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可以坐在駕駛艙里看賽車了

體育產業生態圈 發佈 2022-12-31T14:04:51.698762+00:00

不僅是體育領域,自 PICO 4 正式發布以來,PICO 已經聯手一眾歌手、藝人,打造了王晰「圖景」 VR 音樂會、PICO 鄭鈞「WeAre」VR 私人暢聊會、PICO 汪峰 VR 奇幻音樂漂流記、MAS國際齊舞大賽等一系列 VR 演出。

2022年正式進入倒計時,PICO 又搞大動作!

12月30日,PICO 聯合第69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上線 VR 版《VR嗨享澳門大賽車》,針對大眾傳統賽車觀賽痛點,打造出了四大獨家 VR 視角,以及沉浸式的觀賽體驗。

VR 技術的入局,無疑將給大眾體育觀賽帶來跨越式的升級體驗。那麼,PICO 的這一創新嘗試背後,對行業有著何種意義?又體現了品牌怎樣的戰略布局?

文 / 李祿源

編 / 郭陽


從收音機時代、到有線電視普及,再到網際網路乃至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歷經70餘年發展,國人體育觀賽的載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這條路還遠遠沒有走到盡頭。在科技和媒介愈發強大的當下,針對大眾觀賽體驗上的痛點,市場仍在期待著新的變革者出現。

聚焦賽車觀賽,人們渴望親臨現場的刺激感,但這同時意味著高額觀賽支出,以及有效觀賽時間的大幅壓縮;電視轉播能夠有效解決上述痛點,但卻受限於鏡頭捕捉,削弱了速度上的感官刺激,依然有其局限性。

12月30日,PICO 聯合第69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上線 VR 版《VR嗨享澳門大賽車》,通過獨家 VR 視角以及沉浸式的觀賽體驗,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腎上腺素飆升的極致視覺盛宴。

而這,或許也將正式掀開體育觀賽的新篇章。

01

四大獨家視角,引領賽車觀賽新變革

說起賽車,大家通常都會最先想到F1,這項誕生於1950年的賽事,如今已經成為了現代汽車工業極致速度的代名詞。但在我們國家的澳門,同樣有著一項歷史悠久的賽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從1954年開賽以來已經連續舉辦69屆。

作為這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街道賽之一,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經從最初本地發燒友自行組織的俱樂部賽事,發展成了人們公認的世界最佳街道賽事,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頂級車手來此角逐,為車迷奉獻一場速度與技術的極致比拼。

PICO 此次上線的《VR嗨享澳門大賽車》節目,呈現的正是第69屆賽事中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組別里最為關鍵的冠軍回合角逐,並針對賽車運動的核心看點,提供了全知嗨享、車模陪看、車內沉浸、經典彎道4個可選視角,為用戶打造出沉浸式的觀賽體驗。

在節目上線當天,氪體同事們便在第一時間使用 PICO 4 觀看了這一節目,整體觀賽體驗用「顛覆」二字形容絕不為過。我們不妨從四個視角出發,帶大家搶先感受其創新之處。

首先是「全知嗨享」視角。簡單理解,這就是大眾日常在電視轉播中觀看賽車比賽時所呈現的畫面。但不同於前者,得益於VR技術的加持,這一視角同樣呈現了360度的全尺寸畫幅,並且搭載了拉近、推遠功能,近可看細節、遠可看風景。

同時,在這一視角下,2D流、實時排名等數據的透視以副屏形式呈現,搭配北極蝦和王笑兩位專業賽車解說的講解,能夠幫助觀眾更加全面的了解整場比賽。

如果說「全知嗨享」是 PICO 此次推出的常規視角,那麼接下來分別聚焦人、車、場地的三大獨家觀賽視角,對車迷來說可就是重頭戲的存在了。

相信每一個車迷在觀看賽車比賽時,都曾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坐進偶像的駕駛艙,看車手跑完一場比賽;而賽車手們在各種極限條件下的快速反應和敏捷操作,也是賽車運動中最令人緊張、刺激的組成部分。

在「車內沉浸」視角下,觀眾直接「坐」進了賽車的副駕駛艙位,360度環繞可以清晰看到車內構造,向前能夠直接感受賽車高速行駛狀態下的視覺衝擊,向左看去,車手油門、剎車、換擋等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可以最大程度滿足車迷觀賽時的好奇心,這也是 PICO 此次推出這一賽車節目的最大賣點之一。

然後是「經典彎道」視角。彎道是賽車比賽的難點所在,車手在彎道內的節奏和走線,通常會直接影響到接下來幾個賽段的速度表現。與此同時,彎道也是超車、卡位、碰撞等比賽精彩畫面的發生地,因此成為了許多賽道攝影師的首選拍攝點位。

這一視角由東望洋賽道中的水塘看台、葡京彎二層、髮夾彎、水塘北角彎4個彎道視角剪輯而成,觀眾在這一視角下能夠直接感受到賽車過彎時的緊張對峙。

眾所周知,自有賽車這項運動以來,賽車女郎便是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圍場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最後的「車模陪看」視角,觀眾也將站上現場主看台,與賽車女郎一起邊聊邊看整場比賽。

