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妻子苦等郭沫若11年,找到中國才知他已另娶,三人如何解決?

溫度歷史 發佈 2022-12-24T22:37:41.636873+00:00

1948年秋,一個名叫佐藤富子的女子帶著子女從日本借道台灣來到香港,她要尋找自己苦等11年的丈夫郭沫若。

1948年秋,一個名叫佐藤富子的女子帶著子女從日本借道台灣來到香港,她要尋找自己苦等11年的丈夫郭沫若。

他們此前並沒有取得聯繫,佐藤富子是在報紙上看到郭沫若在香港的消息。她知道丈夫是個文化名人,只要找到出版社便能找到他。

佐藤富子在街頭一個書攤上看到一本印有「文化供應社」的書,並從書上的地址找到該社。正在出版社工作的宋雲彬抗戰時期曾是郭沫若下屬,相互熟悉。佐藤富子介紹自己情況後,宋雲彬幫她聯繫上了郭沫若。

佐藤富子激動地找到郭沫若住處,然而一敲開門卻讓她火熱的心瞬間墜入冰窟——屋內還有一名女子和幾個孩子 。

佐藤富子忐忑地問郭沫若:「她是誰?」

郭沫若拉過一旁的女子介紹說:「她是我的新夫人。」

氣氛頓時凝固,無比尷尬。佐藤富子在日本時曾聽說過一些傳言,但她始終相信曾經共同患難度過最艱難時光的丈夫絕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然而,事實狠狠地抽了她一記耳光。

郭沫若為何要拋棄妻子另娶呢,三人面臨的尷尬局面最終會如何解決呢?

留學日本遇到「聖母瑪利亞」

1914年初,郭沫若抱著救國濟民的理想留學日本,幾個月他便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班醫科,一年後被分派到離東京六七百公里遠的岡山第六高等學校。這一時期的郭沫若內心是極為苦悶的

其一、留學日本舉目無親,而岡山的位置相對偏僻,離開了大城市的喧囂,一個人難免孤寂落寞。

其二、在中國時,父母為他娶過一門婚事。但那是舊式婚姻,郭沫若對女方不滿意,結婚幾天後便逃離了故鄉。如今這門婚事成了壓在他身上的沉重包袱。

其三、中國人當時在日本受盡歧視,國內正是軍閥混戰一片黑暗,使滿腔報國熱情的郭沫若內心異常憤懣。

正在此時突發了一個意外,郭沫若在預備班的好友陳龍驥因肺病住進了醫院,且日益嚴重。

郭沫若利用暑假時間趕往東京看望好友,但陳龍驥還是因醫治無效而去世,這更使郭沫若感到痛苦。他在為好友辦理後事時,遇到了在醫院工作的護士佐藤富子。

兩人交談中,佐藤富子得知郭沫若的朋友不幸病逝,一邊安慰他,一邊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這讓郭沫若內心倍感溫暖,提出想要一張佐藤富子的照片。

佐藤富子一時間沒有找到,答應以後郵寄給郭沫若,此後兩人便經常通信。他給佐藤富子的第一封信中寫道:

我在醫院大門口見到你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看到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

佐藤富子信奉基督教,身上有大和民族女性那種特有的賢淑,她的出現仿佛一盞燈,照亮了郭沫若孤寂的內心。郭沫若常給佐藤富子寫詩,兩人志趣相投,從一開始的閒聊漸漸產生了感情,墜入愛河。

郭沫若認為佐藤富子不應該滿足於只當一名護士,而應考進女醫學校。他還打算從自己考取的留學官費中拿出一部分,資助佐藤富子。後來,郭沫若將佐藤富子接到岡山同居,同時準備考試。1916年底,兩人結為伴侶。

佐藤富子的父母事先並不知情,她出生於一個望族,父母對郭沫若這位中國女婿顯然不滿意。然而佐藤富子已經下定決心,最終遭到「破門」的處罰,成為一名平民。

不僅如此,佐藤富子還時常遭到親朋好友的嘲笑。她為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甚至還改從夫姓,連名字也換成了中國名字——郭安娜。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他帶著妻子搬到九州北部城市福岡。那時他們的長子已經出生,而郭沫若又沒有穩定收入,家庭重擔全部壓在郭安娜身上。郭沫若在給成仿吾的信中寫道:

我的家政全靠她一人主持,要燒飯,要洗衣,要哺乳,要掃除,要縫補,要應酬,一家五口的生活,每天都不能不靠她負責。

他們過得異常艱難,剛到福岡時住在一家人的倉庫里。郭沫若學醫所需的書籍價格昂貴,郭安娜只能儘量節省開支,常常拿5分錢去買烤紅薯作為全家的午餐。為支持丈夫學習,她還去當過保姆。

後來,郭沫若翻譯了一些著作發往國內出售,他寫的詩也很受歡迎,不僅賺到了一些稿費,還讓他成為國內的名人。一家人的生活才漸漸改善。

捲入政治漩渦成通緝犯

郭沫若畢業後帶著妻子回國,後由瞿秋白推薦到廣東大學文學院當院長。當時正是北伐前夕,廣東是全國革命的中心,郭沫若決定棄筆從戎,當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

