些科學的命運相同,因為它被描繪成「資產階級科學",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沒有地位。


關於社會心理學主題的討論的第二個階段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與政治"解凍"一起進行。有兩種情況開始了新的發展。首先,實踐活動的要求正在擴大。基本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要求對社會生活的各種表現形式的心理方面進行更仔細的分析。社會和個人之間的互動必須在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層面上進行研究。其次,在這些問題受到極大關注的時候,心理學本身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它已經變成了一門基于堅實的理論工作和實驗研究的成熟學科。因此,為重新討論社會心理學的命運、主題、任務、方法以及它在整個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創造了基本的前提條件。在一個新的層面上討論這些問題已經變得既緊迫又可能。圍繞著關於社會心理學的適當主題的爭議,形成了兩種方法,這些方法在當代語言中接近於"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第一種方法的支持者在社會學家中很流行,他們把社會心理學理解為一門研究"大眾心理現象"的科學,並把研究的對象看作是大型社會群體的心理、公眾輿論的形成、集體行為等的研究。相反,第二種方法的支持者認為個人是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個人在小團體中的地位、人際關係、溝通的過程、互動、人際感知。

此外,還出現了第三種方法,其形式是試圖綜合這兩種方法。社會心理學被認為是一門涉及研究大眾心理過程和個人在群體中的地位的科學。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心理學的問題似乎相當廣泛∶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在心理學和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中研究的問題都被納入其領域。

理論和方法學背景

在獲得獨立地位的權利後,社會心理學表現出兩個相對獨立的發展方向。首先,開始積極研究自己的問題,與"兩種"社會心理學中固定的傳統調查領域相吻合。第二,對問題的研究伴隨著方法論的討論,這些討論試圖界定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則"納入"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手段和水平。

與社會學和政治學這樣的意識形態科學相比,社會心理學中的馬克思主義取向並不具有一般心理學的"硬科學"特徵。問題不在於直接應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社會心理學現象,而在於解釋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影響社會心理學理論。這種"調解"的提出,正如在一般心理學中一樣,是由L.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學派和A.列昂季耶夫的(1975)和S.魯賓斯坦(1959年)的"活動理論",以前者為基礎。

維果茨基的兩個著名假設對社會心理學的發展非常重要∶人類高級心理功能的中介性,以及心理過程的起源,基本上是"內在的",後來是"內在的"。這些觀點導致了這樣的結論∶心理發展的主要機制是對社會歷史活動形式的掌握。這種對一般心理學問題的解釋為解決具體的社會心理學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活動的理論(或原則)1,它對社會心理學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心理學中,活動被認為是某種主客體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作為子對象的個人以一種明確的方式與他或她所掌握的對象發生關係。在活動過程中,個人通過修改與客體相關的世界和滿足自己的需要來實現自己的興趣。新的需求也通過活動產生。

因此,活動代表了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個性得到了自我發展。社會心理學根據其研究的基本對象--群體,調整了活動的原則。因此,活動原則的內容包含在以下命題中。a)活動被理解為人們的聯合社會活動,在此過程中產生了特殊的聯繫,例如,交流聯繫b)不僅個人,而且群體作為活動的主體,引入了集體活動主體的概念;這允許將真實的社會群體作為明確的活動系統進行調查;c)不允許將群體研究僅僅簡化為經驗描述,簡化為對社會背景--特定的社會關係系統--之外的個人行動的簡單陳述。

彼得羅夫斯基在他的"小團體過程的活動中介理論"中把這些思想應用到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描述了團體發展的過程。這一思想的基本概念是把團體活動作為所有團體過程的決定因素的新觀點,即把它作為分析團體中人際關係、認知形成等的最重要變量。這裡特別重要的是,群體的發展可以被看作是對所有群體過程的綜合活動的一種相應的、更全面的調解。概念中引入了"群體發展水平"的概念,並設計了診斷這些水平的方法。

在解釋活動原則方面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術語困難,這年"活動"一詞在一些語言(包括俄語)中既指"活動"又指"積極性"這一事實有關。在馬克思用德語寫的作品中,有兩個術語被使用。"Tactigkeit"和"Aktivitact",其中"Tactigkeit"用於這裡暗示的含義。在英語中,"活動"酒蓋了這兩個含義。

活動原則的採用規定了社會心理學主題的邏輯。整個結構看起來近似如下。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而是在已經存在的社會中進行的(這是研究者的第一個經驗事實),社會心理學的第一部分--"交流和互動"--應該從分析這些現象在社會關係結構中所占據的位置開始。

