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的中場故事

人生望遠鏡五彩紛呈 發佈 2023-01-06T07:05:57.227738+00:00

生命是流動的,最大的智慧是去面對它和接受它。先是王家衛導演的劇集《繁花》發布預告,胡歌一襲黑色大衣,從上海灘旖旎閃爍的燈光里走來;

生命是流動的,最大的智慧是去面對它和接受它。

|作者:余馳疆

(本文刊登於《環球人物》雜誌第484期)


終於,又一次見到胡歌——在2022年的尾聲。先是王家衛導演的劇集《繁花》發布預告,胡歌一襲黑色大衣,從上海灘旖旎閃爍的燈光里走來;緊接著主旋律熱播劇《縣委大院》播出,兩集後收視率「破二」,胡歌又為自己的「角色庫」增添了基層幹部的履歷。

之所以是「終於」,因為上一次胡歌如此曝光,還得回到3年多前的金雞節,他帶著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接受了人民文娛的專訪。

那次,胡歌與記者聊到表演之路的不同階段:二十幾歲時,他渴望的是一種突破、一種轉變,「我演藝經歷的前10年,處在一個相對比較偶像的階段,花了很多力氣,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真正的演員」;三十幾歲時,他想領悟的是更廣闊的生活哲學,「人生是有很多種可能的,你在某一個路口選擇了拐彎,也許會帶你去另外一片天地」。

如今,胡歌來到了40歲的門檻,記者們都很應景地問:「不惑了嗎?」他也總是笑笑回答:「雖然我四十了,但是並沒有不惑。」

近20年的行業磨練,體會過轉型之難,也柳暗花明迎來高光。在人生的中場,胡歌對表演、對生活依然充滿疑問,他對人民文娛記者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覺得壓力更大、煩惱更多了。」

在他看來,40歲仍是一個起點,過去的經驗和收穫未必適用於未來。




現實主義題材的魅力

《縣委大院》是胡歌與導演孔笙時隔8年後的再度合作,許多網友調侃劇中的「梅曉歌」,是為了致敬《琅琊榜》中的「梅長蘇」——這叫「梅開二度」。就連胡歌自己都有所懷疑,偷偷跟編劇求證,只得到「純屬巧合」的答案。

的確,從人物上看,梅曉歌不僅與梅長蘇截然不同,與胡歌以往的角色也無重合。他用3個關鍵詞總結了角色特點:臨危受命、將心比心、破釜沉舟。

· 電視劇《縣委大院》劇照,胡歌飾演臨危受命的光明縣縣長梅曉歌。

危,是指一個又一個「坑」。《縣委大院》的故事發生在一座人口38萬的內陸小縣城——光明縣(虛構)。縣委財政緊缺,縣城基建破敗,招商引資、扶貧攻堅、產業發展均困難重重。上任縣長因為數據造假東窗事發被撤職。梅曉歌就是臨危受命接手了這樣一個爛攤子,由此開啟了基層幹部「闖關記」。

將心比心,是梅曉歌的工作方法。劇里,梅曉歌最常出現的場景,要麼是開會時和同事對話,要麼是在走訪中與群眾對話。看似不起波瀾的場面,實則最考驗表演尺度,少一分則平淡無味,多一分則突兀尷尬。受制於疫情,胡歌沒能在開拍前進行充分的實地體驗,只能竭盡所能搜集關於基層的各種資料,每天向編劇和顧問請教。

基層幹部的韌勁,並不一定只體現在危難時刻的力挽狂瀾,高壓下一段看似雲淡風輕的吃飯戲反而更深入人心。背負上億窟窿,梅曉歌啃著包子,一句「再大的事,飯也要吃」,入駐網友表情包圖庫。基層幹部的辛苦,不一定只來自深夜挑燈的背影,一個身形的細節反而更有說服力。

「梅曉歌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阻力,他對家人、對愛人也有很多的虧欠,我在塑造時會適當加入一些無力感,在形體處理上有一些疲憊感。」

