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物流「大面積停運」!碳源供應不及時,污水廠應該怎麼辦?

山東康揚環境污水處理 發佈 2022-12-21T07:49:03.428478+00:00

「好不容易買到藥了,快遞物流卻停了......」近日,有關快遞物流「大面積停運」的消息在朋友圈內不脛而走。經小編了解發現,確有多家快遞物流受「兩道槓」影響而暫且處於歇業狀態,僅有順豐、京東等公司還在營業中。同樣面臨「藥難購」的還有污水處理廠。

「好不容易買到藥了,快遞物流卻停了......」近日,有關快遞物流「大面積停運」的消息在朋友圈內不脛而走。


經小編了解發現,確有多家快遞物流受「兩道槓」影響而暫且處於歇業狀態,僅有順豐、京東等公司還在營業中。



同樣面臨「藥難購」的還有污水處理廠。比如,最近就有不少水友在向水圈抱怨「碳源告急」!


對此,一家環保藥劑生產企業表示「無奈」,我們的壓力也很大:


一方面,參與物流貨運的人員大面積感染,再加上部分地區的物流業務暫停或者放緩,原料運不進來,碳源送不出去;


另一方面,符合上班條件的生產線員工不足40%,即使原料到廠了,快遞物流通了,工廠也沒辦法正常生產成品。


那麼,如何解決脫氮除磷所需碳源不足的問題


就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形勢來看,一如既往地依賴外加碳源,顯然是有風險的。


因此,我們需要把目光轉向另外兩個方向上:一是充分利用內碳源二是通過新工藝、新理論,減少反硝化脫氮對碳源的需求。



方向一:充分利用內碳源



內碳源,是指在污水處理系統中所有可以被利用的碳源,包括廢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或難降解有機碳源、活性污泥微生物死亡或破裂後釋放出來的可被利用的碳源。


隨著生物脫氮技術的深入研究,未來的研究方向將繼續向低成本、低能耗和資源化利用的方向發展。


因此,在當前節能減排的政策引導下,內碳源的開發利用尤為重要。


1、缺氧好氧分段進水工藝


缺氧好氧分段進水工藝是廣泛研究的生物脫氮工藝,如下圖所示。


圖源/網絡:缺氧好氧分段進水工藝


該工藝進水分批進入各缺氧池,系統在好氧池產生的硝化液進入缺氧池後,直接利用原水中的碳源進行反硝化作用,從而實現原水中碳源的充分利用,無需硝化液回流,減少了工藝的運行費用,達到高效脫氮的目的。


比如,有水友就曾介紹說,用分段進水的方式處理C/N為1.12左右的生活污水時,系統可通過好氧段同步硝化內源反硝化實現75.3%的TN去除率。


客觀地來說,缺氧好氧分段進水工藝具有以上優點的同時,也存在著不足。


由於工藝結構的特點,分段進水工藝好氧區與缺氧區交替出現,從而使得好氧區污泥進入下一段缺氧區時,攜帶的溶解氧會破壞下一段缺氧區的缺氧環境,進而造成異養菌和反硝化菌競爭可快速降解的碳源,使原水中的碳源不能夠被有效利用,脫氮效率下降。


2、脈衝式SBR工藝


脈衝式SBR工藝是在傳統SBR工藝的基礎上改進而得到的一種新型工藝,通過改變運作方式使其充分利用進水中的碳源。


該工藝通過時間上的分段進水,充分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碳源,節省了曝氣量和外加碳源的投加量。


針對不同的低C/N廢水,分別調節各段進水流量,使得進水中的碳源被前次進水產生的硝酸鹽充分利用,從而減少剩餘碳源對好氧自養硝化菌的抑制作用,達到高效脫氮的目的。


在處理城市垃圾滲濾液時,有人採用脈衝式SBR工藝,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95.8%和90.0%以上,最終出水NH4+—N和TN分別低於5.0和15.0 mg/L。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污水處理廠水中進水有機物和含氮量處於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目前該技術還達不到精確控制碳源的添加量,使得進水流量控制較為複雜。


