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苡與譯林出版社,一場跨越近半世紀的友誼

譯林出版社 發佈 2022-12-26T03:23:44.351243+00:00

今年的9月12日是楊苡103歲生日,生日剛過,一位88歲的老人,騎車去看望103歲的老友。這位今年88歲高齡的老先生是外國文學期刊《譯林》的創辦人,也是譯林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李景端。

今年的9月12日是楊苡103歲生日,生日剛過,一位88歲的老人,騎車去看望103歲的老友。

「大姐,祝您生日快樂,平安長壽!」楊苡接過花籃,示意他坐在床邊好聊天,朋友敘舊,談起故人和往事。

這位今年88歲高齡的老先生是外國文學期刊《譯林》的創辦人,也是譯林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李景端。1978年他擔任江蘇人民出版社編輯時,正逢全國書荒,亟需重版中外文學名著。經巫寧坤先生介紹,得悉楊苡女士曾譯過英國名著《呼嘯山莊》,立即前往拜訪楊苡求教。楊苡說,五十年代她在巴金的平民出版社出版過《呼嘯山莊》,此後已絕版,她很高興能夠重版。正是這部譯作的成功重版,開啟了楊苡與李景端近50年的持久友誼。

李景端和楊苡

李景端委派金麗文擔任此書的責任編輯,由於老版本是繁體字,加以有些文字、格式、版式和裝幀都需重新處理,李景端與楊苡進行過多次溝通,不僅順利獲得共識,而且加深了彼此的信任與友誼,後來他也結識了楊苡的哥哥楊憲益夫婦。

1980年,楊苡譯《呼嘯山莊》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9年,在江蘇人民出版社《譯林》編輯部的基礎上成立了譯林出版社。

1990年楊苡譯《呼嘯山莊》同時以精裝、平裝和普及本三種版本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其中精裝本被英國勃朗特紀念館收藏,楊譯本也是勃朗特家族博物館收藏的唯一的中譯本。

楊苡與譯林社之緣走過近半個世紀。她的唯一口述自傳《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後,李景端寫下一段文字:

「這是對百歲老人的最好禮物。讀罷立刻寫一篇書評發給報社。書中最引人的是在西南聯大期間,眾多名家形形色色的眾生相,堪比錢鍾書《圍城》所描寫的平津大學南遷情景的細化與補充。更可貴的是,南京大學余斌教授,花十年時間,傾聽錄音,寫出這本佳作,創造了小說體的口述史。感謝譯林和余斌!」

現轉載這篇書評,以饗讀者。

百歲凡人楊苡的傳奇人生

李景端

認識103歲的楊苡女士已經快50年了。她的哥哥楊憲益,老伴趙瑞蕻,姐姐楊敏如,女兒趙蘅,我都認識,她的許多好友也多是我的好友,她的著譯也讀過不少,所以此前,我自以為我對她算是比較了解了。可是近日讀到譯林出版社剛出版的《楊苡口述自傳》,我頓時感到驚訝,原來我「熟悉」的楊苡大姐,竟然還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傳奇人生。這本書的書腰上寫著:「時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時代本身」,這可謂十分貼切的評語。

此書封面上顯赫地寫了三句話:「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一生經歷的這一百年,確實是不平凡的一百年。這雖是一本凡人的口述自傳,但它卻通過個人的經歷和感受,回眸了自軍閥割據年代開始,歷經民國動亂,抗戰爆發,固守西南,抗日勝利,國共內戰,以及新中國建立之後種種變化的漫長歲月,重現了一幅生動而且很有故事性的歷史畫卷。憑我個人感覺,讀罷此書,與其說是看了一本老人豐富多彩的個人家史,還不如說從一個側面,重現了一部我國現代歷史發展的縮影。

楊苡是位文人,翻譯家。因此她的成長經歷,勢必與現代文化界的史實有關。包括她在天津上學,去北平考大學,南遷去昆明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回到南京中央大學,等等,都以具體的人物和故事,反映了那一群文化人在那個年代的種種人生世態。這當中,有真誠的友情,知識分子的清高,文人的浪漫,也有青年的戀情,習俗的忌妒,甚至奉子成婚等凡間俗事。尤其是回憶起西南聯大那一段歷史,故事迭起,細節精彩,讀時宛如身歷其境。如果說,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寫出了平津大學抗戰南遷中,一批大學教師的眾生態,那麼再看一下楊苡的口述自傳,那就是對它更細緻的紀實和補充。

這本自傳中寫到了一大批文人,諸如巴金、沈從文、顧城、吳宓、許淵沖、王佐良、楊周翰、穆旦、巫寧坤、陳嘉、何如,等等。其中如巴金、沈從文、顧城,我只是神交,從未謀面,但其他許多人,也都是我的熟人或好友。讀到這些好友的往日故事,不禁勾起諸多回憶與懷念,猶如舊友重敘,備感親切。特別要提一下何如先生。他是楊苡老同學,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文藝報》擔任外文編輯。1957年受不公平待遇被下放揚州,生活困難。改革開放後,楊苡沒有忘記這位老同學,強調何如英文極佳,極力向《譯林》薦賢,後來成了《譯林》一位優秀編輯,還一度出任江蘇省政協委員,由此可見楊苡念舊的情誼。

這本自傳不僅內容豐富,而且附有150多幅楊苡不同年代的照片,其中有個人照,家庭照,還有不少多人合影。從這些照片中,也可窺見時代的變遷,這些無疑也是珍貴的史料。

最後要感謝本書撰寫者南京大學余斌教授,是他花了10年時間,帶了錄音機,至少每周一次上楊苡家聽她口述歷史。書中他還寫了數萬字的《成書漫記》,這既是一篇成書後記,更是一篇論述撰寫口述傳記的文學論文。通常口述自傳多是記錄式或採訪式的文筆,而余斌筆下的口述史,則是恰當地處理了傳主口述中簡與繁、實與虛、實錄與「八卦」等關係去蕪取精,創造性地還原史實,因此使本會枯燥的口述史,變成賦有小說色彩的文學作品,使這本書成為獨具一格的口述自傳。

限時福利 & 限量特裝

不要錯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