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之《舊唐書》導讀第一百二十四講:列傳·卷七十九·崔元略

讀書是福不是禍 發佈 2022-12-27T06:54:46.910770+00:00

《舊唐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

《舊唐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孟簡,字幾道,平昌人。天后時同州刺史詵之孫。工詩有名。擢進士第,登宏 辭科,累官至倉部員外郎。戶部侍郎王叔文竊政,簡為子司,多不附之;叔文惡之 雖甚,亦不至擯斥。尋遷司封郎中。元和四年,超拜諫議大夫,知匭事。簡明於內 典。六年,詔與給事中劉伯芻、工部侍郎歸登、右補闕蕭俛等,同就醴泉佛寺翻譯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簡最擅其理。王承宗叛,詔以吐突承璀為招討使。簡抗疏論之,坐語訐,出為常州刺史。八 年,就加金紫光祿大夫。簡始到郡,開古孟瀆,長四十一里,灌溉沃壤四千餘頃, 為廉使舉其課績,是有就加之命。是歲,征拜為給事中。九年,出為越州刺史、兼 御史中丞、浙東觀察使。承李遜抑遏士族、恣縱編戶之後,及簡為政,一皆反之, 而農估多受其弊,當時以為兩未可也。十二年,入為戶部侍郎。十三年,代崔元略 為御史中丞,仍兼戶部侍郎。是歲,出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十四年,敕 於穀城縣置群牧,命曰「臨漢監」,令簡充使。簡奏請均州鄖鄉縣鎮遏使趙潔充本 縣令,台司奏有虧刑典,罰一月俸。是歲,改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十五年,穆 宗即位,貶吉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初,簡在襄陽,以腹心吏陸翰知上都進奏,委 以關通中貴。翰持簡陰事,漸不可制。簡怒,追至州,以土囊殺之,且欲滅口。翰 子弟詣闕,進狀訴冤,且告簡贓狀。御史台按驗,獲簡賂吐突承璀錢帛等共計七千 余貫匹,事狀明白,故再貶之。長慶元年大赦,量移睦州刺史。二年,移常州刺史。 三年,入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其年十二月卒。簡性俊拔尚義。早歲交友先歿者,視其孤,每厚於周恤,議者以為有前輩風。 然溺於浮圖之教,為儒曹所誚。胡證,字啟中,河東人。父瑱,伯父玫,登進士第。證,貞元中繼登科,咸寧 王渾瑊闢為河中從事。自殿中侍御史拜韶州刺史,以母年高不可適遠,改授太子舍 人。襄陽節度使於頔請為掌書記,檢校祠部員外郎。元和四年,由侍御史歷左司員外郎、長安縣令、戶部郎中。田弘正以魏博內屬, 請除副貳,乃兼御史中丞,充魏博節度副使,仍兼左庶子。入遷左諫議大夫。九年,以党項寇邊,以證有安邊才略,乃授單于都護、御史大夫、振武軍節度 使。前任將帥非統馭之才,邊事曠廢,朝廷故特用證以鎮。十三年,征為金吾大將 軍,依前兼御史大夫。十四年,充京西、京北巡邊使,訪其利害以聞。長慶元年,太和公主出降回紇,詔以本官檢校工部尚書充和親使。舊制,以使 車出境,有行人私覿之禮,官不能給,召富家子納貲於使者而命之官。及證將行, 首請釐革,儉受省費,以絕鬻官之門。行及漠南,虜騎繼至,狼心犬態,一日千狀, 欲以戎服變革華服,又欲以王姬疾驅徑路。證抗志不拔,守漢儀,黜夷法,竟不辱 君命。使還,拜工部侍郎。敬宗即位之初,檢校戶部尚書,守京兆尹。數月,遷左散騎常侍。寶曆初,拜 戶部尚書、判度支,上表乞免,願效籓服。二年,檢校兵部尚書、廣州刺史,充嶺 南節度使。太和二年,以疾上表求還京師。是歲十月卒於嶺南,時年七十一,廢朝 一日,贈左僕射。廣州有海之利,貨貝狎至。證善蓄積,務華侈,厚自奉養,童奴數百,於京城 修行里起第,連亘閭巷。嶺表奇貨,道途不絕,京邑推為富家。