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以皇帝年號為名

範敬貴 發佈 2023-01-01T02:35:44.480386+00:00

這不僅是生於寶應的人想弄清緣由,只要熱愛寶應的人,對寶應感興趣的人,都饒有興趣地想了解寶應縣名的由來。

寶應,有一個十分美好的縣名。寶應的縣名是怎麼來的呢?這不僅是生於寶應的人想弄清緣由,只要熱愛寶應的人,對寶應感興趣的人,都饒有興趣地想了解寶應縣名的由來。

寶應是五帝之一堯的出生地。自秦朝起境內首置東陽縣,後歷經更迭,曾設為射陽、平安縣,到了隋代初期統一為安宜縣。明萬曆《寶應縣誌》載:「寶應以唐上元三年(762年)獲定國寶,更安宜縣為寶應縣。」

據傳:「隋末,安宜故城毀於戰火,後又被洪水淹沒,泥沙掩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唐統一天下後,寶應境內仍設置安宜縣。621年,縣治遷到白田。白田,最初是個不知名的小村莊,東漢陳登開鑿夾耶渠,經過這裡,後來沿河兩岸修築圍垻,形成一片圩田,『白田』之名應運而生。隋唐大運河經過這裡,到唐初,這裡已是風景優美的集鎮,被稱為安宜勝地。此時,白田農業發達,農村養蠶業,城內繅絲業也較為發達;商業也已較繁榮,運河中漕舶商舟往來,帆檣如林;十里隋堤熱鬧非凡,堤上人挑車載,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唐開元盛世,白田鎮日益興盛,沿河兩岸店鋪商號門庭若市,街巷庭院雅苑,寶剎廟宇遍布城鄉。水陸交通要衝的地理位置,使白田鎮迅速發展,成為江淮之間各種商品和物產的一大集散地。」

寶應因交通便捷,集鎮繁華,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來觀光旅遊,他們在此留連往返,縱情放歌,用詩歌記錄了寶應的的繁榮景象和市井生活。


最有名的當然是李白。史料記載:「公元739年,李白三十九歲,正是他詩歌創作繁榮時期,他挎著寶劍,騎著寶馬,騎到白田,風度翩翩,寫下了《白田馬上聞鶯》一詩: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驅東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這首詩的大意是:「黃鸝啄食著紫色的桑椹,在五月的夏日下躲在茂密的桑葉里歌唱。我外出不記時日,還以為正是春天。蠶已經老了,要吐絲了,我仍然在外奔波;白田的女人們已經開始繅絲了。聽到這繅絲的聲音就想起妻子,趕馬跑快些,免得聽著傷心;摸摸心臟,痛心啊!」


傳說:「李白在陰曆五月來到白田,誤以為是陽春三月,黃鸝歡唱,白田繅絲,從側面反映了白田繁忙熱鬧的農事生活。李白曾三次來過白田。在寶應結識的朋友甚多,詩酒流連。在與寶應朋友告別時,不知是在城裡哪一家酒店,他醉醺醺地寫下了那首《贈徐安宜》:『白田見楚老,歌詠徐安宜。制錦不擇地,操刀良在茲。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浮人若雲歸,耕種滿郊岐。』」


史料記載:「曾任安宜尉的唐代詩人儲光羲在《大酺得長字韻》有詩云:『十里次舟楫,二橋通往來。』李嘉佑(《送皇甫冉往安宜》、《白田西憶楚州使君第》)韋應物(《將發楚州經寶應訪李二忽於州館相遇月夜書事因柬李寶應》)、劉長卿(《過安宜張明府郊居》、《送沈少府之任灌南》、《赴楚州次白田途中阻淺張南史》)、溫庭筠(《過陳琳墓》)、權德輿(《雜言賦得風送翟秀才歸白田》)」諸多詩人用詩歌記錄了寶應繁華的市井生活,可見當時寶應的繁華景象。


《志編》記載:「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北方陷入動盪之中,寶應所處區域局勢相對穩定,農業發達,為唐王朝軍隊提供了大量物資,為王朝最終剿滅叛軍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元761年,尼姑真如,寓居安宜。一日,真如夢中遇見玉帝取出『八寶』,並一一向她介紹道:『一寶為如意珠;二寶為紅靺鞨;三寶為琅玕珠;四寶為玉玦;五寶為玉印;六寶為皇后採桑鉤;七、八寶為兩柄雷公石斧。此『八寶』置於日下白氣貫天,放於暗室耀如明月。』並旨意『交給皇上,以鎮邪逆,兵革可息,亂世可清』。當年,真如進京,將八寶獻於唐肅宗,不久,肅宗病逝,代宗李豫繼承皇位。不久,安史之亂平息,唐代宗視為『定國之寶,得寶瑞應』,於是改年號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762年),升楚州為上州,改安宜縣為寶應縣。」寶應,以皇帝年號為名,這是歷史上十分罕見的,這是寶應人的驕傲。


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唐朝八寶舊址被發掘出來,時任知縣的岳東升為昭示太平,修建八寶亭,並重修碑記,以紀念真如得寶之事。老八寶亭位於安宜鎮縣南街,1996年被拆毀,現存明嘉靖30年殘碑及道光、民國年間修亭石刻碑記,後移置於縱棹園內。」

1983年新建的八寶亭,趙朴初先生書寫的餾金大字「八寶亭」赫然醒目。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聞理書屋及志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