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表達愛的方式只會把ta推得更遠。怎樣做才能使關係更好?

知我心理學 發佈 2023-01-15T08:35:12.884001+00:00

「KY君你好,我一直有一個困擾,我和父母的關係總是很生硬,雙方都不太會表達愛意。其實建立、維持親密關係,學會和伴侶溝通,相信是大多數人人生中都會遇到的命題,其實,這其中需要掌握很多心理能力,比如如何建立關係、如何判斷伴侶是不是對的人、如何正確溝通等等,在這裡向你真心推薦由專業心理團隊研發的「人生必修課:掌握100種破局思維」。

最近KY的後台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


「KY君你好,我一直有一個困擾,我和父母的關係總是很生硬,雙方都不太會表達愛意。從小時候開始就是如此,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改變。


原本覺得就這樣也還湊合,但疫情改變了我的心態,面對未來這麼多的不確定性,我覺得如果我再不做些什麼去改變和父母的關係,讓他們感受到我的愛,可能就來不及了。


但讓我直白地去說愛他們,我又覺得有點開不了口。想問問KY君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表達對父母的愛嗎?」


這樣的困擾非常常見,很多人都不習慣直接說出愛的言辭,甚至越親近的關係越會覺得,彼此之間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表達對方也會懂。但其實,關係中缺少了愛的表達,可能會讓人擔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從而減少雙方投入關係的意願,甚至可能會造成「不愛」的誤解。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表達愛時的常見誤區,以及如何將那些講不出口的愛正確有效地傳達給我們愛的人。



當你向重要他人表達愛時,

這五種常見錯誤要小心


愛並不是一種直覺,關係中的雙方並不存在「心電感應」(Winter, 2022)。相反愛是關乎溝通的一件事,它不僅僅是一方單方面的表達,更要考慮到對方是如何詮釋和感受的。


一旦我們忽略了這一點,只以自以為對的方式表達愛,就很容易陷入以下五種典型的錯誤中:


  • 自我感動/自我服務式——

不管對方的真實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對對方好。比如對方正在進行體重管理,ta們卻一定要給對方點一堆高熱量食物。Ta以為自己用行動表達了愛,但對方會認為ta並不真的關心自己。


正如心理學家Rubin(1974)在其書中所說,真正的愛不是用我們想要被愛的方式去愛對方,而是去理解對方想要的,「以ta想要的方式去愛ta」,讓對方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被愛著的。


  • 不尊重對方的邊界和保留隱私的需要——

不管是再親密的家人、伴侶或朋友,總會有自己的煩惱和隱私,當對方明確拒絕了熱切關心的話語時,繼續以追問的方式去表達愛,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方式。


尊重對方的邊界,接受對方在這件事上對自己的拒絕,或許更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因為愛的構成部分里,本身就包含了尊重和接納對方的意願(Fromm, 1956)。


  • 模板化的例行公事——

「吃了嗎?睡好了嗎?衣服穿夠了嗎?」這一類的話語常常會出現在父母對年輕一輩的日常關心裡,或者出現在異地的伴侶、朋友相處模式里。誠然,這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畢竟,對父母而言,要想理解新一輩所面臨的生活問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異地的伴侶和朋友,也很難真的為對方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提供幫助。


但如果只以這樣的模式來表達愛,愛會變得刻板、僵硬,雙方也會錯過傾聽和理解對方內在精神世界的機會,無法在對方真的需要幫助的時候幫上忙,最終和彼此漸行漸遠。



  • 指責式關心——「事情變成這樣,還不是因為你不夠用心。」

愛一個人是希望ta變好,但如果說出來的話包含「指責」的意味,讓對方覺得發生不好的事情或經歷不愉快都是因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即便出發點是好的,這種愛的表達也是錯誤的。


  • 暗含控制干涉、試圖改造式——「聽我的,我都是為了你好!」

最後,有一些人在愛的表達上總是「夾帶」控制欲,ta們關心的出發點是為了控制對方或控制這段關係。這種愛的表達,會讓你產生一種哪裡好像不太對的彆扭感,這是因為ta所表達的愛,原本就只是為了實現和達成ta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為什麼表達愛是一件很難的事?


