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郊」到市中心:越來越有中國思維的山姆

雨後天晴斜陽下 發佈 2023-01-13T07:40:07.825701+00:00

最近路過蕭山高教園區一帶,目光很難不被一個巨大的紅色LOGO所吸引,上面是一個醒目的英文標誌:Costco。那就是杭州在建的開市客,已經建得七七八八,大概再過大半年就要開業了。也就是說,在山姆之後,杭州很快又要多一家倉儲式的大型商超,這也是整個浙江省內的第一家。

最近路過蕭山高教園區一帶,目光很難不被一個巨大的紅色LOGO所吸引,上面是一個醒目的英文標誌:Costco。

那就是杭州在建的開市客,已經建得七七八八,大概再過大半年就要開業了。

也就是說,在山姆之後,杭州很快又要多一家倉儲式的大型商超,這也是整個浙江省內的第一家。

算上它,杭州已經有四家這樣的倉儲式大超市,它們的到來,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

但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些會員制的大商超,正在怎樣融入中國市場,又激發出了多少商業活力?


山姆和開市客都是來自美國的大型商超,它們擁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倉儲式,把倉庫和賣場合二為一;二是會員制,需要成為會員才能進入和購買。

杭州第一家開市客還沒有開業,大多數人對它也就沒什麼感知。

但山姆店已經有三家,分別在西溪、丁橋和奧體,從它的布局與開店模式上,是能感受出一些變化的。

☝山姆奧體店實景丨拍攝:鄒虹

山姆西溪店早在2013年初就開業了,整個賣場嵌在了西溪印象城裡面,成為購物中心的一部分。

別看現在的西溪已經是市中心的一部分,未來科技城也城市感滿滿,但十年前的西溪只是城西人的西溪,未來科技城更是一張白紙,連阿里巴巴總部都還沒有搬過去。

為什麼山姆會開在「遙遠又荒蕪」的未來科技城?

這就是這家來自美國的商超最初的選址邏輯——開在郊區。

位於美國的所有山姆店,幾乎都開在城郊結合部,這很符合美國的城市情況,地廣人稀,大部分家庭都開車出來一次性採購很多生活用品。

所以當它來到中國,也用美國郊區思維來選址,當時看起來有點偏的西溪店,反而很符合山姆的選擇。

但如果現在再來審視一下山姆的布局,你會發現,過去三年裡,它的美國郊區思維正在發生改變。


2020年12月,山姆在杭州的第二家店開業,位於居住人口密集的丁橋。

這家山姆由西子國際引進,就落在西子智慧產業園內,緊挨著丁蘭廣場,不遠處是丁橋天街。

☝位於丁橋的山姆店丨拍攝:王德正

若論資源濃度與居住密集度,這家山姆店的選址,必然要好過七年前的西溪店,至少在位置上,算得上是一個區域的中心。

丁橋山姆店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是開在購物中心裡的,而是嵌在產業園區里。

這其實給很多產業園打開了思路:如果能引進一家像山姆這樣的商超,不僅可以把產業園靈活運用起來,也給整個區域增加了一個很實用的生活配套。

畢竟,產業園這樣的建築形態,非常匹配山姆的倉儲需求。

當然,位於奧體的山姆店,依然是開在購物中心裡的,也就是奧體印象城。

從這家山姆店身上,可以感受到山姆的「市中心思維」更明顯了——

本身位於城市中心,覆蓋了奧體、濱江區、南星橋等一眾市中心板塊,和八年前的西溪店選址邏輯已經完全不一樣。

其實不止杭州,最近三年內,中國其它很多城市的山姆店,都從遠郊開進了市中心。

同時運用國內非常發達的外賣配送物流系統,很好地契合了中國家庭對優質商品的購買力。


有一組數據挺值得回味的,是關於沃爾瑪的。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山姆的母公司是沃爾瑪,這家來自美國的零售巨頭公司,早在1996年,就把旗下的兩款零售店開進了中國。

一個是購物廣場店,一個是山姆會員店,這20多年裡,它們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曲線。

從1996年之後的很多年裡,沃爾瑪購物廣場店在中國每年新增20家,最多時開到過420家店;而山姆到2019年時,才開了20多家店。

但就在過去3年裡,沃爾瑪購物廣場店平均每年關店20家,山姆店卻每年增加5到7家。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逆轉?原因有很多,但一定和山姆迎合了中國市場有關。

光從選址布局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它及時切換了思維,去融入我們這座城市的商業需求。

☝位於奧體的山姆實景丨拍攝:鄒虹

但要說山姆的「中國化之路」,好像還只是開始,因為在很多維度上,它貫徹的依然是美國模式。

最典型的,就是地面停車位。

目前杭州三家山姆超市,全都帶有一個地面停車場,即便核心如奧體店,依然配備了一片露天的停車位。

這對講究土地集約利用的中國來說,多少都有點浪費。

其實不論是山姆還是開市客,本身就是占地面積比較廣的賣場,這放在地廣人稀的美國倒沒問題,但進入中國後,還得注重每一寸土地的複合利用。

包括在一些硬體配套上也不夠中國化。

就拿付款區來說,但凡人流量稍微大一點,自助付款區就不夠用,常常是顧客與購物車擠成一片。

其實在電商發達的中國,自助付款早已是尋常事,既省人力也省時間,但山姆好像還沒有切換過來,自助付款區往往只有人工結帳區的一半。

所以啊,即便能感受到山姆在融入中國市場,但它的磨合之路才剛剛開始。


在山姆超市的電梯兩旁,通常都貼著一排問答,我們把它「搬」了過來,有這樣五組對話——

Q:為什麼要收會員費?

A:身為山姆的會員,您可專享高品質及高性價比的商品。

Q:為什麼只讓會員進入?

A:山姆致力為會員服務,為菁英生活提供高品質商品。

Q:為什麼多是大包裝?

A:通過大批量採購,降低包裝、營運和運輸成本,為會員帶來更多節省。

Q:為什麼品項比較少?

A:山姆只為會員挑選真正優質的商品。

Q:為什麼多是預包裝?

A:可協助維持商品品質,節省會員購買時間。

這五組看似有點機械冷漠,但幾乎沒有一個字廢話的問答,很好地詮釋了山姆的運營模式。

而不管是山姆還是開市客,我們都不必神話它,它們都只是做得比較好、業態模式都更符合當下生活方式的超市,而且依然還需要與中國市場磨合。

更期待的是,它們的入局會激發的「鲶魚效應」,讓超市這個業態的生態模式不斷疊代更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