證素與賈餗善,及 李訓事敗,禁軍利其財,稱證子溵匿餗,乃破其家。一日之內,家財並盡。軍人執 溵入左軍,仇士良命斬之以徇。時溵弟湘為太原從事,忽白晝見綠衣人無首,血流 被地,入於室,湘惡之。翌日,溵凶問至,而湘獲免。崔元略,博陵人。祖渾之。父儆,貞元中官至尚書左丞。元略舉進士,歷佐使 府。元和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遷刑部郎中、知台雜事,擢拜御史中丞。 元和十三年,以李夷簡自西川征拜御史大夫,乃命元略留司東台。尋除京兆少尹, 知府事,仍加金紫。數月,真拜京兆尹。明年,改左散騎常侍。穆宗即位,命元略使党項宣撫。辭疾不行,出為黔南觀察使、兼御史中丞。初, 元略受命使党項,意宰臣以私憾排斥,頗出怨言。宰相崔植奏曰:「比以聖意切在 安撫党項,乃差元略往使。受命之後,苦不樂行,言辭之間,頗乖去就。豈有身忝 重恩,不思報效?苟非便己,即不肯行。須有薄懲,以肅在位,請出為黔中觀察使。」 初,崔植任吏部郎中,元略任刑部郎中知雜。時中丞改京兆尹,物議以植有風憲之 望。元略因入閣,妄稱植失儀,命御史彈之。時二人皆進擬為中丞,中旨果授元略, 植深銜之。及植為相,元略以左散騎常侍使於党項;元略意植之見排,辭疾不行。 被譴出。逾年,轉鄂州刺史、鄂岳都團練觀察使。長慶四年,入為大理卿。敬宗即位,復為京兆尹,尋兼御史大夫。以誤征畿甸經赦免放緡錢萬七千貫, 為侍御史蕭澈彈劾。有詔刑部郎中趙元亮、大理正元從質、侍御史溫造充三司覆理。 元略有中助,止於削兼大夫。初,元略有宰相望,及是事,望益減。寶曆元年,遷戶部侍郎。議者以元略版圖之拜,出於宣授。時諫官有疏,指言 內常侍崔潭峻方有權寵,元略以諸父事之,故雖被彈劾,而遽遷顯要。元略亦上章 自辨,且曰:「一昨府縣條疏,台司舉劾,孤立無黨,謗言益彰,不謂詔出宸衷, 恩延望外。處南宮之重位,列左戶之清班,豈臣庸虛,敢自干冒。天心所擇,雖驚 特進之恩;眾口相非,乃致因緣之說。」詔答之曰:「朕所命官,豈非公選?卿能 稱職,奚恤人言!」然元略終不能逃父事潭峻之名。寶曆二年四月,京兆府以元略前任尹日為橋道使,造東渭橋時,被本典鄭位、 判官鄭復虛長物價,抬估給用,不還人工價直,率斂工匠破用,計贓二萬一千七百 九貫。敕云:「元略不能檢下,有涉慢官,罰一月俸料。」時劉棲楚自為京兆尹, 有覬覦相位之意。元賂方在次對,又多游裴度門,棲楚恐礙己,以計摧之,乃按舉 山陵時錢物以污之。太和三年,轉戶部尚書。四年,判度支。五年,檢校吏部尚書。出為東都留守、 畿汝等防禦使。是歲,又遷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十二月卒,廢朝三日,贈尚 書左僕射。子鉉。鉉,字台碩,登進士第。三辟諸侯府,荊南、西蜀掌書記。會昌初,入為左拾 遺,再遷員外郎,知制誥,召入翰林,充學士。累遷戶部侍郎承旨。會昌末,以本 官同平章事。為同列李德裕所嫉,罷相,為陝虢觀察使、檢校刑部尚書。宣宗即位,遷檢校兵部尚書、河中尹、博陵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大中三年, 召拜御中大夫,尋加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累遷金紫光祿大夫,守左仆 射、門下侍郎、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博陵縣開國公,食邑至二千戶。七年, 以館中學士崔彖、薛逢等撰《續會要》四十卷,獻之。九年,檢校司徒、揚州大 都督長史,進封魏國公、淮南節度使。宣宗於太液亭賦詩宴餞,有「七載秉鈞調四 序」之句,儒者榮之。咸通初,移鎮襄州。咸通八年,徐州戍將龐勛自桂管擅還,道途剽掠。鉉時為 荊南節度,聞徐州軍至湖南,盡率州兵,點募丁壯,分扼江、湘要害,欲盡擒之。 徐寇聞之,逾嶺自江西、淮右北渡,朝議壯之。卒於江陵。子沆、汀、潭、沂。沆,登進士第,官至員外郎,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坐事貶循州司戶。