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取食記》:「淡」的真味

時代郵刊 發佈 2023-01-15T02:33:16.484698+00:00

本文首發於《時代郵刊》第386期。熱愛生活的人,對美食似乎都是無法抵抗的。不同處在於,有人大愛珍饈美饌,非饕餮盛宴不能稱心;

定價:58元作者:馬守仁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作者|劉學正

編輯|賓絲絲

本文首發於《時代郵刊》第386期

熱愛生活的人,對美食似乎都是無法抵抗的。不同處在於,有人大愛珍饈美饌,非饕餮盛宴不能稱心;有人鍾情蘿蔔青菜,以清淡素香為心頭好。

隱居山林20年的馬守仁,無疑是後者。《山中取食記》雖是一本美食書,卻也是一本「淡」到了極致的書。書中記述了50道「山居素食菜譜」,採摘四季鮮蔬花果,用自然隨性的方式製作,不見稀有食材,不見花巧刀工,不見繁複流程,通篇是簡樸的山居滋味。

野菜入餚,中國人可謂行家裡手,田間路邊的薺菜、苜蓿、蒲公英……均可洗淨瀝乾拌麵上鍋蒸。深居山中,野菜的種類自會更加豐富。

馬守仁在書中提到一種名為「嫁菜」的野菜,「春季生發,夏秋開花,不但可採摘供食,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茂密的樹林間,當布穀鳥低沉的呼喚響徹谷溪,便是採摘「嫁菜」的最佳時節。「顏色青翠,點綴著雪白米粒,似乎春天清新的氣息都融入飯碗裡來了。」「嫁菜」自帶鮮嫩辛辣,又可隨調味品的不同而滋味各異,比如醬油的鮮香,香醋的甘酸,均能柔和依順。馬守仁不禁感嘆:這大概就是「嫁菜」其名的緣故吧。

取食山中,不僅限於蔭下蔬菜,更有搖擺在枝的樹葉。「待到五月初,就可以採摘柿葉了。」馬守仁把柿樹看作終南山給予清貧之人的特殊恩惠,甜甜脆脆的柿子自不必說,柿葉也可以豐富山居菜譜。柿葉蒸飯聞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清香,輕嘗一口,米粒的筋道,柿葉的柔軟,都融化在一絲輕軟咸香里,讓人歡喜感嘆。而柿葉湯的滋味則很清甜,淡淡的清香縈繞在舌尖,有這樣一碗湯水滋潤腸肚,甚為快意。

大自然的恩賜總是如此豐盈,哪怕是普通的柿樹葉,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味道。

鮮花入饌,由來已久,《離騷》中便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馬守仁甚愛櫻花、梅花,不但一飽眼福,且將其品於舌尖,流於心間。「雨後撿得一捧櫻花瓣,陪襯上幾根新鮮竹筍,雖是簡單的料理方法,花之清苦、筍之甘甜,卻格外滋味無窮。」山中人的素雅小碟,成了落英繽紛的新歸處,悠然慰心有之,食療養身亦有之。「新鮮梅花三五朵,放在粥面上,每餐吃一小碗,可連續吃三天,能夠有效緩解梅核氣症狀。」

山中取食記,在其輕描淡寫的表象下,也有著豐富的內涵。馬守仁講究「一期一味」,他會參鑒《山家清供》《本心齋蔬食譜》《雲林堂飲食制度集》等中國歷代食譜,藉助傳統的力量,以古樸的方式,儘可能地還原食材最純粹的味道。

躬耕山林,點瓜種豆,陰晴雨雪都是美好風景,苦辣酸甜皆為絕佳滋味。在素簡生活里,一人一書,一草一木,一茶一飯,都顯得格外有趣。

行走塵世,每一道簡單的滋味,都是旅途安然的享受。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古人講究的「適時飲食,順時養生」,有些人甚至連一日三餐都無法認真對待。《中庸》有言:「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當我們放慢了腳步,喚起對大自然的敬重,讓美食的標準少一些外在形式,多一點本味隨性,或許可以更深入地滲透生命。

馬守仁山居生活的「慢」,並非散漫,而是愜意與從容。他取食山中的「淡」,也並非寡淡,而是淡中有深味。「淡」到極致,方見真味。飲食如此,人生亦如此。

初審|王可欣

覆審|李玲

終審|黃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