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社評丨多一分助力,就少一分壓力

中工網 發佈 2022-12-27T22:53:29.040244+00:00

【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多一分助力,就少一分壓力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吳迪如果各方的「助力值」加一分,百姓和醫療系統的「壓力值」就會減一分。這並不是簡單的算術題。這種「有人出人、有力出力」「能幫一點是一點」所傳遞的正向價值和示範意義,更值得我們珍視。

【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多一分助力,就少一分壓力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吳迪

如果各方的「助力值」加一分,百姓和醫療系統的「壓力值」就會減一分。這並不是簡單的算術題。這種「有人出人、有力出力」「能幫一點是一點」所傳遞的正向價值和示範意義,更值得我們珍視。

騰訊公司下屬團隊開發「新冠防護藥物公益互助小程序」,幫助「我需要藥」的人與「我有多的藥」的人對接,解了不少居民的燃眉之急;部分藥企加緊調配原材料,組織特殊藥品生產和精準投放;多地藥房將解熱鎮痛、止咳化痰等藥品拆零銷售或免費發放;有些社會組織採購藥品免費贈送給福利院、養老院等機構;有些市民互助贈藥、分享經驗、臨時擔當外送小哥充實運力……在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後,「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多方合力防疫新聞密集出現。

眾人拾柴,讓全民合力防疫有了清晰可感的模樣。政府職能部門著力協調醫療資源等關鍵環節的服務供應,如快速啟動120能力擴容、加開急危重症服務專線電話、拓展線上問診資源等;企業及社會機構發揮各自所長,以技術優勢讓防疫某環節的服務事半功倍,補政府部門暫時無力顧及之短;百姓之間啟動互助模式,應急情況下「搭把手」「抱團取暖」。

這種守望相助的場景,我們似曾相識。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見證過當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緊缺時,部分企業緊急轉產增產、保供應穩價格;我們曾為那些因臨時封控而滯留某地的遊客、快遞小哥「就地當志願者」而點讚,諸如此類。眼下,各地防疫政策優化調整,疊加冬季流感、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等因素,一些地方一時出現醫療資源緊張、藥品供應不足、外送服務運力緊缺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相向而行的善意再次涌動起來。這些反應迅速、靈活便捷的行動在不同層面補充著職能部門及主導力量的不足,不同程度緩解著各地的防疫壓力。

在湖南長沙,一外賣小哥在午餐高峰不接單,而是免費為幾位老年人送餐;在上海,一男子將晨跑改為騎單車為市民送藥,哪怕只能送三四單;還有的市民在午夜為上千人免費送藥……儘管個體的力量微薄,但它們都是一束束光、一道道亮,在這個寒冬,尤為難得。

記得之前在洪災後,有民眾發起「急需物資共享文檔」接龍行動,後來有網際網路企業依託自身數據和技術優勢加入其中,開發出更加專業、便捷的小程序。時下,類似行動和技術被複製到部分地方民眾的藥品互助中。這種在特殊時期利用技術手段整合資源、迅速提升應急服務效率的創新之舉,應該得到更多肯定和鼓勵。

在「兩節」到來之際,面對大規模的人群流動,為應對疫情的複雜多變,期待各方「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行動更多些,期待我們把守望相助發揮出乘數效應。相信多一分助力,自然會少一分壓力。

有人說,疫情可以檢測出病毒的陰性陽性,也能檢測出人性的良善和社會的溫度。疫情期間,一些機構及愛心人士的行動溫暖了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應該記住這些善意且珍視這些善意。

若短期陣痛無可迴避,那就讓我們全力以赴、攜手前行,堅信越過寒冬就是萬物復甦的春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