3、Bardenpho工藝


Bardenpho工藝是在A/O工藝基礎上的一種演變,即在A/O工藝流程中增加一個後置缺氧反應區和後置快速好氧反應區,如下圖所示。


圖源/網絡:Bardenpho工藝


脫氮過程中,前置好氧區的硝酸鹽進入後置缺氧反應區後,由於進水碳源不足,反硝化菌利用內碳源將硝酸鹽還原成氮氣,提高了整個處理系統脫氮效率。


在實際污水處理廠中,如何控制混合液回流比成為制約該工藝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


  • 一方面,大量硝酸鹽溶液通過外回流進入缺氧區,弱化聚磷菌的釋磷反應;
  • 另一方面,後置缺氧區碳源往往不足,而內碳源脫氮效果有限,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脫氮。


4、剩餘污泥內碳源強化脫氮


近年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泥產量,即通過技術手段開發剩餘污泥內碳源,實現剩餘污泥在源頭上減量成為研究熱點,主要技術原理包括融胞-隱秘生長、解偶聯代謝、維持代謝和微動物捕食。


利用剩餘污泥內碳源,使其在污水處理廠內部進行循環利用。


一方面能強化脫氮過程,使其資源化;另一方面內碳源被消耗,實現了污泥減量,降低其處置成本。


研究表明,污泥水解產物中含有大量易被反硝化菌利用的有機物,可替代生物脫氮系統外加的有機碳源。


比如,有人將污泥發酵液作為碳源補充進入A2/O系統後,TN的去除率從69.1%上升至80.1%,其脫氮效果優於乙酸、丙酸和甲醇;


還有人將含水率為98%的剩餘污泥通過80℃熱處理90min後,取上清液作為碳源用於兩段式A/O工藝脫氮反應後,出水能達到排放標準。



方向二:新型脫氮技術



由於進水C/N偏低,其自身供給的碳源難以滿足反硝化脫氮的需求,這使得利用現有碳源在處理廢水時遇到較大的困難。


因此,針對低碳氮比廢水處理的新工藝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主要包括同時硝化反硝化(SND)、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ANAMMOX)等。


1、同時硝化反硝化(SND)


SND指的是在同樣的運行條件和裝置中實現反硝化和硝化反應。與以往採取的工藝相比,SND有利於減少反硝化反應所需的碳源量、減小缺氧池容積等。


但是其影響因素較多,控制難度大,難以大範圍內推廣。


2、短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是將硝化反應控制在NO2-—N階段,不進行NO2-—N至NO3-—N的轉化,直接進行反硝化脫氮反應,如下圖所示。


圖源/網絡: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


對比於以往的硝化反硝化技術,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減少曝氣量,降低脫氮碳源需求量,減少產泥量等優點。


其在經濟上和技術上均具有較高的可行性,特別是應用於處理高NH4+—N 濃度和低C/N廢水。


3、厭氧氨氧化(ANAMMOX)


ANAMMOX則是在厭氧條件下,厭氧氨氧化菌將NO2-—N作為電子受體把NH4+—N氧化為N2的過程。


ANAMMOX反應在完全厭氧的條件下進行,無需供給氧氣,而且反應是以NO2-—N作為電子受體氧化NH4+—N。


與傳統的脫氮工藝相比,ANAMMOX被認為是處理低C/N廢水高效和節能的方法,已被廣泛用於處理各類含氮廢水,包括污泥消化液、垃圾滲濾液、味精廢水、製藥廢水、豬場廢水和光電工廠廢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NAMMOX反應在生物脫氮方面具有較多的優點,由於厭氧氨氧化菌的生長底物NO2-—N是ANAMMOX的限制性因子,且ANAMMOX工藝的最終出水仍含有一部分NO3-—N。


此外,厭氧氨氧化菌抗負荷能力弱,對溫度控制方面要求較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