乾符初, 復拜舍人,尋遷禮部侍郎,典貢舉。選名士十數人,多至卿相。乾符末,本官同平 章事。遇京國盜據,從駕不及而卒。沂後官亦隆顯。元略弟元受、元式、元儒。元受登進士第,高陵尉,直史館。元和初,於皋謨為河北行營糧料使。元受與 韋岵、薛巽、王湘等皆為皋謨判官,分督供饋。既罷兵,或以皋謨隱沒贓罪,除名 賜死。元受從坐,皆逐嶺表,竟坎壈不達而卒。子鈞、鉶、銖相繼登進士第,辟諸 侯府。元式,會昌三年檢校左散騎常侍、河中尹、河中晉絳觀察使。四年,檢校禮部 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六年,入為刑部尚書。宣宗朝領度支,以 本官同平章事。元儒,元和五年登進士第。元式子鍇,仕至京兆尹。杜元穎,萊公如晦裔孫也。父佐,官卑。元穎,貞元末進士登第,再辟使府。 元和中為左拾遺、右補闕,召入翰林,充學士。手筆敏速,憲宗稱之。吳元濟平, 以書詔之勤,賜緋魚袋。轉司勛員外郎,知制誥。穆宗即位,召對思政殿,賜金紫, 超拜中書舍人。其年冬,拜戶部侍郎承旨。長慶元年三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上 柱國、建安男。元穎自穆宗登極,自補闕至侍郎,不周歲居輔相之地。辭臣速達, 未有如元穎之比也。三年冬,帶平章事出鎮蜀州,穆宗御安福門臨餞。昭愍即位,童心多僻,務為 奢侈,而元穎求蜀中珍異玩好之具,貢奉相繼,以固恩寵。以故箕斂刻削,工作無 虛日,軍民嗟怨,流聞於朝。太和三年,南詔蠻攻陷戎、巂等州,徑犯成都。兵及 城下,一無備擬,方率左右固牙城而已。蠻兵大掠蜀城玉帛、子女、工巧之具而去。 是時,蠻三道而來,東道攻梓州,郭釗御之而退。時元穎幾陷,賴郭釗擊敗其眾, 方還。蠻驅蜀人至大渡河,謂之曰;「此南吾境,放爾哭別鄉國。」數萬士女,一 時慟哭,風日為之慘淒。哭已,赴水而死者千餘。怨毒之聲,累年不息。蠻首領泬 顛遣人上表曰:「蠻軍比修職貢,遽敢侵邊?但杜元穎不恤三軍,令入蠻疆作賊; 移文報彼,都不見信。故蜀部軍人,繼為鄉導,蓋蜀人怨苦之深,祈我此行,誅虐 帥也。誅之不遂,無以慰蜀士之心,願陛下誅之。」監軍小使張士謙至,備言元穎 之咎。坐貶循州司馬,判官崔璜連州司馬,紇干臮郢州長史,盧並唐州司馬,皆以 佐元穎無狀也。六年,卒於貶所。臨終,上表乞贈官,贈湖州刺史。元穎弟元絳,位終太子賓客。絳子審權,位至宰相,自有傳。

崔弘禮,字從周,博陵人。北齊懷遠之七伐孫。祖育,常州江陰令。父孚,湖 州長城令。弘禮風貌魁偉,磊落有大志。舉進士,累佐蕃府,官至侍御史。元和中,呂元膺為東都留守,以弘禮為從事。時淮西吳少陽初死,吳元濟阻兵 拒命,山東反側之徒,為之影援;東結李師道,謀襲東洛,以脅朝廷。弘禮為元膺 籌畫,部分兵眾,以固東都,卒亦無患。累除汾州、棣州刺史。會田弘正請入覲, 請副使,乃授弘禮衛州刺史,充魏博節度副使,歷鄭州刺史。b####長慶元年,劉總 入覲,張弘靖移鎮范陽,復加弘禮檢校左散騎常侍, 充幽州盧龍軍節度副使。未及 境,幽、鎮兵亂,改為絳州刺史。明年,汴州李絺反,急詔追弘禮為河南尹、兼御 史大夫、東都畿汝都防禦副使。絺平,遷河陽節度使。整練戈矛,頗壯戎備。又上 言請於秦渠下辟荒田三百頃,歲收粟二萬斛,詔皆從之。以疾連表請代。數歲,拜 檢校戶部尚書、華州刺史。會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卒,朝廷難其人,復以弘禮為天 平軍節度使,仍詔即日乘遞赴鎮。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左僕射。理鄆三載,改授東都留守,仍遷刑部尚書。詔赴 闕,以疾未至。太和四年十月,復除留守。是歲十二月卒,年六十四,贈司空。弘禮少時,專以倜儻意氣自任;通涉兵書,留心軍旋之要,用此累更選用,歷 踐籓鎮。所居無可尚之績,雖繕完有素,然善治生蓄積,物議少之。李虞仲,字見之,趙郡人。祖震,大理丞。父端,登進士第,工詩。