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驚人,這R級片還拿下了全球最高獎

電影鋪子 發佈 2022-12-12T22:47:59.620528+00:00

繼2017年的《方形》在坎城拿下金棕櫚大獎後,這已經是導演奧斯特倫德第二度獲得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大獎了。

性感男模,用肉體換椒鹽餅乾;

頂級富婆,在糞池中掙扎窒息;

商業大佬,左擁右抱,媳婦情婦和平共處;

廁所女傭,孤島稱王,不愛百達翡麗只要性和權力;

歡迎來到魯本·奧斯特倫德導演的眾生修羅場,前方限級制畫面批量出現,

本片拿下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被國外影評稱為「今年最棒的電影」——

《悲情三角》

繼2017年的《方形》在坎城拿下金棕櫚大獎後,這已經是導演奧斯特倫德第二度獲得主競賽單元金棕櫚大獎了。

五年兩次捧杯,讓奧斯特倫德成為了影史上第9位「雙金棕櫚俱樂部」的成員

(其中比利時導演達內兄弟是兩個人,而瑞典導演阿爾夫·舍貝里雖然兩次問鼎坎城電影節最高獎,但當時這個獎不叫「金棕櫚獎」,所以多數人認定他並不算是「雙金棕櫚」俱樂部的)。

這一次的《悲情三角》,基本延續了《方形》的風格基調,幽默是辛辣的、諷刺是怪異的,繼續加磅的則是畫面,對觀眾的感官刺激更猛了。

溫馨+強烈提示:

吃飯、喝水等各種吞咽活動進行時,千萬不要看這部電影。

電影分為三個章節,

故事背景分別落腳於時尚圈豪華遊艇以及荒野孤島

男主卡爾與女主亞雅是一對小情侶,兩個人的職業都是模特,

只不過卡爾是時尚圈的小透明,而亞雅則是小有名氣的網絡紅人。

男低女高的開場基調一確定,接下來就是陰陽怪氣地揭露現實。

第一個被拉出來吊打的是時尚圈。

便宜的牌子,模特拍照時,要親民、要微笑、要營造出「心懷大愛、惠澤全人類」的和諧氛圍。

而貴的牌子,就要擺臭臉,要搞出一副「買不起就別來」「我高貴我樂意」,總之就是各種瞧不起人的表情。

整部電影的基調,也在這短短几分鐘鋪好了:

誰掌握了資源,誰就會站在話語權的頂端。

而關於「資源」的討論,故事繼續延伸出了三個方面,

只要是人無你優的,就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美麗

小兩口吃飯,酒足飯飽後,服務員拿來了帳單。

亞雅沒有掏錢包的意思,卡爾敲擊著桌面,看樣子也不想花錢。

等了一會,卡爾用手碰了下帳單。

上一秒還全神貫注致力於美妝的亞雅,瞬間脫口而出五個字,「謝謝親愛的」,

然後溫柔地誇讚,「你真貼心。」

卡爾一臉蒙圈,極度不情願地掏出了銀行卡,矛盾衝突一觸即發。

買個單而已,為什麼脾氣這麼大?

原來,亞雅昨天向卡爾承諾,

今天這頓由她買單,結果買單時,她卻在「裝蒜」。

卡爾的壞心情瞬間湧上心頭,

同樣努努力力當模特,年輕女模上位就容易,男模就先天處於劣勢;

掙得沒有女友多,女友卻總以「自己是女孩子」為理由,覺得卡爾掏錢是理所應當的。

但亞雅本身並不是個「小摳門」,對普通朋友她很大方,在和卡爾相處時也並非一毛不拔。

只是當角色變成男女朋友時,她會先入為主地認定,「男人必須比女人負擔更多的家庭開銷」。

亞雅能回饋給卡爾的,則是美麗年輕的外表,帶出去倍兒有面。

兩個人都極力證明想法的正確性:

卡爾,「我想要平等」,錢不錢的無所謂。

亞雅,「我想要依靠」,需要你用錢證明你能夠依靠。

亞雅更一針見血地戳破了,她所持有的「美麗資源」最終的轉換形式,就是「成為別人的花瓶老婆」。

雖然卡爾不願意承認,但男人的自尊心在這一刻受到了挑戰,

他無法接受女友和自己是各取所需的關係,同樣不怎麼認同女友「美麗交換」的思想。

於是雄心壯志地表示,我會讓你愛上我的,真愛的那種。

但很快,卡爾就打臉了,

他身體力行地證明了,拋開物質的愛情「烏托邦」是很難存在的。

影片也來到了第二章,看過的朋友,都把這一章稱為高潮。

的確,各種精緻與偽裝,在這裡被扒得精光。

亞雅憑藉網紅的身份,免費兌換了豪華遊艇的旅行資格。

遊艇的大多數客人,窮得就剩「錢」了

他們的內心深處,揣著一種理想化模型。

比如這個富婆,

她拉著服務員,強迫對方與自己交換身份,

因為她想讓對方享受快樂的假期時光,想讓服務員感受到人人平等。

並且,服務員不同意還不行,她必須把這種「善意」傳遞出去。

緊接著,她還要求全體工作人員,都停下手裡的工作一起游泳。

大家雖然都很無語,但誰讓她是金主奶奶了?

