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學報年度最佳童書:20部作品,奔赴我們共同的「童年奧德賽」

文學報 發佈 2022-12-26T02:35:08.952711+00:00

從單本到叢書,從童話、小說到童詩、繪本、無字書,從主題創作到創意視覺,在月榜的基礎上,我們編輯團隊選出了年度最佳童書,它由10本文字類作品和10本繪本作品組成,與榜單一起推送的是兩篇觀察綜述文章。

2022

年度最佳童書

從單本到叢書,從童話、小說到童詩、繪本、無字書,從主題創作到創意視覺,在月榜的基礎上,我們編輯團隊選出了年度最佳童書,它由10本文字類作品和10本繪本作品組成,與榜單一起推送的是兩篇觀察綜述文章。

這些作者中,年齡最長者是87歲的金波,最小則是24歲的余雪連,多位是從其他領域跨界而來的作者。人類在童年時期的進取精神如果需要一部作品來形容,多半是古希臘荷馬的冒險史詩《奧德賽》,這種童年精神長久隱藏在我們的體內,而年度童書喚醒的正是相似的感受——我們需要時常奔赴自己的「童年奧德賽」,汲取面向未來的力量。

年度最佳童書(文字類)

《昆蟲印象》

金波/著,錢理群/點評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橘頌》張煒/著

新蕾出版社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

楊志軍/著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樺皮船》薛濤/著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敦煌靈犬》

顧春芳/著,陳漢煜/繪譯林出版社

《從前有一個故事:龍向梅童話集》龍向梅/著,Monica Liaw/繪

上海貝貝特·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時間熊,鏡子虎和看不見的小貓》范曄/著,顧湘/繪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落葉蝴蝶》高源/著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使者》張劍彬/著

少年兒童出版社

《冷湖上的擁抱》

於瀟湉/著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年度最佳童書(繪本類)

《我的家在紫禁城》

趙廣超、麥家碧、謝立文等/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的飛鳥朋友·你如此勇敢》

保冬妮/著

黃捷、郭棋、於澍/繪

接力出版社

《蟲子間》朱贏椿/著

新經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親愛的,你好,晚安》

蕭萍/文,馬小得/圖

金婧、[加]吉妮·梅農(Jinny Menon)/譯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鴨子小姐找租客》

於雲/文圖

信誼·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無所謂套裝》

西爾維亞·普拉斯/著

小武/繪,南丁/譯樂府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盲人摸象》小龍花/著

千尋·晨光出版社

《小石匠 : 雲岡的故事》

鄭岩/著,李星明/繪

海豚出版社

《月亮之歌》

劉奔/文,劉豐/圖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太陽蟲》余雪連/著繪

平行小宇宙·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我們都在奔赴「童年奧德賽」

文 / 鄭周明

每個月出現在我們編輯面前的好書如此之多,涉獵的題材之廣泛,插畫藝術之精巧,實在是驚喜多過缺憾。或也因此,月榜是交匯了原創與引進童書的世界,而年榜我們則希望集中聚焦於本土作者的創作活力,他們中年齡最長者是87歲的金波,最小則是24歲的余雪連,多位是從其他領域跨界而來的作者。人類在童年時期的進取精神如果需要一部作品來形容,多半是古希臘荷馬的冒險史詩《奧德賽》,這種童年精神長久隱藏在我們的體內,而年度童書喚醒的正是相似的感受——我們需要時常奔赴自己的「童年奧德賽」,汲取面向未來的力量。

《敦煌靈犬》插畫

這場「童年奧德賽」旅程的第一站,閃現在《使者》裡依託真實歷史的「少年革命者」的青春夢想里,也閃現在《樺皮船》裡那個渴望成長為在山林中自然行走的鄂倫春少年,一艘樺皮船上火車、搭汽車又入水,忙碌的現代人對這般世外桃源的畫面投去了羨慕的眼光,目送這對勇敢美好的祖孫二人。勇敢的還有《敦煌靈犬》裡的中華田園犬「樂樂」,它重返莫高窟成為保護犬的冒險之旅是「絲綢之路」上的《奧德賽》縮影,因神話氛圍而更空靈奇幻。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

