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者到「村官」,90後大學生轉型會龍辣椒「代言人」

運聯智庫 發佈 2022-12-26T05:07:10.521053+00:00

大雪時節,寒潮來襲,霧蒙蒙的天空中帶有一絲涼意。他叫王傳寶,不只是一名帶貨達人,還有另一重身份:大學生村官。

大雪時節,寒潮來襲,霧蒙蒙的天空中帶有一絲涼意。在皖北一座小鎮的大棚內,一顆顆辣椒掛滿枝頭。在兩層棚膜的籠罩下,這片翠綠並未受到降溫的影響。

「今天來到直播間的都是一些老朋友啊。」在距離辣椒產地不遠處,一位戴著無邊框眼鏡、身著黑色羽絨服、說話慢條斯理的年輕人正在直播帶貨自己家鄉種植的辣椒。此刻,正值冬季最後一批收果期,直播間和辣椒種植基地構成了他日常生活里的兩點一線。

他叫王傳寶,不只是一名帶貨達人,還有另一重身份:大學生村官。

出生於1990年的王傳寶,是從阜南縣走出的一名大學生,如今又投身於建設家鄉的戰場上。畢業後的記者從業經驗,讓他變得更加自信地在直播間向消費者推介安徽省特色農產品——會龍辣椒。

▲王傳寶在直播間內推介會龍辣椒和其他家鄉特色農產品。 劉舟/攝

從整體看,會龍辣椒在線上渠道銷售規模占比約為5%~10%,線下渠道仍為主體。然而,今年冬天,線下渠道受阻,銷售情況不如以往,人們將希望投向線上渠道。看到一箱箱打包好的辣椒裝上快遞車,即將藉助拼多多發往全國各地,王傳寶與種植戶們的心裡多了一份踏實。

離任記者崗位,開啟返鄉助農之路

安徽阜陽地處黃淮海平原,位於秦嶺、淮河一線沿界,地勢平坦,四季分明,神奇的北緯33°線穿過於此,獨特的氣候為各類農作物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其中,阜南縣會龍鎮有著30餘年的種植辣椒的歷史,成熟的辣椒果大肉厚、味道醇美,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2014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會龍辣椒」獲國家地理標誌商標。這一年,距離王傳寶大學畢業已過去3年。

雖然自幼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王傳寶學習刻苦,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財經大學新聞系。2011年畢業後,王傳寶來到齊魯晚報做一名民生新聞記者。在他看來,通過一篇篇自己的報導幫助百姓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這段媒體從業經歷不長,但為王傳寶的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離開媒體後,他相繼從事文案創意策劃、餐飲等工作,在28歲這一年,他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新農人。

2017年,承包蓮藕生意的堂哥遇到銷售困境,上千斤蓮藕囤積地頭無處可賣。與堂哥二人幾經研究,終於在農產品批發平台中開拓了線上銷路。這時,王傳寶發現僅僅有好產品是不行的,銷路不通,誰還識得產品好呢?「阜南縣重農,農戶們都有賣貨、增收的需求。把銷售問題解決好,家鄉一定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王傳寶說。

得知當地縣商務局即將開展新一期電商培訓班後,王傳寶早早報了名。在培訓課堂上,同學們分享電商運營的知識和技巧。對王傳寶來說,一切都很新鮮,那時的他篤信,通過電商平台為家鄉賣農貨,這條路一定行。

四年前,王傳寶在阜南縣註冊了阡陌縱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心裡默默種下了長期立足農業的種子。阡陌縱橫,田地間小路縱橫交錯,也是王傳寶理想中家鄉田園繁茂的樣子。有了電商培訓班的基礎,在開設拼多多阿甘真食店鋪後,王傳寶通過平台線上課堂學習經驗,自行摸索,幫助農民銷售會龍辣椒、地城蓮藕、農產土雞蛋等多款特產。

「經常為一個參數的修改,花一晚上時間去觀察和分析流量變化。」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店鋪運營初期,藉助拼多多平台的流量扶持,銷售高峰時每日訂單就可破一千單,大大出乎了王傳寶的意料,這也讓周邊農戶們看到了新的曙光。

如今,王傳寶多了一個新身份——阜南縣苗集鎮張古村民委員。提及大學生「村官」這個新角色,王傳寶非常自豪,「給鄉村振興發一份光和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在10個村幹部中,「90後」有三人。王傳寶說,村里工作事務不少,這裡的年輕人不為別的,都憑著一腔熱血堅持下來,想把家鄉經濟發展好,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年輕人的身影。

發掘優質品種,把「科技椒」搬到雲上

王傳寶在拼多多平台開設店鋪4年以來,已收穫超7萬粉絲關注。店鋪內的小皺皮辣椒憑藉皮薄、耐壓、韌性好、水分少位列拼多多「青椒好評榜」第一名。王傳寶分享道,「讓店鋪保持好口碑的秘訣有三點:現摘現發、層層篩選、不斷提升品質。」