值得注意的是,PICO 此次也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現場聲音的場地感。不論身處看台、車內還是賽道邊,賽車由遠及近的呼嘯聲、馬達迷人的轟鳴聲、身邊車迷的吶喊聲,都能夠從耳朵不同方向傳遞進來,使觀眾能夠獲得如現實般身臨現場的觀賽體驗。

不論是面向全局的「全知嗨享」,還是另外三個獨家創新視角,作為 PICO 布局賽車觀賽領域的首次嘗試,《VR嗨享澳門大賽車》針對傳統觀賽體驗中「車手 + 車 + 操作」等核心魅力點無法同時獲取的痛點,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正在引領未來賽車觀賽步入跨越式的變革。

事實上,PICO 此次嘗試的價值不止於此。

02

VR 賽車,推動賽車文化普及的一劑「猛藥」

VR賽車始於觀賽,但放眼長久,絕不止於觀賽。其存在與發展最重要的意義體現,便是面向更廣泛的大眾群體推廣和普及賽車文化,以創新內容帶動賽車市場新的增長。

相比歐洲、日本等賽車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賽車文化起步較晚。雖然澳門格林披治大賽車早在1954年便開始舉辦,但望向大陸地區,直到1985年,賽車運動才以港京國際汽車拉力賽的形式首次進入大眾視野。

然而彼時汽車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仍是奢侈品,賽車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產物,並沒有在社會層面造成廣泛影響,港京拉力賽後來也曾因多方面原因停辦多年。直到90年代,伴隨國內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賽車運動才如雨後春筍般在這片東方土地上生根發芽;也是到了去年,我們才擁有了首位F1中國職業車手周冠宇。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賽車文化在大陸地區的普及和發展緩慢且遲鈍。想要打破這一僵局,無疑需要在賽場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之外,挖掘出更多創新的內容來刺激大眾興趣的快速增長——而這,也正是 PICO 發力布局 VR 賽車觀賽內容的一大初心所在。

類似的思路在國際市場上也有過成功案例。

美國雖然早有印地500、直線加速賽等歷史悠久的賽車賽事,但對於戰術體系更為複雜、觀賽門檻更高的F1賽事而言,在北美市場卻遲遲無法打開局面。

2017年,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完成對F1的收購後,便致力於提升其在本土市場的影響力,除了積極推動更多美國境內分站賽的落地外,他們想出的一個大招,便是聯合Netflix推出了廣為車迷熟知的《Drive to Survive(極速求生)》系列紀錄片。

如今,這一紀錄片即將推出第五季。前四季通過對車手和車隊工作人員在賽場內外的跟拍,呈現出的內容迅速拉近了觀眾與F1賽事之間的距離,也為後者在北美市場的增長提供了動力。

數據能夠說明一切。根據F1官方發布的數據,2022賽季F1賽事在美國市場的累計觀眾人次同比上漲了58%,放到前一年,這個數字也超過了40%。

與此同時,2022賽季F1邁阿密大獎賽首次舉辦,美國本土平均收視人數超過260萬,峰值更是達到290萬,大幅刷新了該賽事在美國境內的收視紀錄,而在此其中,18-49歲人群表現強勁,平均觀看人數達到73.5萬,這對於當地賽車文化的發展無疑是個十分積極的信號。

不難理解,觀賽是引領大眾深入了解賽車文化的第一步。

PICO 此次聯合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上線的《VR嗨享澳門大賽車》節目,依託 VR 技術平台領先的沉浸體驗,配合獨家視角放送、以及節目豐富的內容維度,無疑在滿足車迷觀賽需求的同時,讓普通觀眾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樂趣,引領更多人了解賽車運動,助推賽車文化在國內的普及與推廣。

不僅如此,憑藉多項前沿科技加持,以及豐富的視角和賽事信息維度,使職業車手通過節目同樣可以對比賽進行復盤,在賽道之外長期維持對比賽的感知。

我們看到,在賽後採訪間隙,多位明星車手及CTCC中國汽車場地職業聯賽營運長程廣,都分別體驗了 PICO 4 VR 一體機,並對設備及比賽的呈現效果讚不絕口。

326 RACING TEAM車手吳怡帆表示,PICO 的沉浸臨場感與賽車比賽的適配度極高,將車手的駕駛細節忠實記錄下來,不僅能讓觀眾們體驗到更為豐富的觀賽樂趣,同時這項技術也能應用到車隊及車手的賽後技術復盤會上,甚至是對手的技術特點分析、比賽技術判罰回看等多個賽事場景。

但這還不是全部。正如前文所說,觀賽是引領大眾了解賽車文化的起點,想要更進一步,親身參與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真實體驗賽車運動的高昂成本絕非大眾群體所能承受,在這一背景下,遊戲的優勢得以展現。