郭沫若志在救國,卻不料捲入了政治漩渦。

國民黨內左右派鬥爭激烈,尤其是北伐以後,老蔣的權力日益膨脹,引起左派忌憚。左派迎回汪精衛,通過恢復黨權等多種手段限制老蔣,將其大部分職務免去,僅剩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

老蔣卻將此歸咎於中共暗中操縱,走上了「清黨反共」之路。由於郭沫若對青年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成為左右兩派拉攏的對象,極受老蔣和左派人物鄧演達的器重。到部隊後不久便被升為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老蔣甚至還許給其主任一職。

不過郭沫若已察覺到老蔣獨裁的野心,內心傾向左派,常與武漢方面聯繫。1927年3月底,郭沫若得知「中央已罷免蔣介石的職權」(實為假消息),而發了一篇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公開與老蔣決裂。

讓郭沫若始料未及的是武漢方面並不打算激化與老蔣的矛盾,只是想削弱其軍權。郭沫若陷入尷尬境地,一邊成了敵人,另一邊又被冷落,這讓他無比煎熬。

與此同時,他看到了共產黨人堅決革命的意志,與中共關係日漸密切。不久,老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公開叛變革命,隨後汪精衛也在武漢公開叛變。

為了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周恩來等人在南昌發動了起義,郭沫若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起義部隊。不幸的是,起義主力在南下廣東途中被打散。

郭沫若也因此上了老蔣的通緝名單。他逃往上海又不幸患上嚴重的斑疹傷寒,頭兩周完全失去知覺,醫生一度交代郭安娜準備後事。但郭安娜沒有放棄,悉心照料丈夫,使其得以康復。

1928年初在周恩來的安排下,郭沫若帶著家人流亡日本,由於失去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頓。更重要的是他成了南京國民政府通緝的「左派要人」,也引起日本警察的注意。

8月的一天,幾個警察衝進家裡將郭沫若帶走。由於沒有查出他在日本有犯罪情況,加上郭安娜在外奔走,被關了三天便獲釋。此後,日本當局限制了他的自由。派警察在郭沫若住處附近嚴密監視,與中國人接觸必須先報告,警察還時常以各種藉口到家中騷擾。

在接下來的10年,日本逐步蠶食中國領土,先後爆發過「九一八」事變、淞滬抗戰、長城抗戰,直至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日本社會對中國人的歧視越來越嚴重,郭沫若在日本的生活也是如履薄冰。

郭安娜再次挑起家庭重擔,她不僅要省吃儉用照顧好一家人的生活,還要幫丈夫對付那些找上門來的蠻橫無理的歧視者。正是郭安娜的付出,為郭沫若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和古文字工作營造了寬鬆的環境。

這一時期,郭沫若主要靠寫作、翻譯文章賺取稿酬為生。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完成了歷史、考古、古文字等15種著作,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郭沫若的秘書王廷芳在文章中說:

他(郭沫若)的這些成就的取得,傾注了安娜夫人的全部心血、勞動和犧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安娜夫人的奉獻,郭老是不可能取得那樣輝煌成就的。


「別婦拋雛」回國抗戰

郭沫若雖流亡日本,但時刻沒有忘記救國濟民的理想。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倡導建立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國共開始了第二次合作,這是回國的絕佳契機。郭沫若想回國抗戰,卻有很大顧慮:

其一,如果要走,肯定無法全家人同時走,否則容易暴露都走不成。但他先走了,留在日本的家人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其二,他仍在通緝名單上,即便回去也隨時有可能被捕。而且遠離祖國10年,再回去一切已陌生,很可能再次遭到冷落,無法發揮才幹。

後來在其好友郁達夫的運作下,老蔣鬆口答應取消對郭沫若的通緝,加上旅日畫家錢瘦鐵等人一再勸說。郭沫若思考很久後,決定隻身回國。

由於受到日本警察嚴密監視,一切準備工作只能秘密進行。郭安娜察覺到了丈夫有回國的意願,但並未料到他會拋棄她們獨自回國。

通情達理的郭安娜還安慰郭沫若說:「只要你為了自己的國族認真地做人,就有點麻煩,也只好忍受。」

1937年7月25日凌晨,郭沫若悄悄起床給妻兒寫了一封信,隨後又返回臥室親吻了妻子。郭安娜被驚醒,但並不知道郭沫若的用意。看著安詳入睡的妻兒,郭沫若禁不住流下了眼淚,很快他便轉身離去。

直到天亮,郭安娜仍未發現郭沫若回來便明白了一切。她感到一股如刀割般的痛楚,但在孩子一聲聲追問:「爸爸去哪兒了?」時,還是強忍住了淚水。

郭沫若一走,警察便發現情況,跑到家中問他的去向。郭安娜編了許多藉口,拖延了好幾天,為丈夫登船爭取時間。直到國內報紙發表郭沫若抵達上海的消息,日本警察才確認他走了。

隨後警察多次把郭安娜抓起來拷打審訊,她一出門便被人指著罵「敵人妻」「賣國奴」,孩子們在外面同樣遭到排擠,有時還被扔石頭。郭安娜則安慰孩子們說:「爸爸在保衛祖國,我們受點侮辱,吃點苦算不得什麼。」

