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變形驅動冶金製備Cu-碳納米管集電體,用於鋰金屬電池

材料分析與應用 發佈 2023-01-04T16:10:49.321549+00:00

成果簡介可充電的無陽極金屬鋰電池(AFLMB)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有利於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成果簡介

可充電的無陽極金屬鋰電池(AFLMB)具有更好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有利於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本文,哈爾濱工業大學黃永憲教授團隊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Cu-CNTs current collector fabricated by deformation-driven metallurgy for anode-free Li metal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提出了通過變形驅動冶金(DDM)技術實現的多壁碳納米管增強銅基複合材料(Cu-CNT),以恢復AFLMB中集電器(CC)的親鋰性。

基於嚴重塑性變形原理,實現了具有大量晶界和斷裂CNT均勻分布的細粒Cu CNT,因為CNT抑制位錯滑動和晶界遷移。具有低尺寸分布梯度的細粒度Cu-CNT中的晶界由於其較高的無序度和活性狀態而提供了理想的成核位點。斷裂的CNT表現出優異的親鋰性,其用於鋰離子插入的層狀結構有助於均勻的鋰沉積。由Cu-CNTs CC與2 2 vol.% CNTs組裝的半電池顯示出先進的循環穩定性,在1.0 mA·cm−2下500次循環後,平均庫侖效率為97.8%。具有LiFePO4陰極的全電池在0.5℃下100次循環後具有69.4%的優異容量保持率。這項工作為製造CC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以實現AFLMB未來應用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圖文導讀

圖1. 製備過程的示意圖:(a)DDM方法的示意圖。(b) 銅箔和Cu-CNTs材料表面的Li沉積過程和形態的比較

圖2. Cu CC的成分和結構表徵

圖3。在DME/DOL(1:1 v/v)中,以3.0wt.%LiNO3為電解質,在1.0mA·cm−2下,使用1M LITFSI的無陽極Li||Cu半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圖4. 銅箔(a-c)、Cu-0CNTs(d-f)、Cu-2CNTs(g-i)和Cu-5CNTs(j-l)在電流密度為1.0 mA‧cm-2,以不同倍數循環3次後,鋰的成核和沉積形態的SEM圖像對比。

圖5. (a) 在1.0 mA‧cm-2的條件下,用1M LITFSI在DME/DOL(1:1 v/v)中與3.0 wt.% LiNO3作為電解質記錄的Li||Cu-2CNTs循環伏安圖。

(b) 電化學阻抗光譜(EIS)測量的等效電路。

(c) 循環後在1.0 mA‧cm-2電流密度下分別對銅箔、0CNT鋰、2CNT鋰和5CNT鋰半電池進行EIS測量。

圖6. 室溫下用1M LITFSI在DME/DOL(1:1 v/v)中以3.0wt.% LiNO3作為電解質的無陽極Cu||LFP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小結

通過DDM提供的嚴重塑性變形,成功製造了具有穩定循環性能的Cu-CNTs CC。親鋰的CNTs均勻地分布在Cu基體中,以釘住位錯並抑制晶界的遷移。它有助於形成具有低分布梯度的細小晶粒,這有利於提供更多的Li成核點。由Cu-2CNTs組裝的半電池顯示出均勻的鋰沉積形態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1.0 mA‧cm-2下循環500次後平均CE為97.8%。Cu-2CNTs||LFP的全電池在0.5℃下循環100次後表現出69.4%的出色容量保持率。

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2.12.07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