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兩個老小區的首批加裝電梯啟動建設了

周到客戶端 發佈 2022-12-27T09:58:32.239215+00:00

2022-12-26 12:47近來,讓周家橋街道錦屏居民區不少居民高興的事,便是錦陽小區7號樓、9號樓以及民生里6號樓、12號樓加裝電梯的啟動建設。作為兩個小區的首批加裝電梯,它們也承載了居民區黨總支以及居民們共同的期待。

2022-12-26 12:47

近來,讓周家橋街道錦屏居民區不少居民高興的事,便是錦陽小區7號樓、9號樓以及民生里6號樓、12號樓加裝電梯的啟動建設。作為兩個小區的首批加裝電梯,它們也承載了居民區黨總支以及居民們共同的期待。

居民區搭建溝通之橋

錦陽小區建於20世紀80年代,是典型的老公房小區,共有22個樓棟,居住了1000多名居民,老人和租戶的占比較高。小區的房型很有年代感,其中12個樓棟一樓住戶的大門面朝小區通行道直接打開,這也造成了加裝電梯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不足」。即便如此,錦屏居民區還是探索出「溝通會+點對點解釋」民主協商渠道。居委會幹部們利用下班時間,邀請居民代表、物業、加梯代建公司三方召開加梯協調會,從方案設計到資金分攤,再到流程審批,為居民答疑解惑。而面對樓內反對的聲音,居委會幹部也會爭取上門做溝通,「每個居民都有自己的訴求和考慮,所以出現不同的聲音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了解這些居民的真實想法以及他們的需求,分類施策。」錦屏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潔告訴記者。有一戶居民,因為要在樓棟下的停車位給新能源電動車充電,而加裝電梯的位置剛好影響到他。為此,居委會幹部陪同居民與華陽物業溝通協商,最終為該居民協調了相對固定且可以充電的停車位,解決了居民的後顧之憂,為彼此進行有效溝通打開了一扇大門。陳潔表示,居民的工作急不得,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短平快」,要用心、用情、用智,當居民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需求得到滿足、意見得到尊重,加梯的工作也就順暢了。牽頭人用真情換來居民簽約一邊是居民區搭建溝通協商的橋樑,而另一邊,加梯小組也在推進加梯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9號樓樓組長、居民心中公認的「熱心腸」劉桂芬阿姨,便是促成所在樓棟加梯的「核心」人物。「我們樓里有一位90歲的獨居老人,因為腿腳不好不太下樓。一次,我陪他去醫院看病,他跟我說,真希望能夠乘上電梯上下樓,當時聽了心裡酸酸的。」劉桂芬告訴記者。因此,加裝電梯意見徵詢一開始,劉桂芬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當起加梯牽頭人,還不厭其煩地做居民意見徵詢、政策解釋工作,打消居民的顧慮,幫助大家一起算好加梯的「經濟帳」。因為9號樓中有近一半都是租戶,為意見徵詢帶來了難度,劉桂芬並沒有因此放棄,始終用真誠和耐心與房東溝通。「我們有一個鄰居,他住在浦東,要把這裡的房屋出租,所以他就把家鑰匙交給我,希望有人看房時,我能幫忙開開門。」在這期間,每天上門看房的人不下10個,劉桂芬時刻候在家等著,即便出去買東西也是速去速回。「那戶居民的房子很快就租了出去,他也非常爽快地把加梯費用交給了我。」還有一戶2樓居民,老人原本是打算搬到兒子家居住,對於加裝電梯的態度淡然。然而在一次突發的險情中,正因為劉桂芬的及時出手,解除了老人家中的火災隱患。事後,老人的兒子不僅連聲感謝,還主動提出把9號樓加裝電梯的費用轉給劉桂芬。用心、用情換來鄰裡間的信任與支持,也讓9號樓的加梯工作水到渠成。「我們希望把4部來之不易的加裝電梯打造成居民區的樣板,撬動更多居民的加梯信心,讓居民的『加梯夢』步入快車道。」陳潔說道。

來源:上海長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