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毀了南斯拉夫?巴爾幹悲劇找誰說理去?

文史小福 發佈 2022-12-17T21:36:54.069107+00:00

今年倆大國打的不可開交,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一帶,也是暗流涌動,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這兩狠角色: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再次劍拔弩張,似乎大戰將一觸即發。

今年倆大國打的不可開交,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一帶,也是暗流涌動,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這兩狠角色: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再次劍拔弩張,似乎大戰將一觸即發。其實大鵝也好,巴爾幹也罷,主要矛盾都屬於大國解體後遺症。

和大鵝不同的是: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之間的矛盾,更多是人禍造成的。

整成現在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不死不休的狀態,有北約和科索沃的領導人的原因,還有就是那個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


米洛舍維奇是個身不逢時的政治家,他登上最高政治舞台的時候,南斯拉夫早已不是狄托帶領的,那個蒸蒸日上的中歐小霸王了,經濟下行,通貨膨脹更是讓人民水深火熱,原本被隱藏在桌子底下的各種矛盾,逐步凸顯。

而米洛舍維奇志向很大,現實殘酷,對於這些問題決定失策,讓他非但沒力挽狂瀾,反而被送上了海牙國際法庭。


作為一個大塞爾維亞主義者,他竟然要求南斯拉夫國內所有的塞維亞人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國家。


他這下可算是捅了南斯拉夫國內其他民族的喉嚨眼了。米洛舍維奇的這一套如果是在一個單一民族國家,比如小日子的本子,應該行得通。但是南斯拉夫的實際情況根本沒法推進,因為南斯拉夫是一個民族問題非常嚴重的多民族國家。

而且塞爾維亞人並不占絕大多數。南斯拉夫還有為數眾多的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等多個民族。


這些民族之間還有著相當大的仇恨,遠的不說,就在狄托鐵血重塑南斯拉夫之前,克羅埃西亞人組成的烏斯塔沙和塞爾維亞的切特尼克,兩個組織在二戰時期就互相仇殺不斷,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德國納粹的炮火。


二戰結束後,南斯拉夫減少了幾十萬人口,要知道德國入侵南斯拉夫,沒打大仗,這幾十萬人口的死都拜這兩個組織所賜,尤其是烏斯塔沙。它作為納粹的盟友,大量屠掉塞爾維亞人,把仇恨推到了一個高峰。

二戰後,經歷過鐵與血的統帥狄托,雄才偉略,搞經濟也是風生水起。他推行民族平等,給各民族比較高的自治權,打壓大賽維亞主義者——民族矛盾的火苗被壓制,大家努力把日子過好,一心一意搞經濟,南斯拉夫出現了少有的欣欣向榮的局面。


8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非常的富裕,1/3的家庭擁有車輛;電視和冰箱也紛紛進入平常家庭。只可惜這種局面沒維持太久,到米洛舍維奇上台的時候,經濟的衰退,使得政府的控制力下降,無法再壓制各地區的獨立傾向。

當時南斯拉夫的6個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里,除了塞爾維亞人占多數的黑山,以及塞爾維亞人口占55%以上的伏伊伏丁那,其他的地方都有很強的獨立傾向。

面對這樣的困局,米洛舍維奇昏招疊出,仿佛臭棋簍子上身一樣,藉口科索沃出現了大罷工,斷然取消了科索沃的高度自治權。


這下米洛舍維奇爽是爽了,但是後果出人意料的嚴重,他徹底把國家弄到了崩潰的邊緣,所有加盟共和國都開始瑟瑟發抖,生怕科索沃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那些原本不同意獨立或者持觀望態度的人,也不得不站隊獨立派,南斯拉夫的解體變得不可避免。

隨著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北馬其頓、波赫這些老大哥脫離南斯拉夫,科索沃也宣布獨立,只不過科索沃的獨立並不那麼純粹,他背後是阿爾巴尼亞——因為科索沃的人口主要是阿爾巴尼亞族。


面對眾叛親離,米洛舍維奇還想維持一個大塞爾維亞的局面,在他的理念里:大塞爾維亞可不僅有塞爾維亞這麼一點兒土地,這些獨立地區的塞爾維亞人,和他們腳下的那片土地都應該是大塞爾維亞的。

在這種思想下,米洛舍維奇再出昏招——他出錢、出力、出武器支持各加盟共和國的塞爾維亞人鬧獨立。


在那些塞族人口不多的地方還好,可是到了像克羅埃西亞以及波赫這樣,塞族人口眾多的國家,內戰極為激烈。


南斯拉夫聯盟不僅出錢出武器,甚至親自下場。戰爭迅速白熱化,使得這兩國民族矛盾激化,克羅埃西亞人和塞族人,波赫的克族,穆族與塞族幾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雙方在戰爭期間都犯下了嚴重的反R人類罪行,屠種族,種族仇殺,這些已經很遙遠的詞彙,在這裡成了基本操作。