在這裡,我必須做另一個術語評論,因為使用「溝通」這個詞在俄羅斯心理學語言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實際上不是在狹義上而是在最廣義上談論"溝通"…作為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現實,作為這些關係的"實現"。因此,我們試圖將這一過程與活動聯繫起來,並將溝通直接納入社會背景中。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引入了新的概念"obshcheniye",這個詞在英語中沒有對應詞。我更願意解釋"obshcheniye"包括三個過程∶溝通、互動和社會感知。

在揭示了這些社會心理過程的一般特徵之後,有必要分析它們在各種社會群體中的變化--首先是"大",然後是"小"。因此,群體的社會心理學可以順理成章地被認為是社會心理學的第二部分。最後階段是與社會群體決定個人在其中的行為和行動的方式有關的分析。因此,社會心理學知識的第三個邏輯定義部分是人格的社會心理學。只有在這樣的結構中,人格才能被"附著"在社會環境中。

整個社會心理學的傳統主題可以在這些部分的範圍內被組織起來。事實上,上述親身經歷的邏輯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能夠對這門學科形成一個相當全面和系統的圖景,這構成了這種方法的具體內容。一些特殊的原則是顯而易見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在社會背景下考慮的;個人主體的活動和群體主體的活動都得到了承認;在一個相同的理論方案中對經驗數據的解釋得到了保證。

所以我試圖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描述社會心理學的內容

在闡述自己對社會心理學知識的內容和結構的方法的同時,蘇聯社會心理學也在積極掌握西方的社會心理學經驗。這是一個主要受意識形態影響的領域。對西方傳統的激進的消極態度--30-50年代社會心理學被否定的典型態度--仍然存在於一些可以追溯到其復興時期的出版物中。這種態度表現為∶所有西方的概念和研究都是資產階級科學的產物,因此對原則的批評應該是與之聯繫的唯一可能的方式。這種態度往往與許多西方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實際應用相牴觸。

與西方同事的個人接觸刺激了俄羅斯社會心理學與世界科學背景的融合,因此,60-70年代的許多典型問題在今天看來很難理解。在這方面,我不禁想起了感謝HTajfel,他為俄羅斯科學家參與世界科學界盡了全力。

同時,在與西方傳統的對話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是在分享信息方面存在某種"不平等"。美國和歐洲學者的作品即使在蘇聯也是相當有名的,在俄羅斯更是如此。大多數專業人員都閱讀英文作品,但現在也有許多書籍和文章被翻譯成俄語。遺憾的是,俄羅斯的作品很少在西方出版,通常這些作品都是作為單獨的文章出現。西方同行的唯一信息來源是個人聯繫或俄羅斯科學家在國際大會、會議和座談會上的偶爾發言。很明顯,這些困難是基於語言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問題。

在我看來,其原因在於蘇聯科學長期以來與西方科學界隔絕的後果。很明顯,這種隔離主要涉及社會科學。對俄羅斯的工作缺乏認識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定期的科學接觸只是最近才發生的。因此,許多新的想法和研究結果還沒有在西方傳播。3我們可以找到許多例子,當尖銳的臨時論戰問題早就在俄羅斯同事之間討論過了,但在西方卻不為人知。今天,當人們在文獻中討論社會心理學新範式的構建問題時,所有這些事實都非常重要。

將"兩種"(也可能是"三種")社會心理學聯合起來的想法很早以前--在50年代末--在討論社會心理學在蘇聯社會的命運時就已經向俄羅斯的同事提出了。如上所述,這門學科本身的主題結構從一開始就被解釋為包括心理邏輯和社會學兩個方面。

在每個實驗研究中考慮到社會背景的需要是絕對自然的,因為如果在西方國家進行一個實驗,要求同事們想出10位俄羅斯社會心理學家的名宇,他們從事的領域包括溝通、人際感知、群體動力學、領導力、態度、社會化、群體間關係、衝突、民族心理學、組織行為等。同時,我邀請EAESP的任何成員向我的學生提出類似的問題,讓他們說出社會歸因、社會影響、挫折-攻擊、社會比較、認知失調、dyadic互動、社會認同、社會責征、"群體思維"現象或建構主義的理論作者。