大曆中, 與韓翃、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曆十才子」。時郭尚父少子曖 尚代宗女昇平公主,賢明有才思,尤喜詩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曖之門下。每宴集 賦詩,公主坐視簾中,詩之美者,賞百縑。曖因拜官,會十子曰:「詩先成者賞。」 時端先獻,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縑賞之。錢 起曰:「李校書誠有才,此篇宿構也。願賦一韻正之,請以起姓為韻。」端即襞箋 而獻曰:「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曖曰:「此愈工也。」起等始服。端自校書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馬而卒。虞仲亦工詩。元和初,登進士第,又以制策登科,授弘文校書。從事荊南,入 為太常博士,遷兵部員外、司勛郎中。寶曆中,考制策甚精,轉兵部郎中,知制誥, 拜中書舍人。太和四年,出為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入拜左散騎常侍,兼秘書監。 八年,轉尚書右丞。九年,為兵部侍郎,尋改吏部。開成元年四月卒,時年六十五。虞仲簡淡寡慾,立性方雅,奕代文學,達而不矜,士友重之。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 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 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於 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者大集其門。年 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於 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質乃白於母,請赴鄉舉。元和六年,登進 士甲科。釋褐嶺南管記,歷佐淮蔡、許昌、梓潼、興元四府,累奏兼監察御史。入 朝為殿中,遷侍御史、戶部員外郎。為舊府延薦、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充興元 節度副使。入為戶部郎中,遷諫議大夫。太和中,王守澄構陷宰相宋申錫。文宗怒,欲加極法。質與常侍崔玄亮雨泣切 諫,請付外推,申錫方從輕典。質為中人側目,執政出為虢州刺史。質射策時,深 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為相,甚禮之,事必咨決。尋召為給事中、河南尹。八年, 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團練觀察使。在政三年。開成元年十二月,無疾暴 卒,時年六十八,贈左散騎常侍,諡曰定。質清廉方雅,為政有聲。雖權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議。在宣城 辟崔珦、劉濩、裴夷直、趙丱為從事,皆一代名流。視其所與,人士重之。子曰慶 存。盧簡辭,字子策,范陽人,後徙家於蒲。祖翰。父綸,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 第,奉親避地於鄱陽,與郡人吉中孚為林泉之友。大曆初,還京師,宰相王縉奏為 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王縉兄弟有詩名於世,縉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辭人名 士,以綸能詩,禮待逾厚。會縉得罪,坐累。