《時間熊,鏡子虎和看不見的小貓》插畫

無論身處城市還是鄉村,我們都驚人的對大自然懷有相似情懷,作家金波和學者錢理群兩位老者,都忍不住在《昆蟲印象》裡對兒時昆蟲如數家珍,並且不忘點明這背後的審美意義,大自然正像是童年的外化,它「有好奇的探究,有新鮮的發現,還有發自內心的敬畏」,人類的美德盡數藏在大自然和童年之中,在任何年齡階段,都值得回望當時的那份純真心靈。於是我們理解了,《三江源的扎西德勒》那種來自高原的粗獷滄桑與詩意的動物形象為何打動人心,也能理解藉助童話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譯者范曄和擅長畫畫的作家顧湘通過合作《時間熊,鏡子虎和看不見的小貓》,為內心的情緒命名幻化出一個個奇怪的動物形象,展現萬物生命在最初的時候,因沒有定規而有無限可能性。在《從前有一個故事》這套童話集裡,作者龍向梅將童話視為一個準備生長的小圓點,隨意賦形,家鄉的石頭、青瓦、空氣生發出了溫暖的奇幻質地,長出了櫻桃樹、屋頂小人、小精靈等形象,每一個回想家鄉草木的我們,又怎能否認這些不就是真切地存在於記憶與夢境的混糅中?

《從前有一個故事》《橘頌》插畫

金波曾在晚年時寫信給自己的孫輩談論當人老去,兒童如何與老人對話相處的問題。老人之所以喜親近兒童,在於他們在生命的兩端都沉浸著童年精神。作家張煒在《橘頌》中打開了一個老人看待生命的詩意視角,「橘頌」貓的加入則帶來了童話與寓言的氛圍,在生命流轉中我們感受著寧靜又高遠的時空;《冷湖上的擁抱》通過石油工人的題材聯結起兒童與父輩的重建相識、對祖輩石油工作的精神認知,悄然融合了宏大敘事與主題寫作;來自青年作家之筆的《落葉蝴蝶》則以坦率的方式直面成長期少女和重病爺爺之間的家庭生活,落葉與蝴蝶兩個意象看似對立,也有互相轉化的機緣。

這場「童年奧德賽」旅程的下一站,同樣瀰漫在我們挑選的十部繪本之間,只是它們更為突顯精巧創意的形式與插畫藝術的感召力。猶記得本月初在上海國際童書展的現場,看到許多成年人向出版編輯們詢問適合自己看的繪本推薦,不必意外,當下熱衷於閱讀繪本的群體中,成年人也占據了不小比重,一部富有藝術性的繪本,往往打動的是全年齡群體。而我們站在這十部繪本面前,總會很直接地被某些細節所觸動。

《我的家在紫禁城》《小石匠:雲岡的故事》插畫

在無數重述傳統文化的繪本中,我們打撈出了兩種,一套是故宮題材開山之作的7冊本《我的家在紫禁城》,藉助動漫形象麥兜和朋友們的視角,故宮之旅一路從森林向建築藝術成型,每一冊風格各異但共同聚合成了超越時間的美學張力。另一本《小石匠:雲岡的故事》聯合了專家研究者和「90後」插畫師,將看似嚴肅的佛像歷史還原到一個小石匠的溫暖視角,同樣用心的還有用紙,插畫師在作畫時特意選擇了手工的雁皮古法生宣紙,呈現出石頭一般的肌理。

許多人說好的繪本有一種治癒力,這種力量來自哪裡?它或許是《月亮之歌》裡為越過崇山峻岭的勇敢者而照亮的月亮,或許是《太陽蟲》裡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要朝向陽光而去的小飛蟲,更是《親愛的,你好,晚安》中以交響樂結構創作的兒童詩,詩人蕭萍用蘋果的意象將治癒帶給疫情期間的每個個體。這正是屬於繪本的治癒力,就像里爾克的那句詩,「憑著這溫柔的姿態,你可以把握整個世界。」

《月亮之歌》《盲人摸象》插畫

還要提到繪本的創新力,由知名書籍設計師朱贏椿打造的《蟲子間》為少兒推出了一本專屬版本,它由觀察日記、現場照片、創意手繪和蟲子小課堂等內容組成,為讀者帶來富有「鬆弛感」的蟲子世界。另一本具有創新意義的是《盲人摸象》,它融合苗族古歌《蝴蝶媽媽》的傳說,重述了《盲人摸象》的寓言,畫面中一頭大象幻化為一隻輕盈的蝴蝶,繼而衍生出萬物,變化萬千,無窮無盡。

這同樣是勾勒這十部繪本的一則寓言——從有限的翻閱中,觸摸到歷史記憶、生活感召、治癒力與創新力,小小的童書,就這樣聚合成了一大部屬於童年的史詩。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出版資料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