· 電視劇《縣委大院》劇照,胡歌飾演臨危受命的光明縣縣長梅曉歌。

有時,角色也會反哺胡歌的內心世界。梅曉歌的出場就是跑步戲,胡歌在繞著操場一圈又一圈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破釜沉舟」需要的毅力和韌性,「好像這段路程是沒有終點的」。

孔笙導演的風格,一向是給演員留足空間:場景、機位等細節都設置得精益求精,剩下便是等演員一氣呵成的表演。《縣委大院》大部分戲都是如此,唯有開會戲,是胡歌和孔笙最常探討甚至有分歧的部分。比如一場梅曉歌在市里受到批評後回縣傳達會議精神的戲,胡歌希望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孔笙則要求他展現出魄力和決心。「這場戲我們討論了挺長時間,印象特別深。」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現實主義題材的魅力,不僅要基於劇本,還要基於現實和邏輯,只有不斷摸索和探討,才能展現出「開會的智慧」。

《縣委大院》前期的重頭戲,是梅曉歌與村幹部開「遷墳動員大會」。城關鎮的水源地保護拆遷遇上村民祖墳,困難重重。梅曉歌在會上的微表情變化耐人尋味,柔和、痛心、堅定……直至最後站起來向眾人深深鞠躬。

「彎下腰的那瞬間,我心裡有東西在翻湧,也是在那場戲,我正式走進了梅曉歌的世界。」胡歌說,「塑造這個人物,讓我重新認識了基層幹部。我對這一群人充滿了敬意」。



繁花一夢

如果說《縣委大院》是一次現實世界的體驗,那麼《繁花》對胡歌來說就像一場五光十色的如夢之夢。

「好像自從演了話劇《如夢之夢》以後,就經常講到夢這個詞。無論是話劇還是影視作品,都是在帶領觀眾走進一個夢的世界。」

· 話劇《如夢之夢》劇照,胡歌在其中飾演「五號病人」一角。

30歲,胡歌在最迷茫時遇到了《如夢之夢》,繼而選擇暫緩影視工作,回到舞台;40歲這一年,他又帶著《繁花》出現在大眾面前。

《繁花》是作家金宇澄2012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描繪了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上海以及上海人的滄海桑田。這部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一直備受關注,但也讓改編者望而卻步:極具上海特色的文字講述,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法,情感暗涌與時代浪潮交織的氛圍,都是影像難以表現的。

2019年,王家衛宣布將改編《繁花》為劇集,製作歷時3年。如今,這部劇被許多人列入必看名單。

胡歌飾演的男主角阿寶,在小說中有著上海男人特有的細膩與溫柔,而劇版的阿寶,更多了一份傳奇性,是七八十時代的上海縮影。「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不服輸、不甘心,看到想要努力改變命運的勇氣和決心」。

對於胡歌來說,《繁花》能與他的童年時代、少年時代直接相連。胡歌的童年是上海弄堂里的煙火日常:隔壁阿姨八寶飯的香味,婆婆搖椅嘎吱嘎吱的聲音,還有父母嚴厲教育的場面。

胡歌形容自己從小性格像貓,內向、膽小、敏感。父母為了鍛鍊他的膽量,帶他去考上海電視台的「小熒星藝術團」,結果他從3萬人里脫穎而出,成了一名小主持人。接下來拍廣告、上電視,一路考到上海戲劇學院,大二時便被公司簽下,沒多久就因《仙劍奇俠傳》一炮而紅。

現在回想起來,那的確是無憂無慮的時光。「所以拍《繁花》時,我經常感覺又回到了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讓我一直沉浸其中,作為夢中的一員,我是真的不太願意醒過來。」一場夜戲,阿寶睡不著,出門坐上夜宵公交吹吹深夜上海的風,「超大容量的巨龍公交車,還有車上標誌性的香蕉座,很多小時候的回憶湧入腦海」。