久之,調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建 中初,為昭應令。硃泚之亂,咸寧王渾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帥,乃拔綸為元帥判官、 檢校金部郎中。貞元中,吉中孚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薦綸於朝。會丁 家艱,而中孚卒。太府卿韋渠牟得幸於德宗,綸即渠牟之甥也,數稱綸之才。德宗 召之內殿,令和御製詩,超拜戶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誥,居無何,卒。初,大曆中,詩人李端、錢起、韓翃輩能為五言詩;而辭情捷麗,綸作尤工。 至貞元末,錢、李諸公凋落,綸嘗為《懷舊詩》五十韻,敘其事曰:「吾與吉侍郎 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耿拾遺湋、李校書端,風塵追游,向三 十載。數公皆負當時盛稱榮耀,未幾,俱沉下泉。傷悼之際,常暢博士追感前事, 賦詩五十韻見寄。輒有所酬,以申悲舊,兼寄夏侯審侍御。」其歷言諸子云:「侍 郎文章宗,傑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郎中善慶余,雅韻與琴清。郁 郁松帶雪,蕭蕭鴻入冥。員外貞貴儒,弱冠被華纓。月香飄桂實,乳溜瀝瓊英。補 闕思沖融,巾拂藝亦精。彩蝶戲方圃,瑞雲滋翠屏。拾遺興難侔,逸調曠無程。九 醖貯彌潔,三花寒轉馨。校書才智雄,舉世一娉婷。賭墅鬼神變,屬辭鸞鳳驚。差 肩曳長裾,總轡奉和鈴。共賦瑤台雪,同觀金谷笙。倚天方比劍,沉水忽如瓶。君 持玉盤珠,寫我懷袖盈。讀罷涕交頤,願言躋百齡。」綸之才思,皆此類也。文宗 好文,尤重綸詩,嘗問侍臣曰:「《盧綸集》幾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對曰: 「綸有四男,皆登進士第,今員外郎簡能、侍御史簡辭是也。」即遣中使詣其家, 令進文集。簡能盡以所集五百篇上獻,優詔嘉之。簡辭,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諸侯府。長慶末,入朝為監察,轉侍御史。文雅之 余,尤精法律,歷朝簿籍,靡不經懷。寶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詣台治父葉縣舊 業,台司莫知本末。簡辭曰:「干坐魚朝恩黨誅,田產籍沒。大曆已來,多少赦令, 豈有雪朝恩、黎干節文?況其田產分給百姓,將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論耶!」 乃移汝州刺史裴通,准大曆元年敕給百姓。又福建鹽鐵院官盧昂坐贓三十萬,簡辭 按之,於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見之曰:「此宮中所無,而盧昂為吏可 知也!」尋轉考功員外郎,轉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僕卿出為衢州刺史。會昌中, 入為刑部侍郎,轉戶部。大中初,轉兵部侍郎、檢校工部尚書、許州刺史、御史大 夫、忠武軍節度使,遷檢校刑部尚書、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卒。簡辭兄簡 能。簡能,字子拙,登第後再辟籓府,入為監察御史。太和九年,由駕部員外檢校 司封郎中,充鳳翔節度判官。時鄭注得幸,李訓與之謀誅宦官,俾注鎮鳳翔,仍妙 選當時才俊以為賓佐。簡能與蕭俛弟傑、錢起子可復,皆為訓所選,從注。及訓敗, 注誅。簡能、蕭傑等四人皆為監軍使所害。簡辭弟弘正、簡求。弘正,字子強,元和末登進士第,累辟使府掌書記。入朝為監察御史、侍御史。 太和中,華州刺史宇文鼎、戶部員外盧允中坐贓,弘正按之。