不論是地平線(Horizon)、索尼的《GT賽車7》,還是F1攜手Codemasters推出的同名系列,賽車競速類遊戲發展至今,其還原度和真實性越來越高。《F1》系列遊戲中的每一條賽道和賽車設置甚至都進行了1:1還原,幫助車迷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在設備範圍內體驗到真實操控賽車的樂趣。

但不論這些遊戲當下通過固定屏幕呈現出的觀感多麼真實,距離 VR 所能夠帶來的沉浸體驗都有著不小的距離。試想如果有朝一日這些遊戲大作能夠登上 VR 平台面向消費群體,勢必引發車迷群體的集體狂歡。

可以肯定的是,VR賽車在未來必將成為推動賽車文化在大眾群體普及和推廣的一劑「猛藥」。而 PICO 立足長遠的這一突破性嘗試,也將為其在接下來的內容創新之路上搶占市場先機,構建起長久的品牌影響力。

只是放眼當下,PICO 布局賽車觀賽的背後,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戰略考量。

03

布局 VR 文旅賽道,PICO 持續豐富內容生態搶占前沿市場

賽車觀賽,看的不僅僅是賽車。尤其是對街道賽而言,得益於比賽賽道與所在城市緊密的連接性,能夠讓大眾在觀看比賽的同時,更加便捷地體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從而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

拉斯維加斯大獎賽官宣於2023年回歸F1之初,氪體曾粗略估算過一座城市舉辦F1分站比賽需要花費的成本,包括需要向F1官方繳納的舉辦費、搭建看台、設置安全屏障、辦公設備和水電、以及市場營銷和組織工作等在內,大約在7000萬美元。

但僅僅是一站F1賽事門票方面的收入,就能夠給舉辦方帶回1.1億美元左右的營收,加上觀眾觀賽期間的食宿和周邊消費,收入更加可觀。

與此同時,由於賽車比賽場地覆蓋面積較大,比賽轉播畫面中的航拍鏡頭往往能夠輻射整座城市,藉由賽事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對於城市宣傳無疑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疫情後各大城市旅遊業亟待覆蘇,通過賽事所能夠直接和間接獲得的收益,絕非簡單的數字可以衡量。

而 PICO 作為 VR 頭部品牌,其多年來探索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在堅持不懈拓展和豐富著自身的內容生態矩陣。近年來,隨著文旅領域數位化進程的深入,VR 技術的獨特優勢正在逐漸展現,致力於滿足消費者的細分需求,PICO 也力求讓用戶在 VR 里享受到豐富多元的文旅內容。

此次《VR嗨享澳門大賽車》節目的上線,無疑是 PICO 在 VR 文旅賽道下的一次新的嘗試與探索,通過精心攝製與剪輯的超高清視頻畫面,為觀眾呈現 VR 看職業賽車聯賽的嶄新內容品類,帶領觀眾感受賽車運動速度與激情的同時,也進一步領略澳門這座城市的獨特風光。

在此之前,PICO 已經進行了完善的布局,憑藉強大的技術硬實力,為廣大體育愛好者帶來了更具氛圍感與沉浸感的 VR 新體驗。

卡達世界盃期間,PICO 就打造了充滿世界盃主題氛圍的 VR 虛擬互動觀賽場景,超沉浸的大屏、豐富的互動玩法、以及親臨現場般沉浸的體驗,讓「上 PICO 看世界盃」成為了很多球迷的觀賽首選,在用戶群體內獲得了大量好評。

此後,PICO 也上線了《VR嗨逛中國摩托車博覽會》,邀請車迷以 VR 視角一同嗨逛機車世界。

不僅是體育領域,自 PICO 4 正式發布以來,PICO 已經聯手一眾歌手、藝人,打造了王晰「圖景」 VR 音樂會、PICO 鄭鈞「WeAre」VR 私人暢聊會、PICO 汪峰 VR 奇幻音樂漂流記、MAS國際齊舞大賽等一系列 VR 演出。

憑藉 VR 技術加持下更為細膩、廣闊的畫面呈現,VR 能夠打造出相比線下更加具備想像力的舞美效果,也讓觀眾不必特意奔波便能夠近距離接觸偶像,為用戶帶來沉浸式視聽享受的同時,也開創了技術與內容相依託的線上演出新紀元。

但回頭來看,不論是體育觀賽、還是 VR 演出等創新形態的文旅內容開發,PICO 這一系列探索與布局的背後,最終都指向一點——持續為消費者打造更加豐富和完善的內容生態體系。

而這,也正是 VR 設備得以走向更為廣泛的大眾消費市場,維持用戶粘性,保持品牌活力、搶占市場前沿陣地的根基所在。

未來已來。VR 平台的入局,為大眾未來進行體育觀賽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打開了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

而伴隨著 VR 技術面向人們日常生活的進一步滲透和普及,大眾消費者距離自己的第一台 VR,也已經近在咫尺。

《VR嗨享澳門大賽車》四大獨家視角,你最喜歡哪一個?對於 VR 賽車未來發展,又有怎樣的期待?

歡迎在文末留言一起分享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