其中軍力更強的塞族武裝的罪行最為罄竹難書。甚至闖入聯合國安全區:斯雷布雷尼查,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sha殺。


當時在這地區有2000荷蘭維和部隊,這是一股龐大的軍事力量,不出意外的話,是沒有人敢惹的。

然而意外總是不出意外的到來,塞族武裝竟然囂張地包圍了該地區的穆斯林居民。

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注視下,荷蘭軍隊根本不敢抵抗,塞族武裝抓走了8000名穆斯林男子和小孩。

為了彰顯塞族武裝充沛的武德,他們還邀請維和部隊的人員和他們一起觀看這場大屠sha殺。


事情很快被曝光,歐洲各國人心惶惶,北約終於坐不住了。開始對塞族武裝大轟炸。

塞族武裝怎麼可能是對手?

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族人的反攻也適時到來。戰局出現了根本性的反轉,無奈之下,塞族武裝同意談判,結束了波赫內戰。

而克羅埃西亞的內戰也在同一時間段結束,塞族武裝遭到了失敗。

接連兩場戰爭,並沒有打醒米洛舍維奇,經濟的崩潰,貨幣體系崩塌也沒讓米洛舍維奇有遲半分的清醒。


他把的目光看向科索沃地區。其實早在打克羅埃西亞內戰和波赫內戰的時候,科索沃就已經宣布獨立,但是那時候的米洛舍維奇正忙著兩處開打,根本顧不上這頭,加上科索沃的獨立運動,並沒給南聯盟帶來實質性的傷害、


所以科索沃的獨立,就這樣被華麗的無視了。直到連打了兩個敗仗,再加上科索沃地區成立了地區武裝,開始武力獨立活動之後,米洛舍維奇才有精力關注科索沃。


米洛舍維奇無法容忍科索沃的獨立,他自大的認為:以科索沃彈丸之地的小小體量,根本不堪承受塞族大軍的雷霆一擊。


於是在科索沃地區再次戰雲密布,大量的忠於米洛舍維奇的軍隊和警察部隊被派往了該地。

屠sha殺不期而至,難民潮隨之而來。大量科索沃難民湧向鄰國,使得周邊各國叫苦不迭。


塞族武裝在波赫造成的大屠sha殺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為了躲避屠sha殺,為了制止洶湧的難民潮,在歐洲各國的要求下,北約再次下場。

1999年6月,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北約同時向雙方施壓,要求雙方和談。其實在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給的條件傾向於塞爾維亞。


美國人主張在尊重塞爾維亞主權的情況下,給科索沃地區高度自治。

南斯拉夫的軍隊撤出科索沃,而科索沃也必須解除武裝。


當地治安按照人口比例,組成警察部隊維持。北約將派維和部隊進駐該地區,維護協議的執行。

這個條款對科索沃並不友好,畢竟他們想要獨立建國,而非高度自治權。

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想一想美國人的實力,再想一想美國人那句誰反對我就懲罰誰的威脅,科索沃放棄了獨立的夢想。


但是南斯拉夫卻頭鐵的很,堅決不接受,米洛舍維奇連最起碼的,恢復科索沃的高度自治權都不願意,直接拒絕了美國。


他以為美國需要經過聯合國授權才會動手,他在聯合國五常內的那個好大哥,會動用否決權,制止北約的軍事行動。

沒想到的是,美國人直接繞開了聯合國,以北約的名義向南聯盟進行空中打擊。78天的狂轟濫炸之後,米洛舍維奇終於想通了,最終同意和平協議,決定從科索沃地區撤軍。


連續的三場敗仗,尤其是最後科索沃戰爭,自殺式的挑戰美國,使得米洛舍維奇在國內威望盡失,大批的塞爾維亞人認為他是個無能的政客,使得他在2000年的大選中慘遭失敗。


甚至在次年被自己的同胞逮捕,送往海牙國際法庭,他所在的政黨也罷免了他的職務。

巴爾幹地區的民族矛盾由來已久,但是一個睿智如狄托的人物,能夠把各個民族捏合的很好,成為一個整體,使得南斯拉夫出現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但是米洛舍維奇喪心病狂的大塞維亞主義者上台之後,把國家搞得分崩離析,然後還莫名其妙的捲入三場戰爭,把國家的經濟都拖垮了

一個好的領導,對於國家和世界都很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