文宗怒,將殺鼎,弘 正奏曰:「鼎歷持綱憲,繩糾之官,今為近輔刺史,以贓污聞,死固常典。但取受 之首,罪在允中,監司之責,鼎當連坐。」文宗釋之,鼎方減等。三遷兵部郎中、 給事中。會昌末,王師討劉稹。時詔河北三帥收山東州郡。俄而何弘敬、王元逵得邢、 洺、磁三郡。宰臣奏議曰:「山東三郡,以賊稹未誅,宜且立留後。如弘敬、元逵 有所陳請,則朝廷難以依違。」上曰:「然,誰可任者?」李德裕曰:「給事中盧 弘正嘗為昭義判官,性又通敏,推擇攸宜。」即命為邢洺磁團練觀察留後。未行而 稹誅,乃令弘正銜命宣諭河北三鎮。使還,拜工部侍郎。大中初,轉戶部侍郎,充鹽鐵轉運使。前是,安邑、解縣兩池鹽法積弊,課入 不充。弘正令判官司空輿至池務檢察,特立新法,仍奏輿為兩池使。三年,課入加 倍,其法至今賴之。檢校戶部尚書,出為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徐泗濠觀察等 使。徐方自智興之後,軍士驕怠,有銀刀都,尤勞姑息,前後屢逐主帥。弘正在鎮 期年,皆去其首惡,喻之忠義。訖於受代,軍旋無譁。鎮徐四年,遷檢校兵部尚書、 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亳潁觀察等使,卒於鎮。簡求,字子臧,長慶元年登進士第,釋褐江西王仲舒從事。又從元稹為浙東、 江夏二府掌書記。裴度鎮襄陽,保厘洛都,皆闢為賓佐,奏殿中侍御史。入朝,拜 監察。裴度鎮太原,復奏為記室。入為殿中,賜緋。牛僧孺鎮襄漢,闢為觀察判官。 入為水部、戶部二員外郎。會昌末,討劉稹,詔以許帥李彥佐為招討使。朝廷以簡 求累佐使府,達於機略,乃以簡求為忠武節度副使知節度事、本道供軍使。入為吏 部員外,轉本司郎中,求為蘇州刺史。時簡辭鎮漢南,弘正為侍郎,領使務,昆仲皆居顯列,時人榮之。既而宰執不 協,弘正出鎮,罷簡求為左庶子分司。數年,出為壽州刺史。九年,党項叛,以簡 求為四鎮北庭行軍、涇州刺史、涇原渭武節度押蕃落等使、檢校左散騎常侍、上柱 國、范陽縣男、食邑三百戶。十一年,遷檢校工部尚書、定州刺史、御史大夫、義 武軍節度、北平軍等使。十三年,檢校刑部尚書、鳳翔尹、鳳翔隴西節度觀察等使。 十四年八月,代裴休為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東節度觀察等使。簡求辭翰縱橫,長於應變,所歷四鎮,皆控邊陲。屬雜虜寇邊,因之移授,所 至撫御,邊鄙晏然。太原軍素管退渾、契苾、沙陁三部落,或撫納不至,多為邊患。 前政或要之詛盟,質之子弟,然為盜不息。簡求開懷撫待,接以恩信,所質子弟, 一切遣之。故五部之人,欣然聽命。咸通初,以疾辭,表章瀝懇。制以太子太師致 仕,還於東都。都城有園林別墅,歲時行樂,子弟侍側,公卿在席,詩酒賞詠,竟 日忘歸,如是者累年。五年十月卒,時年七十六。贈尚書左僕射。簡能子知猷。知猷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正字。宰臣蕭鄴鎮江陵、成都,闢為 兩府記室。入拜左拾遺,改右補闕、史館修撰,轉員外郎。出為饒州刺史。入拜兵 部郎中,賜緋魚,改吏部郎中、太常少卿。出為商州刺史。征拜給事中,轉中書舍 人。僖宗幸山南,襄王偽署,乃避地金州。駕還,征拜工部侍郎,轉戶部,判史館, 遷尚書右丞、兵部侍郎。歷太常卿,工部、戶部尚書,復領太常卿。昭宗在華下, 加檢校右僕射,守太子少師。進位太子太師,檢校司空,卒於華下。知猷器度長厚, 文辭美麗。尤工書,落簡措翰,人爭模仿。子文度,位亦至丞郎。簡辭無子,以簡求子貽殷、玄禧入繼。貽殷終光祿少卿。玄禧登進士第,終國 子博士。弘正子虔灌,有俊才,進士登第。所著文筆,為時所稱。位終秘書監。簡求十子,而嗣業、汝弼最知名。嗣業進士登第,累辟使府。廣明初,以長安尉直昭文館、左拾遺、右補闕。王 鐸徵兵收兩京,闢為都統判官、檢校禮部郎中,卒。汝弼登進士第,累遷至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從昭宗遷洛。屬柳璨黨附賊臣, 誣陷士族,汝弼懼,移疾退居,客游上黨。