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重症救治能力,北京朝陽醫院開設15個綜合病區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2-12-28T05:02:41.861887+00:00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胡寧當「保健康、防重症」成為新冠病毒防控的政策目標後,作為國內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頂級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胡寧

當「保健康、防重症」成為新冠病毒防控的政策目標後,作為國內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頂級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急診醫學科主任郭樹彬今天介紹說,以12月26日為例,該院接診急診發熱患者1763人,數倍於平時的接診量;搶救室危重症患者85人。

郭樹彬說,為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12月15日起,朝陽醫院依託呼吸、急診、重症醫學、心血管、神經等專科優勢,組建綜合救治病區,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疏解急診壓力。同時,通過整合床位資源、重症監護病房改造、重症理論和實操培訓等,加強重症資源儲備。

截至12月26日,醫院共開設綜合救治病區15個,開放床位數538張,其中危重症監護床位69張,綜合救治病區累計收治重症患者527人。

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急診醫學科主任郭樹彬介紹該院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總體設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攝

為應對就診高峰,朝陽醫院成立工作專班,每日調度急診和發熱的重症患者收治情況。通過在院內建立綜合救治病區、重症病區、建立亞ICU單元、開展網際網路醫院「新冠感染在線問診」、開設呼吸疾病診療專區門診、暢通醫院—醫聯體間的轉診等一系列措施,擴容醫院的整體收治能力,盡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緩解急診和發熱門診壓力,加快重症患者的周轉。

據介紹,朝陽醫院急診嚴格執行分級診療,病情危重、生命體徵不穩定的患者均第一時間送入搶救室開展相應治療,生命體徵相對平穩的患者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排隊候診。

郭樹彬提到,新冠危重症患者經過急診和發熱門診的篩查,在醫院急診搶救區和發熱門診感染病房經過一段時間的搶救,生命體徵平穩後,對不同情況的患者會有不同的診療措施。

其中,危重症患者轉入醫院重症監護病區;重症患者仍需要後期持續醫療救治的,轉到院內的新冠重症綜合救治病區;對於生命體徵平穩的「老慢衰」患者,尚需要一定的醫療照護,比如氧療、輸液等,轉到醫聯體醫院進行後續治療;對於生命體徵平穩,可以回家靜養的,直接出院。

「通過這些出口,我們要不斷地騰出更多發熱感染病區和急診搶救室等醫療資源救治更多的危重患者。」郭樹彬說。

朝陽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張玉華介紹,北京朝陽醫院急診搶救室有固定床位16張,近期每日搶救的患者近100人,持續留下來的搶救患者也有60人左右,醫院正抽調醫護人員緊急支援發熱門診,增加診療單元。

張玉華提到,2020年12月投入使用的朝陽醫院發熱樓門診共三層,3000平方米。一層設有診室、搶救室和留觀室,二層、三層有床位26張,包括4張負壓監護床和1間負壓手術室。

近期,也有一些患者來醫院只是開藥,為滿足這部分群眾的需求,在朝陽區衛健委的協調下,12月14日,朝陽醫院在朝陽體育館開放第二發熱門診。「目前,(第二發熱門診)每日接診患者600人次左右,人數有下降的趨勢。」張玉華表示,此舉是為將醫院本部的發熱門診作為危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的救治場所,有效縮短患者等候時間。

此外,12月12日,朝陽醫院上線了網際網路醫院「新冠感染在線問診」服務。該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韋力介紹,醫院一貫堅持線上線下診療同質化管理,從醫生管理、病案管理、藥事管理、運行保障等多個方面把好醫療「質量關」。同時,網際網路醫院的新冠首診服務上線後,單日在線診服務量較往常增長4倍,患者網際網路複診的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郭樹彬說,目前醫院就診患者結構複雜,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絕大多數仍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郭樹彬提示,在新冠患者出現以下情形時,可能預示病情在加重:患者年齡大於70歲;血氧小於等於93%;呼吸困難即呼吸頻率超過30次/分鐘;血壓高於或低於基礎血壓30%。

「這些情形是新冠重症的預警指標,如果可能,還要社區家庭醫生做主觀判定,多種情形如果同時出現,一定要及時前往二、三級醫院就診。」郭樹彬說。

他建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也需要明確預警標準,重點保護脆弱人群,避免出現感染。早期識別重症,早期用藥干預,預防重症尤為重要。

目前,北京朝陽醫院急診堅持分級診療,不按患者先來後到順序,而按照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開展診治,優先救治病情危重的患者。「對於生命體徵平穩的患者,有可能因後來的危重症患者而延後就診,就診時有可能面臨長時間的等待,請廣大市民予以理解。」張玉華說。

她說,朝陽醫院急診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堅守在崗位上,醫院也從各專科抽調有經驗的內科醫生支援急診,保證每天的內科診室從3個增加到6個,儘量縮短患者的等候時間。

為實現急危重症的早期發現、爭取儘可能第一時間干預,郭樹彬建議,重症患者應到二、三級醫院及時就診,輕型患者建議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問診拿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同時,應加強醫聯體網絡協作,確保病情穩定的患者及時轉出,為急危重症患者釋放空間。

為應對可能而來的就診高峰,朝陽醫院也建議,各醫療機構應舉全院之力支持急診、發熱門診、ICU及綜合重症監護病區。同時,統籌資源、去專科化收治各類危重症病人,並配合相應專家、專科資源巡視各病區,做到診療均質化,保證醫療質量。

北京朝陽醫院正舉全院之力,全力保障急診、發熱門診等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郭樹彬呼籲,「特殊時期,請廣大市民朋友多多理解和體諒醫護人員,我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

北京朝陽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張玉華介紹保障發熱門診、急診醫學科的正常運行,保障患者線下就醫取藥需求的相關情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12月27日電

責任編輯:齊征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