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捕500000斤魚!查干湖現超級「大紅網」,為什麼魚捕撈不完?

一個倔土豆 發佈 2022-12-27T04:07:53.915016+00:00

一網50萬斤漁獲,這是2022年查干湖冬捕以來產量最高的一次,另外5次「紅網」平均單網產量約10萬斤!

一網50萬斤漁獲,這是2022年查干湖冬捕以來產量最高的一次,另外5次「紅網」平均單網產量約10萬斤!按計劃此次冬捕將持續到2023年2月份,預計總捕獲量為300萬斤,即1500噸。

查干湖冬捕有兩個「神奇」的地方,一是延續了上千年的馬拉絞盤、冰下走網的冬捕方式;一個是查干湖疑似越捕越多的魚。後者比前者的熱度似乎更高一些,因為每年查干湖冬捕時總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查干湖裡的魚是典型的「洗澡魚」!

順便說一句,洗澡魚還有個別稱叫「瘦身魚」,曾在南方一帶流行。所謂的瘦身魚是將養殖魚轉移到山泉水裡餵養60天以上,期間不投放飼料、肥料和魚藥,通過魚自身的新陳代謝達到「瘦身」目的,等體重減少30%上後肉質會變得格外新鮮,這時再捕獲高價出售。

查干湖中的「洗澡魚」與「瘦身魚」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前者單純是為了育肥!

土豆從網上看到了以下幾個網友的評論,有名叫碧水雲天的網友稱

從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往查干湖源源不斷地運送魚,所以查干湖的魚永遠也捕撈不完!

網友執著的小黃蜂這樣寫道:

我改了一下 小魚苗在查干湖每年只有不到三個月生長期,要長几十年,年年出幾百萬斤魚,哪裡來的呢?我家門口水庫的大鰱鱅在本地賣不掉,都被魚販子拉到大湖做魚苗去了,坐標湖北,不接受反駁。

有反對者,就有支持者,一位叫進取百靈鳥不認為查干湖「造假」。

二三十斤的魚,在寒冷的冬季,突然換了水質不同的環境,能活下來嗎?且,二三十斤大的魚,在幾十公里甚至百公里外拉網出水,運到查干湖活著,放到水裡,這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啊?這樣洗澡經濟上合算嗎?

為什麼查干湖的魚總被人質疑?

查干湖冬捕被人質疑,還真怨不得網友「多心」,從羅列的證據上看似乎有些「道理」。

查干湖緯度45.27°,地處我國天寒地凍的大東北,資料顯示查干湖一年中有9個月平均氣溫低於10℃,有130天的結冰期,冰層厚度少則0.5米,多則1.5米,這就意味著魚群長時間只能在4℃左右的水體環境下存活。

低溫環境下魚活性低、生長速度緩慢。研究發現一條鱅魚在查干湖長到10斤至少需要7-8年,而在南方水域只需要4-5年,甚至更短。所以在網友看來,查干湖再怎麼休養生息魚也不可能長這麼快。

另外查干湖平均水深只有1.6米左右,最深處也不超過4米,淺水中所含有的有機物等養料「屈指可數」,同時查干湖講究「自然放養」,不投放飼料,那麼魚群只有忍飢挨餓的份兒,又怎樣長得膘肥體健呢?

這種情況下,查干湖每年的捕獲量卻高達幾百萬斤,甚至超過600萬斤,不免讓人產生疑問。何況查干湖冬捕火爆後,產出的大頭魚每斤能賣到30元,而普通的大頭魚卻只能賣到8-12元/斤,從經濟效益上講當地似乎也有「造假」衝動!

查干湖冬捕年年豐收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查干湖有連年豐收的「潛力」。

查干湖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14公里,湖周長104.5公里,最大蓄水量4.15億立方米,有魚類15科68種,如紅鰭鮊、鯉魚、鯽魚、鲶魚、鰱魚、鱅魚等。

上世紀90年代中科院研究人員針對東北的湖泊進行了一次系統性調查,其中查干湖重點研究對象,發現查干湖中的浮游植物多達43種、浮遊動物18種,綠藻、藍藻為鰱鱅等淡水魚提供了最基礎的營養,巔峰情況下每平方公里的水面可產出110公斤的淡水魚。

這是什麼概念?按照查干湖400公里的水面計算,一年就能產出440萬公斤的有機魚,雖然僅僅是理論計算值,實際中有不小的折扣,但說明查干湖有豐產的潛質。

除了資源優勢外,查干湖每年春秋兩季都會投入1000萬尾魚苗,總重量達上百萬斤,這可不是小如蝦米的魚苗幼卵,而是體重100-150克的大魚苗,比成年鯽魚都大!

此外,每年春季後查干湖水溫開始回升,5月份時達到了17℃左右,鯽魚迅速進入繁殖期,而鰱鱅在6-7月份也進入繁殖期,為增加查干湖自然魚苗供給,當地將每年的5-7月份確定為「禁捕期」。

另外查干湖冬捕講究「抓大放小,獵殺不絕」,使用的漁網都是7寸的大網眼,捕獲的都是超過8斤的大魚,4-5斤的魚統統被過濾掉。所以網友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十幾斤、二十幾斤的大魚頭張著大嘴擁擠在出網口,似乎要撐破網眼,而周圍卻不見一條「小魚」!

正是通過上述辦法,查干湖每年都能捕獲二三百萬斤的漁獲,並非部分網友所說的「洗澡魚」。

寫在後面

目前查干湖的胖頭魚取得了有機食品認證,與此同時查干湖冬捕也被外界所熟知,特別是頭魚拍賣更是成為媒體報導的熱點。2021年的頭魚拍出了2999999元高價,2022年的頭魚又會「花落誰家」,又以怎樣的高價成交呢?

原創:土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