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觀察:智能駕駛六大派陷入混戰,誰能勝出?

功夫auto 發佈 2023-01-04T00:52:00.567854+00:00

在2022廣州國際車展上,哪吒汽車的新旗艦車型哪吒S總算亮相了。這是一款基於最新的山海平台打造的車型,最長續航可達1160km,配備了2 顆雷射雷達,聲稱後續可實現 L4 級智能駕駛。

在2022廣州國際車展上,哪吒汽車的新旗艦車型哪吒S總算亮相了。這是一款基於最新的山海平台打造的車型,最長續航可達1160km,配備了2 顆雷射雷達,聲稱後續可實現 L4 級智能駕駛。

不過最令人意外的還是它的智能駕駛方案,高端版本用的是華為的技術平台,普及版本則用的是的雙TDA4平台。相比蔚小理們清一色的英偉達+地平線,哪吒這家新勢力選擇了完全不一樣的方案。

遍觀廣州車展,會發現智能駕駛的「六大派別」都已入局。既有Mobileye這樣的老牌霸主(德州儀器算是平替方案),也有英偉達、華為這樣的新貴,高通這樣的「跨界者」。當然,像地平線、黑芝麻、億咖通這樣的國內晶片企業也在崛起。

這些公司各有什麼樣的特點?它們誰的實力最強?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老霸主Mobileye,輸在保守?

提起智能駕駛,ADAS之王Mobileye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它在2004年推出了180nm工藝的第一代晶片EyeQ1,隨後就開始在這一領域刷屏。

2008年實現車道偏離預警(LDW)和交通標誌識別(TSR);2009年實現自動緊急制動(AEB);2010年實現前方碰撞預警(FCW);2013年實現自動巡航(ACC),可以說早期Mobileye的發展史,基本可以等同於國際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

Mobileye的優勢在於高效與通用性,它只用一顆攝像頭和一枚晶片就能實現這些功能。車企也只需要採購一個Mobileye技術包,就能適配車輛的L2級智能駕駛系統。不管是BBA,還是特斯拉、蔚來,早期也都採用過Mobileye的技術方案。

但隨著高階智能駕駛時代的到來,更多的強手入局,Mobileye的攝像頭視覺路線不斷遭到質疑。再加上Mobileye一直堅持「黑盒子」路線,即大多數車企採用同一套方案,並不利於高端定製,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車企邊緣化。特斯拉和蔚來都先後「拋棄」了Mobileye,選擇了其他的技術路線。

如今還在用Mobileye的一線車企,大概就只有極氪了。畢竟Mobileye的優勢還是有的,對於晶片算力的應用堪稱完美,而且穩定性相當不錯,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2)新貴英偉達,算力即正義?

如果說哪家企業給了Mobileye致命一刀的話,那英偉達絕對榜上有名。它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崛起,可以說直接動搖了Mobileye的霸主地位。

相比於Mobileye的黑盒子技術路線,英偉達的特點就是極度開放。企業幾乎只提供晶片以及相應的工具,其餘的方面車企可以自由「定製」和發揮。

作為顯卡領域的霸主,英偉達在智能駕駛領域展露頭角,靠的就是小鵬汽車。2020年,搭載了英偉達車規級Xavier晶片的小鵬P7橫空出世,光論算力是當時Mobileye EyeQ4的12倍。靠著這枚晶片,小鵬P7實現了ACC+LCC(自適應定速巡航&車道居中保持功能),實現了城市快速路和高速的智能跟車。

隨後小鵬與英偉達的合作更加深入,搭載了具備508TOPS算力的Orin X(小鵬G9),實現了XPILOT4.0。

如今蔚小理、威馬這些新勢力,幾乎全部成為了英偉達的擁躉,這也讓英偉達成為了智能駕駛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優點是大家群策群力,確實發展的快,英偉達下一代的智能駕駛晶片算力已經提升到了2000 TOPS。缺點是將晶片價格炒到了天價,據說現在單顆Orin X的價格已經達到了400美元。

因此車企們也開始不斷尋找「替代」方案,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保障供應鏈安全。

(3)地平線,國產之光?

