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朱炳仁壓軸大展|一展遍覽中華7000年

朱炳仁 發佈 2023-01-03T08:44:34.492711+00:00

難以想像,凝萃著中華文明上下7000年的銅藝珍品竟能共聚一堂。12月22日,在上海梅龍鎮廣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以」中華正脈」為主題,用一場與眾不「銅」的藝術展,與觀者一起了解與探尋「華夏大地,何以中國」。


難以想像,凝萃著中華文明上下7000年的銅藝珍品竟能共聚一堂。12月22日,在上海梅龍鎮廣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以」中華正脈」為主題,用一場與眾不「銅」的藝術展,與觀者一起了解與探尋「華夏大地,何以中國」。



朱炳仁在介紹本次展覽中說道:「歷史常常令我著迷,但我想,在帝王將相之外,我們是否可以看到它的另一面?



銅,作為金屬界元老級的「人物」,銅文明之「光」照耀中國數千年之久,承載了中華文明一個「童年」的歷史厚度。從河姆渡到夏商周、元明清,直至新時代,它始終流淌在我們的民族血液里,或奔騰、或潺潺,生生不息。



「我是一名打銅匠,大家常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致興替』,既如此,何不用『銅』來一次尋根溯源?」器物有形,美物有態,以有形之物觸摸歷史的印跡,於是,「中華正脈」誕生。



此次展覽,用「銅」——這一被人類最早使用又極具藝術表現力的金屬為「剖面」,在時間的刻度下,以中國歷史不同時段的文化特點為坐標軸,用多元化的創作手法展現中華文明脈絡的當代創新,也詮釋出一個中國匠人極致的「工匠精神」。



近100件展品,堪稱朱炳仁40年藝術生涯創作的精華代表。它們以微縮建築、壁畫、空間裝置藝術、生活用器等不同形態呈現,在視、聽、觸等多感官交互中,沉浸式漫步展廳,就如同跨越中華文明七千年的滄桑歲月。



「禮玉之邦,器載政道」,為信仰而生,象徵天圓地方的良渚玉琮,化為「銅琮」再現。漢闕,這一有石質「漢書」之稱的古建「活化石」,也在展廳里「拔地而起」。置身其中,仿佛照見兩千年前大漢盛世的威儀氣象,又不禁讓人發出「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興衰之嘆。


歲月更迭,「只此一卷,只此青綠」的《千里江山圖》銅壁畫也「靜臥」在大廳中,看著它,好像穿越千年,與王希孟面對面「對話」。不久前,這曲錦繡河山的華麗樂章,也被朱炳仁安置在新開幕的杭州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裡,成為德壽宮的「網紅」打卡點之一。



不斷印入眼帘的,有從敦煌莫高窟踏雲而來的「九色鹿」,「湖山再造、盛世新顏」杭州雷峰塔,還有王羲之《蘭亭集序》、郎世寧《乾隆八駿》、常玉《青花盆與菊》……在800平方米的空間內,展品令人應接不暇,驚艷到在場的每個人。




朱炳仁強調,此次展覽並非一次視覺藝術的集錦,而是強調作品背後的文化意義與精神價值。非遺銅雕技藝,將歷史無形的資源、典故,通過「創新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傳統文化生命力,與這個偉大的時代「交相呼應」。



「我們要向世界講好一個立體的、生動的中國故事」,朱炳仁說。這是一位國大師對銅雕傳承的文化使命,也是「中華正脈」展在滬首展的初心。展覽寄望與更多觀者建立聯繫,循著銅的蹤跡去了解每個時代的「風雲際會」,進而感悟歷史,傳播文明。



在這裡,一個身「披」銅衣的東方正向我們走來;在這裡,每一件作品化為可觸摸的具象,它們所發出的吶喊與回音,都將被歷史「聆聽」。在這裡,讓我們銘記自己從何而來,更會告訴我們,又往何而去……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2月21日,其中種種奧秘與珍奇,等你來一探究竟。



中華正脈——朱炳仁非遺銅雕藝術展

主辦單位

上海東浩蘭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杭州朱炳仁銅藝股份有限公司

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承辦單位

上海梅龍鎮廣場

時間

2022年12月22日-2023年2月21日

地點

上海梅龍鎮廣場4樓425-42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