經驗數據的解釋會經包括其決定的社會因素。例如在我們對人際感知和歸因的研究中,多年前考慮到主體和客體都屬於群體的事實,實際上已經解決了今天冷門的"社會歸因"問題。在大學社會心理學教科書的第一版中,我提出了一個方案,其中人際感知和歸因研究的8個位置被設計。

這些和其他分析方向是由上述最初的方法論前提決定的。它有助於抵制實證主義的"擴張",不僅可以將俄羅斯社會心理學的立場與歐洲的趨勢進行比較,還可以找到許多共同點。

06當今俄羅斯的社會心理學

如今,在世界科學界對社會心理學新視野的當代討論中,這些問題大多是關注的焦點。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發展與歐洲大學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使得雙方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論點並加強研究。更多的信息,特別是關於俄羅斯社會心理學研究和這個國家的變革所帶來的社會心理學的新地位的信息,是這次討論的初步條件之一。

本文討論的問題與社會心理學的社會潛力、它在社會快速變化時代的作用以及它對2世紀社會的理論和實踐的看法等問題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的經驗對西方讀者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儘管一些相關的研究已經部分地在國際版上發表,但當代俄羅斯現實的全貌幾乎不為世人所知。

後共產主義的俄羅斯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在社會生活的所有部門迅速和徹底轉變的情況下的現有社會。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中心點是分析臨時社會心理學的新範式。它的載體包括∶社會背景在研究中的作用,對社會變化的分析,社會認知的具體方面("普通"人對新社會世界的認知,以應對變化)。

因此,"社會認知"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都會出現。我相信"活動範式"以前的發展和潛力為完成這一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前研究的許多主題都與新問題密切相關∶社會貓化、社會感知、歸因過程、群體間關係和群體間感知、應對、"轉向語言"、全球化條件下的社會認同等等。

俄羅斯情況的特點是打破陳規,改變價值觀的等級,身份的危機。長時間的變化導致了新的社會階層的形成,社會不平等的加劇,以及社會中其他非常重要的事件。

生活。這意味著大眾意識在新世界中定位的困難。採用的過程成為新的特徵。上一時期的主要研究與這些主題以及社會生活組織的新模式有關。

新形勢下的一個重點是為研究不穩定的社會世界創造方法,因為社會心理學的所有歷史都與穩定的社會有關,所有的研究方法都被用來描述和解釋這些事件。因此,在不穩定的社會形勢下,社會心理學出現了許多新的專業任務。例如,它涉及一些方法論問題。其中一個非常流行的方法--問卷調查--必須進行修改,因為其中使用的術語不符合社會的新語言∶許多詞失去了它們的意義("集體財產","社會主義競爭"),其他的改變或對不同的社會群體有矛盾的內容("共產主義","民主人士","私有制")。

更具全球性的問題是社會心理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在全球化的條件下它們之間的關係。很明顯,社會心理學有責任向人們提供更多關於不同社會行為模式的信息,描述更多可供選擇的行動模式,提出不僅在不同種族群體之間,而且在其他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溝通方法,例如,在社會轉型後的"贏家"和"輸家"之間。這種建議對變化中的社會中的人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過渡社會的情況看起來像"文化衝擊"條件下的情況,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在一個陌生的國家∶一切都不尋常和未知。所有的社會機構都改變了自己的形象∶家庭、學校、教堂、大眾傳媒。新類型的社會現實要求重新解決許多社會心理問題,特別是在社會認知領域(社會分類的困難,感知和認知"錯誤"的增長,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快速決策……),首先是-社會世界的新形象的構建。

這意味著,尋找社會心理學的新範式成為當今俄羅斯的一項實際任務。在過去的幾年裡,許多經驗性研究的方向都是在所提出的方法中進行的。不幸的是,正如我之前所注意到的,這些研究的內容

歐洲的同事們不知道。主要的方法論問題是--俄羅斯社會心理學中闡述的範式--"活動範式"--能否在世界社會心理學的新範式中占據一席之地?在我看來,我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所述問題要求在新的背景下,在基礎和應用層面上發展社會心理學。很明顯,21世紀的社會心理學的任務在地球上的許多單位都非常相似。也許現在是非常合適的時機,將世界社會心理學中不同理論概念的力量聯合起來,以決定它們。全球化的進程對這一進程的啟動尤為重要。

我的目標是證明俄羅斯和歐洲社會心理學傳統之間更多合作的必要性,同時考慮到這兩種方法的理論和方法論思想,它們有許多共同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