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德企巨頭投奔中國,投資百億隻求建廠合作,背後有何意義?

曦財說 發佈 2022-12-23T05:21:18.757859+00:00

做為歐盟的領導者,德國的經濟實力是最強的,並且也是所有歐盟國家中和中國經濟、貿易往來最多的國家。但進入到2022年以後,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

做為歐盟的領導者,德國的經濟實力是最強的,並且也是所有歐盟國家中和中國經濟、貿易往來最多的國家。但進入到2022年以後,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

德國目前正在謀求減輕對中國商品的依賴,這對兩國貿易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可正在這個關口,卻有大批的德企巨頭攜巨資投奔中國,投資過百億隻求建廠合作!這個顯著的變化對我們來說,到底有何意義?

一、 降低對華依賴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已經連續47年成為中國在歐盟中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從外貿總量上就可以看出中德兩國經濟貿易往來的密切

目前在中國累積有超過5000家德企投資經營業務,而在德國也有超過2000家中國企業。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中、德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兩國在合作中互利共贏,推動了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為全球經濟的增長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但進入2022年,中德之間的經濟聯繫似乎開始發生了重大轉折!德媒曾報導稱報導,德國目前正在推動貿易多元化。德方在訪問法國的時候提出,要對德企投資單一國家的投資擔保設置一個上限,目前正在討論的上限數額為30億歐元,這項政策方針目標直指中國。

之所以德國在今年會發生如此大的改變,關鍵還是在於年初國際問題的爆發。包括德國在內的眾多歐盟國家由於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羅斯造成了2022年在經濟上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如此看來,德國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了。

這樣的政策改變,德國眾多企業跟進了嗎?

二、 投奔中國

本來按照常理推斷,德國國家層面出現了對華降低依賴的客觀需要,眾多的德企應該會紛紛跟進,但現實發展卻出乎人們的意料。大批的德企巨頭選擇了「逆勢而行」,攜帶巨資進入中國,只為尋求一個建廠合作的機會。

據悉,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的一體化基地項目已全面啟動,該項目投資達100億歐元,為歷史以來德國企業對華規模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巴斯夫集團官方也表態,看好中國未來的化工消費市場成長空間。

與此同時,德國三大汽車集團寶馬、大眾、奧迪也紛紛在華進行巨額投資。寶馬的東北里達工廠投資總額達150億元,奧迪在中國投建26億歐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大眾則與中國企業合資成立了自動駕駛項目,投資總額達24億歐元。

不惜投資百億也要尋求和中國的合作,德企巨頭帶頭和德國的官方政策唱起了反調。而德企這樣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中國是德國眾多企業巨頭最重要的市場。2020年,德國戴姆勒、大眾、寶馬總計銷量1416萬台,其中有540萬輛汽車銷往了中國,占比達38.2%!如果失去了中國市場,這些公司將面臨巨大的衰退危機。

況且德國對中國的供應鏈也非常依賴,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德國製造企業中有超50%的企業在生產的某個環節依靠著中國供應鏈。如果和中國的經貿往來被削弱,大量的德國製造企業將迅速陷入到危機之中,危害不亞於今年的能源危機!

對於中國來說,德企的「反水」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三、 深刻意義

德企巨頭的態度揭開了一個隱藏的事實,即在中德經貿往來中,中國占據著上風地位。眾多的德國企業或是在供應鏈、或是在市場上嚴重依賴中國。

我們應當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歡迎德國企業進場投資,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更大的政策優惠。當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開始加快在中國的投資建設步伐時,德方即使想要和中國進行「脫鉤」也不可能了。因為這會對德國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甚至會直接擊垮德國的工業體系

總結

大批德國企業投奔中國,不惜投資百億也要在中國投資建廠。這說明德方的「貿易多元化」政策就連眾多本國的企業也是難以接受的,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這些德國企業,可能會是未來我們手中很好的一張牌。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