如何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辣椒一度成為難題,也讓王傳寶走了不少彎路。開店前期,為了保持辣椒在夏季里的新鮮程度,他嘗試了多種在採摘後的保存方法:冰袋、保鮮膜、冷庫預凍、真空包裝……在發給顧客前,找親戚朋友不斷購買試吃,收集反饋。在多輪試錯後大家發現:相比採摘後在存儲上下功夫,現摘現發是最適宜當地環境,也是保持辣椒口感最好的辦法。

近兩年,除在會龍鎮本土收辣椒外,王傳寶也在不斷尋找周邊地域的優質辣椒。2021年,王傳寶來到潁上縣參觀一處生態農業基地。給他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除了基地中的智慧育苗大棚,就是「科班出身」的小伙子李亭。初見時,兩個人都未曾想到會成為日後的最佳拍檔。

今年29歲的李亭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園藝系,在2016年返鄉創業成立十里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憑農學專業基礎和多年實踐經驗,李亭認為農業需要與現代化工業相結合,僅憑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種植經驗遠遠不夠。

▲農業需要與現代化工業相結合,是王傳寶、李亭這兩位「90後」返鄉大學生的共識。 劉舟/攝

在二人看來,若想把控好會龍辣椒的品質,育苗期至關重要。在基地內的智慧育苗大棚內,可視化物聯網系統為辣椒種苗的發育保駕護航。通過監測系統,棚內空氣溫濕度、光照以及土壤溫濕度、pH值等多個參數均可以遠程實時調控。「以普通越冬辣椒苗為例,在農戶普通大棚里,苗齡在100-120天不等;在智慧溫室內,只需要60-90天苗齡。」

據李亭介紹,中科大、安徽農業大學以及科大訊飛等高校、研究團隊正在與基地合作,將引入AI學習模型並應用於物聯網系統中,為小辣椒插上科技的翅膀。

「觸網」之後,有更多人通過拼多多嘗鮮會龍辣椒。王傳寶回憶道,「在線下,會龍辣椒主要發往安徽省內以及湖南、江西、還有兩廣的商超和餐飲店。而現在,銷售地域明顯擴大,甚至有很多海南的消費者也常來店鋪里買辣椒。」據統計,阿甘真食店鋪內的辣椒復購率最高可達60%。

複製電商經驗,紅火家鄉產業

讀書、彈吉他、看電影,是王傳寶為數不多的愛好,《阿甘正傳》是他最喜愛的電影之一。「農業是個慢熱道,需要堅持下去,有埋頭奔跑的阿甘精神。」王傳寶說,一味靠低價拼賽道已經成為過去時,把好辣椒品質關才有核心競爭力,不能砸了會龍辣椒的招牌。

年齡相仿的李亭也有著相同的看法,「在保證農戶收益的基礎上,即使公司前期有一定金額的虧損,我們也會堅持把這件對的事情做下去。」李亭透露,基地正在籌建溫室種植大棚,在理想條件下實現辣椒的全年不間斷供應,不再受季節影響,讓更多農戶參與進來。

拼多多是最早一批線上銷售會龍辣椒的平台,也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憑藉品質高、果形好與地標原產地直發特性,在拼多多平台百億補貼資源支持下,過去一個月里阿甘真食店鋪辣椒日銷峰值近2000單,2021年店鋪全年銷量近10萬單。

「從前在城裡打工,每年手頭剩下三五萬塊。現在回家自己種地還能攢下來十多萬。」與李亭的生態農業基地合作訂單種植後,余家號夫婦的生活也有了新的變化。基地內可實現種植、採收、打包、發貨一體化模式,帶動60多家農戶就業,20餘家種植戶發展數字訂單種植。

▲現摘現發是最適宜當地環境,也是保持辣椒口感最好的辦法。 劉舟/攝

王傳寶和李亭所代表的年輕一代新農人,已成為優質農產品上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拼多多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平台95後「新新農人」數量超12.6萬人,在涉農商家中占比超過13%。更多成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學歷、懂經營懂管理、擅長整合上下游的「95後」,正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嶄新力量。

自今年下半年起,王傳寶開始走訪周邊鄉鎮,為大家講課培訓,教授開店方法,分享電商運營技巧。「農業,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把專業知識、年輕人身上的奇思妙想投入進去,農業會更加光明燦爛。」現階段,王傳寶仍在積極開拓線上銷售渠道,未來會帶領更多本地農戶將種植的辣椒和其他農特產,通過電商平台發往全國各地消費者。

除了會龍辣椒之外,全國還有很多地方特色辣椒為人熟知。

資料顯示,全國有140多個縣把辣椒作為本地區支柱產業重點扶持,產生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品牌產品,一些大的龍頭企業相繼誕生,提高了辣椒粗加工、深加工產品比重,並得到了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技支持,增加了產品科技含量。例如:貴陽南明的"老乾媽"、"王守義十三香"、湖南的"辣之源"、"辣妹子"、山東的"沂蒙小炒"等產品。

我國辣椒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占世界辣椒種植面積的35%,占全國蔬菜面積的10%;辣椒近3年平均年產量約為2800萬噸,占世界辣椒總產量的46%;每年有超過700億元的產值,占世界蔬菜總產值的16.67%,辣椒產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蔬菜產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