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後 戰鬥民族最出名的軍用罐頭 沒有之一 產量不低於美軍午餐肉

聊歷史的書蟲 發佈 2022-12-22T00:05:30.819948+00:00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各國軍隊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著名的軍用罐頭,美軍自然是被稱之為「靈肉」的斯帕姆午餐肉,英軍則是早在一戰時便已經名聲在外的利比斯(Libby’s corned beef)醃牛肉罐頭,德國的「鐵口糧(Eiserne Portionen)」最出名的居然是香腸,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各國軍隊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著名的軍用罐頭,美軍自然是被稱之為「靈肉」的斯帕姆午餐肉,英軍則是早在一戰時便已經名聲在外的利比斯(Libby’s corned beef)醃牛肉罐頭,德國的「鐵口糧(Eiserne Portionen)」最出名的居然是香腸,鬼子們的大和煮罐頭也頗具濃濃的島國風味,那麼,被稱之為戰鬥民族的蘇聯,在當時又有什麼獨具特色的軍用罐頭呢?

其實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時候,沙俄為了滿足軍隊對於肉食的需要,在聖彼得堡建立了戰鬥民族歷史上第一家罐頭加工廠,開始了對軍用罐頭的試製和生產,即為圖桑卡罐頭的起源。到了一戰時期,沙俄罐頭工廠已經生產出了五種罐頭,分別是燉肉圖桑卡罐頭、粥罐頭、豌豆肉罐頭、豌豆燉肉罐頭以及豌豆烤牛肉或者羊肉罐頭,成為一戰時期俄軍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只不過圖桑卡最初的產品並沒有設計便攜的開啟環,士兵們想要吃到罐頭內的肉食,必須用刺刀將鐵皮劃開,冰天雪地的環境下還能把罐頭凍成一個冰坨子,除了用火慢慢加熱,就算用槍托斧子都有點難度。

蘇維埃成立之後,聖彼得堡的圖桑卡罐頭廠在蘇軍的手中得到了發展壯大,開始源源不斷地為蘇軍士兵生產著能迅速充飢並且補充熱量的軍用罐頭,也就是在這一階段,圖桑卡罐頭的質量達到了它在戰爭前最高光的時刻,每一罐300克的圖桑卡罐頭中包含的牛肉,加工時間不會超過48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罐頭絕不是午餐肉那種混合物,整個罐頭裡除了洋蔥也就剩下牛肉了,諸如牛的結蹄組織、淋巴肉等邊角絕對是不會被製作成罐頭的。當圖桑卡罐頭封口之後,罐頭表面往往會被塗上一層油脂,並且還要在外面覆蓋一層牛皮紙,用來增加罐頭的保存時間,以防止其外部鐵皮出現生鏽腐蝕,而影響罐頭內部肉質的現象。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之後,面對著納粹德軍仿佛勢如破竹的攻勢,蘇軍的後勤補給也因為瞬息萬變的戰局變得時好時壞,質量過硬的圖桑卡罐頭也逐漸被削減甚至被其他食物取代,尤其是烏克蘭等主要產糧區被占領之後位於白俄羅斯、波羅的海等地的軍用倉庫裏海量的物資也成了德軍囊中之物,其中就包括不少的圖桑卡罐頭。再看這時候的蘇軍部隊,就連黑麵包的日常供應都出了問題,就別提這種已經算奢侈品的牛肉罐頭了。

最終還是《租借法案》的生效讓蘇聯度過了難關,除了援助數百萬噸的食品物資之外,美國以蘇聯方面提供的配方為基礎,採用豬肉為原料,配備月桂葉、黑胡椒、洋蔥等調味料,從本土為蘇聯生產豬肉版本的圖桑卡罐頭。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一共為蘇聯生產了大約20億罐的圖桑卡罐頭,這些大部分發放到前線士兵手中作為野戰或者應急性口糧使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