於是,員工們放下了手裡的工作,去成全富婆想做善事的願望。

連廚房的師傅都拋下了隨時可能變質的美食,穿上泳褲強行下海了。

這可真是個大善(shan)人(pao),而她的舉動也為自己的結局埋下了隱患。

湊了個大巧,今天正好要舉辦船長晚宴。

被富婆耽誤到在變質邊緣反覆徘徊的食物,正是今晚的主要食材。

晚宴時間,外面狂風大作,遊艇來回顛簸,

天災+人作=上吐+下瀉;

精英階層卸下偽裝的審判時刻出現,場面瞬間失控。

富有金錢,可以讓你掌握社會的話語權,卻沒辦法搶占生理反應的決定權。

在排泄物的猛烈刺激下,富婆人人平等的想法似乎終於實現了。

拉拉拉、吐吐吐,前後齊噴射,誰也不服誰。

當嘔吐物,濺到高檔食物上,上流社會便出現了「下流畫面」。

體面不復存在,屎尿屁的世界容不下一絲隱瞞。

此時,遊艇的承載與人心的恐懼都達到了極限,

大雨傾盆、廁所失控,

糞坑裡,富人們進行著曾最期待的「全民蝶泳」。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毀滅性的危機才剛剛拉開序幕。

隨著一聲轟響,

搞軍火的老夫妻,撿到了自家生產的「手榴彈」,

自產自銷自我使用的同時,炸毀了遊艇,把影片推向了最終的鬧劇。

倖存者被衝到了一座孤島上,一開始大家還在遊艇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有序領取物資,

但當物資逐漸耗盡時,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鈔票不再是硬貨資源,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時,自力更生就成了生存的唯一法則。

島上的階層出現了大逆轉,

原處於末端的廁所管理員阿比蓋爾,會打魚、會生火、能幹活、懂防禦,一躍成為了這裡的領袖。

富豪們也很識時務,他們敏銳地感應到社會規則變了,於是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金錢做主的時代終結,阿比蓋爾憑藉著「能力就是資源」的理念,成了這裡的「土霸王」。

但有權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

阿比蓋爾的答案是,「必須的」。

看你順眼就多給你點食物,即便你家裡有金礦也得臣服於我;

我想和誰睡覺,就和誰睡覺,不吸引我的,給多少錢都休想得到我的認可。

曾經敲門都會遭到驅趕的清潔工,現在連她上司都得給她打雜工。

我們消失了有一陣子的男主卡爾,也開始了「啪啪打臉」的「本能操作」。

他想填飽肚子、想吃得更好,但自己不會也不願意去尋找。

此時,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和顏值。

於是,卡爾在與阿比蓋爾暗送秋波後,成功贏得了「女王」的青睞。

作為獎賞,他拿到了一盒椒鹽餅乾。

心知肚明的亞雅,一邊猛吃餅乾,一邊不停地雙向洗腦:

「你只准給她按摩、陪她嘮嗑……」

但燈光熄滅,誰都清楚裡面的男女在「摸索」著什麼。

卡爾終於參透了「真愛」的內核,他對阿比蓋爾說,「我愛你,因為你給我魚。」

而另一邊,富豪一邊抱著妻子的屍體痛哭,一邊解開了屍體上的鑽石項鍊……

當遮羞布只剩一條內褲時,愛在權力面前失去了人類賦予它的神奇力量。

或許,所有人都明白,

故事的最後,阿比蓋爾建立的「母系社會」,一定會面臨崩潰。

因為人是活的、是會探索的,而探索往往會改變現狀,

改變是掌權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卻也是無法阻止的。

當欲望產生衝突時,人性會如何選擇?

沒錯,電影是一個開放式結局。

這是導演給觀眾留下的思考,也呼應了那句俗話:

你的內心是怎樣的,你看到世界就是怎樣的。

三出好戲,就此落幕,

奧斯特倫德的「男人困境三部曲」,也迎來了最終旋律。

2014年的《遊客》,雪崩來襲,男人拋下妻子和孩子,自己跑了。

將一個看似幸福的中產階級家庭撕扯開,裡面包裹的全是「人性的危機」。

2017年的《方形》,藝術展館的策展人,要舉辦一場名為「方形」的展覽,宣傳人人平等互助。

結果一場意外攪亂了他精美無瑕疵的生活,撕下了所謂階級、種族平等的假面具,露出的儘是虛偽。

今年的《悲情三角》,奧斯特倫德繼續把犀利的話語藏在喜劇的外殼下,

讓人物在「奧斯特倫德式」的困境中,展現最純粹的一面。

先挫敗看似強大一方的自尊,把人們最不願意被揭露的傷疤放在明面上。

比如,卡爾不相信亞雅和他是各取所需、富豪們在船里上吐下瀉、阿比蓋爾辛苦建立的母系社會遭遇瓦解危機……

再圍觀打亂秩序後,人們的本能反應,

性別焦慮、權力關係、階級偽善,

時尚圈偏執的審美追求、網紅界盲目的跟風現象、富豪圈奇葩的慈善工程……

相較於《遊客》與《方形》,《悲情三角》試圖闡述的主題更豐富,

但被框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時,也顯得更匆忙,一味猛烈輸出各種思想,導致大多數的角色並沒有被完整地刻畫出來。

不過,一環扣一環的情節,還是時刻挑逗著觀眾興趣,

讓人很好奇,鬧劇接下來的發展是什麼,

以旁觀者的身份,看片中割裂的世界,再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種種。

整體的觀影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片慌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入坑,但再次提示「美味與此片不可兼得」

原片可沒有向人示好的馬賽克,處處都是赤裸裸的真實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