遇潞府為太原所攻,節度使丁會歸降, 從會至太原,李克用奏為節度副使,累奏戶部侍郎。太原使府有龍泉亭,簡求節制 時手書詩一章,在亭之西壁。汝弼復為亞帥,每亭中宴集,未嘗居賓位,西向俯首 而已,人士嘉之。盧氏兩世貴盛,六卿方鎮相繼,而未有居輔相者。至中興,嗣業子文紀,仕至 尚書中書侍郎、平章事。史臣曰:孟襄陽之清節,胡廣州之堅正,卒以結權幸而敗,積貨賄而亡。人如 面焉,固難知也。二崔以綱憲相傾,元穎以獻奇取媚,雖遭時多僻,位至鼎司。言 之正人,亦孔之丑,而父事宦者,何所逃譏?以端、綸之才,任不逾元士,而盧簡 辭之昆仲,雲摶水擊,郁為鼎門,非德積慶鍾,安能及此?辭人之後,不亦休哉!贊曰:君子喻義,小人近利。孟譴胡亡,家財掃地。聲勢相傾,崔、杜醜名。 端綸諸子,奕葉光榮。

【譯】崔元略,博陵人。祖父崔渾之。父崔儆,貞元間官至尚書左丞。崔元略應舉進士,歷任使府佐吏。元和八年(813),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817),調任刑部郎中、知台雜事,又擢升拜御史中丞。元和十三年(818),因李夷簡自西川應召拜御史大夫,於是命崔元略留在門下省任職。不久授京兆府少尹、知府事,依例賜紫服金魚袋。數月後,正式拜京兆尹。次年,改任左散騎常侍。穆宗即位,命崔元略出使党項宣撫,他借病推辭不行,出任黔南觀察使、兼御史中丞。起初,崔元略受命出使党項,認為是宰臣挾私怨排斥自己,頗有怨言。宰相崔相啟奏道:「日前因聖上極意安撫党項,遂差崔元略為使前往,他受命之後,深以為苦而不樂於前去,言辭之間,頗失體統。豈能身受重恩,不思報效,只要於己不利,便不肯行。必須略加懲罰,以整肅百官,請讓崔元略出任黔中觀察使。」先前,崔植任吏部郎中,崔元略任刑部郎中知雜。當時御史中丞調任京兆尹,輿論認為崔植有希望入御史台。崔元略因此事入閣,妄稱崔植失儀,命御史彈劾他。此時二人皆擬進升中丞,結果詔令只授崔元略一人,崔植深為記恨。及至崔植為相,崔元略受命以左散騎常侍身份出使党項,他認為崔植排斥自己,稱病推辭不往,被謫降出京。一年後,轉任鄂州刺史、鄂岳都團練觀察使。長慶四年(824),入朝任大理卿。敬宗即位,崔元略再度任京兆尹,不久兼御史大夫。因誤征京師地區已經赦免的放緡錢一萬七千貫,被侍御史蕭澈彈劾。詔令刑部郎中趙元亮、大理正元從質、侍御史溫造充任三司複查。崔元略因有人背後相助,只被削職兼大夫。先前,崔元略有做宰相的希望,及至這事發生,希望便很小了。寶曆元年(825),調任戶部侍郎。輿論認為崔元略領掌管戶口疆域之重任,出於朝廷宣旨授職。此時諫官有奏疏,指名陳說內常侍崔潭峻正當權寵,崔元略像對待叔伯一樣侍奉他,所以雖遭彈劾,而能很快升遷要職。崔元略亦上章自辯,且說:「日前府縣分條奏疏,諫官舉報彈劾,臣孤立無援,毀謗更烈,沒想到詔令出聖主慈心,恩澤降於意料之外。臣處尚書省重位,列左戶清貴官職,豈是臣平庸無知,自己敢於攬此職任。天子慈心所擇,雖然臣因沐殊恩而驚惶;眾口指責為臣,乃至妄生仗恃人緣之說法。」詔令答覆道:「朕所命職官,豈非秉公挑選?卿能稱職,何懼人言!」然而崔元略終究不能逃脫父事崔潭峻之醜名。寶曆二年(826)四月,京兆府因崔元略先前為尹之日充當橋道使,造東渭橋時,被本府典吏鄭位、判官鄭復虛報物價,抬價供給用料,不償付傭工力資,任意剋扣工匠費用,計獲贓款二萬一千七百零九貫。敕書說:「崔元略不能約束下級,屬於怠職,罰一月俸祿及料錢。」當時劉棲楚自任京兆尹以來,有凱覦相位之心。崔元略正處於他的對手之位,又經常出入裴度宅第。劉棲楚擔心他妨礙自己,立意用計搞垮他,於是趁審察修建皇陵時所費錢物之機誣陷他。大和三年(829),調任戶部尚書。四年(830),判度支。五年(831),檢校吏部尚書。出任東都留守、京畿汝州等處防禦使。這年,又調任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十二月去世,停朝三日,追贈尚書左僕射。崔元略之子名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