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中的實用器--鼻煙壺

錢candy 發佈 2022-12-28T06:09:35.481528+00:00

初到中國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覲見皇帝時,也往往以鼻煙為見面禮。鼻煙壺由於具有藝術及經濟價值,也成為官場中行賄送禮的重點。

自康熙後,歷朝清帝都是鼻煙嗜好者兼鼻煙壺的收藏愛好者。初到中國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覲見皇帝時,也往往以鼻煙為見面禮。鼻煙壺由於具有藝術及經濟價值,也成為官場中行賄送禮的重點。不僅如此,甚至還成了敲詐的對象。


鼻煙起源於歐洲,17 世紀初傳人中國。康熙朝雖三令五申禁止國人吸食點火的葉煙,卻並不禁鼻煙。自康熙後,歷朝清帝都是鼻煙嗜好者兼鼻煙壺的收藏愛好者。清宮的鼻煙主要來自廣州。康熙朝粵海關監督的奏摺中,多有進貢鼻煙的記錄;雍正朝以後,逐步形成定例:每年粵海關貢鼻煙兩次,每次兩箱(八大瓶),直至清末。此外,南方各省的總督、巡撫,每逢三大節也多有進貢鼻煙者。初到中國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覲見皇帝時,也往往以鼻煙為見面禮。

清宮中鼻煙壺製作起自康熙朝。康熙時大臣王士禎《香祖筆記》中記載:「近京師又有制為鼻煙者,雲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亦具紅紫黃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鼻嗅之,還納於瓶。皆內府製造,民間亦或仿而為之,終不及。」清宮內務府鼻煙壺製作品種多樣,有琺瑯、玉、瓷、牙角、竹木、漆、玻璃(水晶)等品種。清朝皇帝不僅收藏鼻煙壺,而且親自介人內務府鼻煙壺的設計製造。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命令宮內玉作承造玉煙壺35件,經過兩年多才完成。


清代鼻煙壺的製作工藝十分先進。清代學者趙之謙在《勇廬閒話》一文中寫道:「時(康乾之時)天下大定,萬物殷富,工執藝事,咸求修尚,於是列素點絢,以文成章,更新創新制,謂之曰套。套者,白受彩也,先炎之質曰地,則玻璃硨磲珍珠,其後尚明玻璃,微白,色若凝脂,或若霏雪,曰藕粉。套之色有紅有藍……更有兼套曰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疊套,雕鏤精絕。康熙中所制渾樸簡古,光照艷爛若異寶。乾隆以後,巧匠刻畫,遠過詹成,矩鑿所至,細人毫髮,捫之有棱,龍鳳盤螭,魚雁花草,山川彝鼎,千名百種,淵乎精妙。」當然,宮中鼻煙壺的製作數量也大得驚人。有人做過估計:宮中鼻煙壺製造在三四萬件。兩百年間各地官員貢人的煙壺也在上萬件。這些煙壺,從檔案記載上看,一部分賞賜給了文武官員、皇親貴戚、外國使節,其餘則被置於各個宮殿供皇帝使用與欣賞,或收藏人庫。


鼻煙最初是有錢人的消費,《廣東通志》載:「鼻煙初至,一小瓶價二百元。」清人震鈞《天咫偶聞》記載光緒初年京師有個周樂元,畫鼻煙壺堪稱絕技。他活得並不長,一生所畫不到百枚。死後不久,一枚就已賣到數十金。而宮中的製作,無論從材質到工藝,更是一擲千金,不惜工本。

另外,壺中的鼻煙也價值不菲。《清代之竹頭木屑》中記:耆英做兩廣總督時,用度奢汰。每吸鼻煙,輒以手一抓獲一把,在鼻下一抹,煙沫狼藉遍地,那可都是上品的鼻煙。有個侍者,比較有心眼,在旁邊隨時收拾存貯起來。後來侍者家道貧落,將原來拾貯的鼻煙拿到市場上賣,竟獲數百金。

鼻煙壺既是藝術品,也是時尚的標誌。很快,鼻煙壺走出宮中,開始只在八旗及士大夫中流行,後來則無論朝野,販夫走卒,都手握一壺了。一時間,佩戴鼻煙壺甚至比佩玉更加普遍。鼻煙壺的流行,折射了清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許多人迷信它有祛邪吉祥的功能。因此社會上關於鼻煙的傳奇故事也大量產生。清人孫靜庵《棲霞閣野乘》就記載:一名小官吏,一直不得銓選外放,生計貧困,百方借貸,後來自己來到西城外叢林中想上吊自盡。突然看見一偉男子從林後走出來,龍顏虎步,顧視非常,問他為何要自縊。聽了他的傾訴,偉男子就笑著說:「這有何難?」說罷,遞給他一個白玉鼻煙壺,說:「明日持此至吏部大堂求缺,不得者不出也。」這人第二天衣衫襤褸地到了吏部,吏部的人都懷疑他是瘋子,正要捉了送到有司那裡,忽然翎頂輝煌者數人出,看見他手中的鼻煙壺,就恭敬地放在堂上下拜,說這是皇帝的東西,你怎麼得到了?這人結果就得到了一個肥美之缺上任去了,

鼻煙壺由於具有藝術及經濟價值,也成為官場中行賄送禮的重點。不僅如此,甚至還成了敲詐的對象。清人筆記《杌近志》中載:


清道光時,有位姓何的,嗜好鼻煙,每行必攜精美古壺十數具,壺中皆貯美品。一日人城,盡被崇文門的門兵搶去。一個姓周的朋友聽說後,給他出了個主意,將疥痂研成沫裝人鼻煙中,灌了八九壺,偽裝成過客入崇文門。門兵發現了鼻煙壺,再次行搶。十個多月後,姓周的路過崇文門,見眾門兵都滿臉疥瘡,因而大笑。眾門兵詢問,得知緣由,不由大怒。姓周的恐嚇眾門兵:「你們別撒野,現在疥瘡已到了內臟,趕緊懺悔還來得及,否則就成了爛魚了。」眾門兵害怕了,跪在地上請饒,並發毒誓。姓周的將解藥發給眾人,不幾天,疥瘡都好了。從此門兵敲詐行客的氣焰也稍稍收斂了些。

清人筆記還記載:滿洲人吉慶做廣州知府時,非常愛惜名聲。做了幾十年官,以清廉自居。後來因官場傾軋,被廣東巡撫秘密奏參,誣為貪官。吉慶不堪囚服鐵鎖、吏隸呵斥之辱,欲引佩刀自殺,被人制止,竟取下隨身的鼻煙壺,吞而自殺。


--小小鼻煙壺,有時也能殺人於五步之內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