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牆、石窟:敦煌莫高窟為何開鑿於戈壁綠洲的斷崖上

文字手藝人 發佈 2022-12-24T05:53:04.678029+00:00

漢代名士應劭注曰:「敦,大也;煌,盛也。」漢代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先行者張騫,最先提到敦煌,他寫報告給漢武帝: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過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遂都媯水北,為王庭。

在中國西北的大漠戈壁,有一片盛大之地。

何為「盛大」?漢代名士應劭注曰:「敦,大也;煌,盛也。」換言之,盛大敦煌也。

漢代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先行者張騫,最先提到敦煌,他寫報告給漢武帝:

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過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遂都媯水北,為王庭。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在河西走廊最西端,即今甘肅、青海、新疆三省交匯處,正式設敦煌郡。

01 歷史上的敦煌

秦漢以降,飽學通典之士多有注釋「敦煌」者,其共識:「敦煌」初源於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少數民族語言,而後才有漢語音譯。

據載,敦煌最早為三苗人所居。他們在中原部落戰爭中被打敗,遷徙此地,先以狩獵為生,逐漸掌握農業技術。三苗後裔即羌族,繼續於此遊牧定居。

春秋戰國至秦漢,這裡陸續雜居大月氏、烏孫和塞種。大月氏強大後,趕跑其他部族,占據敦煌。

到漢代,匈奴部落彪悍崛起,把大月氏趕到很遠的西邊,擁有了整個河西走廊。直到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漢武大帝連年征伐匈奴,沿線遂置敦煌、酒泉、武威、張掖諸郡,居間又打造陽關、玉門關等,以夯土牆烽燧為主,連成一線,從此打下暢通絲路的千秋大業。

絲路諸郡,敦煌首當其衝,以咽喉鎖鑰之要道,迎接八方來客,匯佛教、中原、西亞、中亞文化,成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

歷史上的敦煌,在隋唐達到頂峰,這種繁榮的盛大景象,被刻畫在莫高窟壁畫中,敦煌當年盛景栩栩如生。

隋至元代七八百年,敦煌至少保持了500年持續繁榮,直到明朝之後,明廷鞭長莫及,才漸漸衰敗。

清初大員汪漋有感於朝代更迭,疆域新辟,寫下《敦煌懷古》,詩曰:

明代西疆止酒泉,整師嘉峪欲窮邊。風搖檉柳空千里,日照流沙別一天。

嘉峪、酒泉東距敦煌約400公里,相差甚遠,連年戰亂,兵馬不及,難以管控,以致敦煌人煙稀少,早無歷史上車馬川流的熱鬧景象,成了衰敗千里的荒漠。

02 敦煌地理環境

今天,敦煌為甘肅縣級市,歸酒泉市管轄。

它地處內陸,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羅布泊相連,北面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雖有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但水量有限,難以改觀被沙漠、戈壁包圍的狀況。

從氣候看,它屬於典型暖溫帶乾旱氣候,降雨少,蒸發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常年乾燥,四季分明,春溫多風,夏酷炎熱,秋季涼爽,冬則寒冷。

因為風沙較大,此地沙塵暴天氣較多。據報導,2014年4月末,受強冷空氣影響,敦煌就出現了大風特強沙暴天氣,能見度小於20米,極大風速約20米/秒。由此可見,歷史上敦煌的自然條件及天氣之惡劣。

03 敦煌綠洲建築選址及特點

敦煌地緣特殊,深刻影響了本地建造傳統,包括建築特徵、構造、用料及營造方式,均集中於實現防風固沙保溫集熱之目的,由此形成敦煌傳統建築的主流形式:沙漠綠洲建築。

何為沙漠綠洲建築?

顧名思義,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相對較差,資源匱乏,沙化面積較大,可供宜居之地較少,受此影響,人們選擇有水及綠植處建造居住,即在綠洲及邊緣地帶逐水而居。

比如最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如夯土牆般的外觀肌理,融入大地。作為石窟宗教建築,為什麼它會開鑿於綠洲斷崖上?

除了複雜的社會原因,神秘的宗教傳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則是古代匠人的聰明才智,令其科學地選擇地理環境位置。

石窟,古代建築中一個特殊類型,既是巨大的建築工程,又是偉大藝術創作。莫高窟綜合建築、繪畫、雕塑等,實用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堪稱完美的古建築。它的選址是一項綜合性工程,與宗教、地形、石質及朝向、交通都有著密切聯繫。  

石窟寺作為印度佛教產物,主要進行宗教活動,與一般寺院無多區別。根據佛教的教義,寺院需要一個「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清淨環境,儘量擺脫世俗生活干擾,以便於學經和修行。

所以,山林一直成為佛教寺院與石窟的選址對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大半在山林中。「天下名山僧占多」,很多名山都建有寺院。與寺院相比,石窟則有特殊的要求,最起碼要有可供開鑿的崖壁。

它最大特點是在山地,依山開鑿。為取得天然峭壁與優美景色,石窟選址往往都注意依山面水。石窟寺往往藉助壯觀的自然景色,選址山勢險峻、流水不絕、景色奇麗之地。敦煌千佛洞選址,即是如此。

朴之原,致力於建築美學集成塑造的專業機構,旗下夯土牆及掛板,師法自然,風雨滄桑,量身定製的個性化高檔工藝,專屬品味,滿足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圖書館、藝術中心、商務辦公大樓、劇院、酒店、別墅、民宿的需求,實現建築形式與內涵統一,成就現代建造與裝飾藝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