而地平線似乎就是那個「替代者」,它已經在多家車企成為英偉達的「備胎」。

2019年地平線宣布量產首款車規級智能晶片征程2,隨後推出了 自主研發的AI 晶片工具鏈 Horizon OpenExplorer,以及全新的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台。這個動作基本是copy的英偉達,即提供全套的工具和基礎技術平台,而車企在其中「繪畫」即可。

征程2匹配了長安UNI-T、奇瑞螞蟻、廣汽傳祺GS4 Plus、思皓QX等多款車型,取得了不錯的口碑。

隨後地平線推出征程3,搭載到了2021款理想ONE上,取代了2020款理想ONE所採用的Mobileye EyeQ4晶片。從結果來看,理想這樣做既降低了成本,效果也相當不錯。隨後的理想L8、小鵬G9,普及版本也選擇了地平線的晶片。上汽、比亞迪、一汽紅旗等國內一線品牌,也已確認將在新車上搭載征程5。

當然了,最近地平線最大的新聞,還是與大眾的「聯姻」。今年10月份,大眾旗下軟體公司CARIAD與地平線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後續為大眾的智能駕駛服務。為了促成這次合作,大眾掏了足足2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

靠著「平替」英偉達,這家國內車企已經漸漸找到了門道。

(4)華為的隱憂,依然是晶片封鎖?

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晶片公司之一,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也是絕對的大拿。

早在2020年,華為就發布了MDC 210與MDC 610。其中MDC 610可以提供160TOPS算力,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隨後華為又發布了MDC 810,算力達到400TOPS,可以支持實現Robotaxi L4-L5自動駕駛。

華為與車企的合作也相當成功,與吉利、紅旗、東風、江淮等車企的合作很早就展開了。與賽力斯、北汽、長安的合作,則將華為的聲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與其他晶片OR智能駕駛企業不同的是,華為提供的是從雲端到終端全套的駕駛解決方案,甚至還有地圖資源。

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在晶片領域一直非常低調。只有深度合作才能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單純像英偉達們一樣提供晶片和工具,並不能滿足華為的需求。

如果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硬體、有技術、有體系的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上限可能會非常高。或許已經「一統江湖」了,可惜沒如果。

(5)急於破局的高通,求存的黑芝麻們

除了前面幾位「大拿」之外,其實智能駕駛領域還有不少新玩家,其中首當其衝的,應該還是晶片領域赫赫有名的高通。

大家都知道高通在消費電子領域非常厲害,據說每賣出一台小米手機,高通就要賺走300元,而小米則只賺50元。其實在汽車領域高通也很厲害,其驍龍8155智能座艙晶片,已經成為了車企的「標配」。但在智能駕駛領域,高通也是一個「初學者」。

此前高通已經推出了全新的Snapdragon Ride平台,這款晶片將中央計算晶片(SoC)、Car-to-Cloud服務平台以及計算機視覺晶片集合到了一起,相當於一款晶片就能解決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兩個方面的需求。這款晶片首搭在了摩卡PHEV上,已經能實現城市NOA,即基於用戶設定的導航路線完成從A點到B點的智慧領航輔助駕駛。

但從廣州車展來看,這套系統的普及依然沒有那麼迅速,也許高通還要加把勁。

而在地平線之後,黑芝麻、億咖通等國內智能駕駛企業也在崛起。億咖通背靠吉利,目前在智能座艙領域已經有不錯的表現。在智能駕駛領域也走的全棧自研的路線,從感知規劃,到控制執行,再到數據優化一把抓。雖然目前的實力尚屬一般,但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智能駕駛的廣闊藍海仍在,這些企業依然有機會。

(6)功夫拍案

在智能駕駛的賽道上,國內企業與國際巨頭們開始了激烈的競爭。既要試圖取代老霸主Mobileye,也要提防新貴英偉達的崛起,還要防止高通這樣的巨頭「猛龍過江」,所面臨的壓力確實非常大。

但中國坐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元素和本地化研發合作本身就是智能駕駛領域的絕對重點,國內車企在這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大家覺得誰會勝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