郭沫若與郭安娜有5個孩子,他走後又沒留下任何財產,郭安娜只能獨自撫養孩子。她當過小販,種過田,甚至還搞過房地產。

戰爭狀態下的日本經濟陷入崩潰,物資極度貧乏。但郭安娜卻憑一己之力,讓5個子女受到了極好的教育,後來他們有的成了工程師,有的成了教授。

郭沫若回國後,音訊全無。郭安娜一直在期待著戰爭結束,好早點見到丈夫,讓孩子們早點見到自己的父親。

分別11年後重逢

郭沫若回國初並未受到國民政府重視,在上海擔任《救亡日報》社長,但他志不在此內心非常苦悶。

此時,有人勸他另娶一門親事。一方面,郭安娜遠在日本,不知是否還有機會再見。另一方面,郭沫若參加抗戰工作,若背著一個日本妻子的包袱,容易讓外界誤會。

後經人介紹,郭沫若認識了女演員於立群。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曾與郭沫若有過一段情愫,但後來自殺了。於立群見到郭沫若時還把於立忱思念郭沫若的詩箋交給了他。

也許是觸景生情,看到於立群郭沫若會立刻想到與於立忱交往的片段。漸漸地,他將對於立忱的愛意轉移到於立群身上。而於立群也喜歡文學,對郭沫若非常崇敬。才子配佳人,雙方不久便擦出了火花。

郭沫若愛情與事業雙豐收,9月底他還受到了老蔣的接見,雙方冰釋前嫌,不久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

第三廳主要負責文化和宣傳工作,抗戰期間郭沫若不遺餘力地做對敵宣傳,同時四處奔走發表演說,號召民眾團結一致抗日。為抗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抗戰勝利的消息傳來,郭安娜激動得顫抖。她一邊打聽郭沫若的消息,一邊向日本政府申請去中國。只是當時內戰即將爆發,郭安娜無法直接赴中國大陸,便先赴台灣找到在那裡工作的妹妹。

按當時國民政府的政策,要赴台必須先註銷日本國籍。郭安娜義無反顧,她說:「我是郭沫若的妻子,我是中國人,中國是我的祖國。」除了留一個兒子在日本看家外,郭安娜帶著其他子女都註銷了日本國籍。

1948年5月,郭安娜帶著幾個子女來到台灣。國內的形勢急劇變化,解放軍已經進行戰略反攻。為安全起見,組織安排郭沫若一家前往香港。

郭安娜正是在報紙上看到郭沫若在香港的消息,才前去找他。但見面後,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面對苦等11年的丈夫她本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該從何說起,只能不停地流淚。

郭沫若安慰她:「這個悲劇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造成的,我也十分內疚。」

當時郭沫若與於立群也已經有5個孩子,局面已經難以挽回。郭安娜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悲痛,她沒有吵鬧而是再一次寬容丈夫犧牲自己——成全他們的新家庭。

最後她只能悲痛地說了一句:「我走吧!」便哭著離開。

1949年初,組織安排郭安娜一家人由香港返回大陸,她還受到了周恩來的接見,此後便加入了中國國籍。郭安娜受到了優待,幾個子女也都得到安置,紛紛成才。

中日關係正常化以後,郭安娜常往返中日之下,為兩國發展友好關係做出了很大貢獻。當年郭沫若走得匆忙,許多珍貴手稿都存在日本。郭安娜回日本時,台灣方面想出高價收購這些手稿。

郭安娜並未被金錢誘惑,她將手稿帶回中國,後來全部交給了上海市委統戰部,她還決定將自己積攢的516萬日元捐給國家。

郭安娜與郭沫若極少見面。1975年夏,郭沫若生病入院,郭安娜前往北京看望。當她走進病房時,郭沫若吃力地要站起來迎接。

一切早已釋懷,兩人融洽地交談了半小時,郭沫若拖著病軀堅持送到醫院門口,兩人不停地揮手告別,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1978年,郭沫若去世,郭安娜雖未去參加追悼會,但特地穿上一身黑衣服,身披黑紗以示哀悼。她沉痛地說:「上帝會熱情地歡迎他,在那裡他會得到安慰和快樂。」

後來有人問郭安娜是否怨恨郭沫若,她回答說:「無怨無恨的方法是自樂,這是從基督那兒學來的。」

尾聲:

郭沫若與郭安娜的愛情無疑是個悲劇,她陪伴丈夫度過最艱難的20年,又苦苦等待了11年,最終還是出現讓她痛心的結局。

但正如郭沫若所說,造成這場悲劇的根本原因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戰爭使家庭破碎,讓妻離子散。她的遭遇,直到今天仍可以用來警告那些死灰復燃的軍國主義分子。

郭安娜雖然是日本人,但嫁給郭沫若以後內心熱愛的卻是中國,這從她無私地捐出自己的財產可以證明。她在艱難時期,獨自將幾個孩子撫養成才,作為女性展現出來的獨立與堅韌,讓人極為敬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