與王家衛的合作是另一個夢想變為現實的故事。「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王家衛導演一直是我心目中大神一般的存在。沒想到有一天會出現在他的作品裡。」胡歌印象最深的是開拍前的籌備階段,王家衛找了很多年輕電影人幫忙收集上海方方面面的資料。一次會議,主題是劇中非常重要的場景——思南路。

思南路是幾位主角的主場,也是他們的少年時代。阿寶在這裡結識了好兄弟滬生,兩人的關係發散出整個故事的走向;阿寶也在這裡遇見初戀蓓蒂,兩人坐在屋頂上,「瓦片溫熱,黃浦江船鳴」。

因此,王家衛對思南路尤其重視,他率先在會上提問:「思南路有多長?有多寬?」很多人脫口而出。

接著他又問:「從這個路口到那個路口,又有多長?」大家開始拿出手機搜索,零星給出了答案。

最後他又問:「阿寶自己從這個路口走到那個路口,需要多長時間?阿寶和蓓蒂兩人一起走,又需要多長的時間?」難倒了眾人。

反覆提問中,胡歌自動腦補了許多阿寶的畫面和心理動機,好像他真的走在了思南路上。「很多人說導演喜歡拍走路,喜歡拍背影,其實那並不是在浪費時間、浪費膠片,他都是在幫助演員慢慢地走進角色。」



不想活在別人的語境中

從《南方車站的聚會》到《縣委大院》《繁花》,3年時間,除了偶爾客串,大眾很難見到「明星」胡歌。因此,媒體也總喜歡用「失蹤人口」來形容他。

「我並沒有刻意減少工作量,還是挺勤勞的。我也沒有失蹤,不是失蹤人口,可能是流動人口。」胡歌說。

他把時間留給了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閱讀。這是他為自己找到的精神出口,直至今日。

「我看書最多的時候應該是2007年復工之前吧。那段時間比較迷茫,也沒有工作,需要在精神層面找到一些指引,讓自己走出低谷和困境。」

《偽裝者》《琅琊榜》連續爆紅後,他再次來到密集曝光的時刻,全年無休地工作、宣傳、採訪、領獎,沒看一部電影,沒讀一本書,甚至和家人約好的聚會也沒有實現一次。「我好像只是吃飯、睡覺,每天一起床化妝,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語境裡、別人的世界裡、別人的思維里。」

於是,他又給自己放了一個假,看書、放空,盡情體驗生活。

前兩年,胡歌無償給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配音,片名就是他最想表達的東西。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海報以及胡歌為其配音的劇照。

萬卷書之外,胡歌還有萬里路。2013年,他留起鬍子,戴上帽子,把自己流放到西北,成為長江源環保公益行的志願者。白天徒步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上撿垃圾,晚上和其他志願者圍著篝火席地而坐,吃大鍋飯、睡硬板床,網上流傳出來的都是滿臉風霜的照片。

「表演簡單來說就是兩方面,一個是感受,一個是表現。可能我們在學校里學得更多的是表現,是一種技術;而感受它需要的是人生的閱歷和相當的文化底蘊,這兩點對於演員來說是缺一不可的。」萬卷書和萬里路,都是他表演訓練的重要滋養。

· 2013年,胡歌到青海格爾木展開環保公益之旅。

前段時間,胡歌去看了老同學袁弘主演的話劇《弗蘭肯斯坦》,深受感動。看劇時,他想起曾經和同學們在舞台上摸爬滾打的畫面,各自進入行業從零開始的奮鬥,還有四十歲後回歸舞台尋找嶄新自我的感動。

「我不是很喜歡給一個年齡段下定義,不一定非要在某個時刻立目標。在我看來,生命是流動的,最大的智慧是去面對它和接受它。」

有時候,接受困惑,就是找到不惑的第一步;回到起點,就是到達終點的必經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