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展出罕見涉案青銅編鐘 年代比曾侯乙編鐘還早(圖)

鳳凰網江西 發佈 2022-12-28T21:15:55.033790+00:00

編鐘是中國古代禮樂重器,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更是精美絕倫的國寶級文物,盡顯泱泱華夏之風韻。近日,在江西省博物館展出的「贛地寶藏2022——新時代江西文物成果暨江西省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中,一組罕見的青銅編鐘首次向公眾展出。

編鐘是中國古代禮樂重器,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更是精美絕倫的國寶級文物,盡顯泱泱華夏之風韻。

近日,在江西省博物館展出的「贛地寶藏2022——新時代江西文物成果暨江西省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中,一組罕見的青銅編鐘首次向公眾展出。記者了解到,這組青銅編鐘年代約在西周晚期,「歲數」甚至比曾侯乙編鐘還要早,2020年在湖北省陽新縣被人挖出。其緣何「流落」到了江西?記者採訪了公安、文保部門,了解這組西周編鐘展出背後的故事。

胡若鄰、信息日報全媒體記者沈冠楠/文



歷史悠久

出自西周晚期 比曾侯乙編鐘還早數百年

「贛地寶藏2022——新時代江西文物成果暨江西省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系江西省文旅廳、江西省公安廳聯合主辦。今年11月開展以來,這組青銅編鐘就引發了無數遊客的好奇。

展出的青銅編鐘一組9件,保存基本完好,外形上窄下寬,大小排列有序,第九件小編鐘被「套娃」進一件大編鐘,目前還未取出。有的鐘面還帶著些許泥土,飾有精美的夔龍紋,形式古樸,技藝精湛。

編鐘身上大面積分布著規律的凸起青銅柱,它們形式小巧,一組三個,鐘面兩側都對齊分布著6組,非常規整。參展單位九江市共青城博物館的左館長告訴記者,編鐘身上的這些整齊分布的「青春痘」大有學問。「它叫鍾枚,能夠把不和諧的頻率抑制住,只留悅耳的樂音,還能增加阻尼,減少延音時間。」

左館長透露稱,根據碳14年代檢測方法分析,這組編鐘的年代距今約2700年,屬西周晚期。這也意味著,其比聞名遐邇的曾侯乙編鐘的年代還要早上數百年。

走近觀察這些西周編鐘,人們仿佛能聽到一種穿越了數千年、直擊人心的金石之聲,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宏大與厚重的歷史。

顛沛流離

險些被倒賣 江西警方及時出手攔截

記者了解到,這組編鐘能夠成功展出,背後歷經曲折。出土重見天日後,它並沒有第一時間受到精心呵護,而是輾轉顛沛,險些被非法倒賣。

村民挖得文物,見財起意欲以350萬元倒賣

這要從湖北黃石市陽新縣人陳某旺說起。據江西省公安廳、九江市公安局信息,2020年10月,陳某旺在陽新縣自家承包的山地中偶然拾得一件青銅器,帶回家後查詢得知該青銅器系古代青銅編甬鍾,具有很高的價值,且一般成批出現。陳某旺意識到,山地里極可能有其它編甬鍾。陳某旺非但沒有向有關部門報告,反而動起了歪腦筋。次日上午,他帶著鋤頭到拾撿編甬鐘的承包地里挖掘,先後共挖出八件編鐘,其中三件編鐘挖掘時受損。

同村村民陳某清得知此事後,找到陳某旺,表示可以幫其將青銅編甬鍾倒賣牟利。經過層層委託,陳某清尋找到了買家,買家意圖以350萬元的價格購買。

警方不舍追蹤,一舉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

陽新縣與江西省九江市接壤。2021年5月初,江西省公安廳利用大數據研判發現,「有人意圖以350萬元的價格出售一套青銅編鐘」。

吳瑋是共青城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負責辦理此案的民警。談及破獲青銅編鐘案的過程,他告訴記者,2021年5月,共青城市公安局接到線索——有人擬在九江市永修縣附近進行文物交易。不過,彼時線索中並未表明交易具體位置,也沒有文物的詳細信息。

接到這一線索後,共青城市公安局立即成立20人專班,開始偵查布控:通過大數據摸排,追蹤車輛信息,同時根據嫌疑人行程排查所有接觸者……就這樣,公安部門逐步明晰了買方、賣方及中介的身份信息,也最終確定了有9人參與倒賣。

2021年5月18日,陳某旺等人到達了九江永修縣的芙蓉賓館,居住期間並未進行交易。「第二天,他們臨時轉變了交易地點,並前往九江市武寧縣。隨後,我們立即對新的交易地點進行布控。」吳瑋告訴記者。

在武寧縣,警方獲悉,交易地點變更為武寧縣泉口鎮的一個加油站。5月19日19時許,買賣雙方嫌疑人到達加油站進行交易,警方立即採取行動,一舉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現場繳獲一整套青銅編甬鍾。

這正是共青城市「5·17」特大倒賣青銅編鐘案的始末,其也是江西省近十年來破獲的特大倒賣文物案件之一。

吳瑋透露,在偵查過程中警方了解到此次交易物品是青銅編甬鍾,因此公安部門的技術人員準備了大紙箱與大量碎紙屑,製作了幾個簡易的保護箱。現場繳獲後,立即使用自製的保護箱,儘可能對青銅編甬鍾進行保護。

意義重大

引發全國首例可移動文物保護民事訴訟案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12月,陳某旺因倒賣文物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5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陳某旺的獲罪並不是終點。2022年3月,九江市檢察院對西周編鐘被倒賣一事進行民事公益訴訟立案。檢察機關認為,陳某旺發現文物時,沒有依法向有關單位報告,而是私自挖掘並非法倒賣,導致國家文物出現破損,應當依法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期間,九江市檢察院委託專家對文物損壞形成時間及所需修復費用進行評估,經鑑定,文物修復費用約10萬元。隨後,該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2022年8月30日,該案在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判令被告陳某旺承擔文物修復費用及專家評估費共10.4萬元,並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全國首例可移動文物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引發國內法律界的密切關注。中國政法大學霍政欣教授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了該案的兩點突破性意義——「第一個是從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到可移動文物的公益訴訟的突破,第二個是從行政公益訴訟到民事公益訴訟的突破。」

未來可期

展出結束後將繼續探究其中奧秘

據介紹,西周編鐘整體被鑑定為國家二級保護文物,目前收藏於九江共青城市博物館,此次被送往江西省博物館參加「贛地寶藏2022」文物展。

實際上,記者現場發現,這組編鐘目前仍是「未清理完」的狀態,鐘身不少區域還覆蓋著泥土,被「套娃」的小編鐘目前也無法取出。

「展覽結束後,我們將再次對編鐘進行清洗,然後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共青城市博物館左館長告訴記者,具體研究範圍不僅包括鐘面上的紋樣,還將探秘編鐘內部的構造。「因為泥土的緣故,目前無法確定(編鐘)是否存在銘文,下一步的研究將會弄清楚這些,繼續探究編鐘里的歷史文化。」他表示。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數千年來,編鐘作為國家禮樂重器,其激昂頓挫的樂聲奏響的不僅是華夏文明輝煌燦爛的樂章,更築牢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譜寫出一曲屬於中國人的浪漫。我們衷心期望,這組西周編鐘能被順利修復、研究,在當代中國重啟時代之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