首先,在中文語境下,含蓄和內斂之類的品質被提倡,而大膽、直接地說出愛卻並不被鼓勵,相反被認為是輕浮和不夠深刻的表現。關於「如何表達愛」的教育在我們的文化里可以說是缺席的。


也有不少人會受到自身人格特質的影響而不能夠好好表達愛。比如內向者由於不善於表達,也不習慣表達,ta們往往選擇把愛憋在心中,而不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愛與在意。此外,負面情感經歷,例如拒絕與背叛,也會讓人否認表達愛的價值和意義,從此在後來的親密關係里不再表達愛。


還有一些人會擔心表達愛,就意味著自己更愛對方,從而使自己在關係里落於下風,會被對方肆無忌憚地隨意利用。其實,這只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和對關係的不信任感。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所以不敢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愛和依賴。


最後,缺乏「愛的表達」的生活環境讓人們難以表達愛。因為「愛的表達」是需要習得的,從小在缺乏表達愛的環境下成長,人們沒有榜樣教會ta們如何表達愛。



如何正確地表達愛?


正是因為表達愛是如此的艱難,而這又是一項需要我們後天習得的重要能力,心理學教授Chapman根據他多年的諮詢經驗,撰寫了《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一書,試圖告訴大家到底愛該如何正確表達。


他在書里提到了五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高質量的時間(Quality time)——和重要他人共度有意義的時刻;

肯定的言辭(Words of affirmation)——對重要他人說一些支持的話;

給予禮物(Receiving gifts)——送禮物給你的重要他人,讓ta們知道你對ta們的在意;

服務的行動(Acts of service)——為重要他人提供ta們所需要的幫助;

身體的接觸 (Physical touch)——與重要他人親密接觸。


我們按照這五個分類,為大家總結了一些正確表達愛的tips:


創造你們之間的高質量時間(Quality time),你可以——


1.當ta脆弱時,待在ta身邊


痛苦能拉近人和人的心理距離。即便是只有無言的陪伴,也比實在的行為能更好地緩解壓力、治癒內心(Ozbay et al., 2007)。如果物理上的陪伴無法做到,給ta打個視頻電話同樣奏效。即便什麼也不說、各干各的,都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在」。這樣高度的響應本身就代表一種支持和關心(English, 2017)。


2.定期聯絡,聊聊最近生活里的大事小事


都說分享欲是愛的重要形態。當你們毫無保留地向對方交換最近發生的事情、遇到的困難等等,你們其實也是在共享彼此的生活。


3.不缺席對方的重要時刻


這意味著你想見證對方的變化,參與對方的生命旅程。重要時刻也帶有「儀式」的象徵意義,它會成為你們未來共同記憶的內容(Hartwell-Walker, 2019)。在未來,你們更容易提到「記得那次我們一起....」


交流時多使用肯定的言辭(Words of affirmation),比如——


4.當對方分享糟糕的事時,肯定ta做得好的一面


遇到糟糕的事或陷入困境,人們很容易忽視自身所具備的能力,看不到自己有力量去應對和解決。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認為,給對方「賦能」(empowerment),即看到對方的能力所在,提醒對方即便在這樣的境遇下,ta還是做了許多,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到對方,讓ta重新看到和相信自身的力量(Yalom, 2020)。


5.日常生活中,多誇誇對方的閃光點


真正的愛往往建立在能夠用欣賞的視角去看待對方的基礎上。如果只用批判的眼睛去審視、挑刺對方,這不是真正的愛,只能引起對方的不適和反感。


給予禮物也是必可不少的(Receiving gifts),你可以——


6.察覺到ta喜歡什麼需要什麼,直接買好送給ta


有些人內向或含蓄,不善於言語表達,那麼送禮物就是不錯的替代選擇,禮物同樣能體現你對一個人的用心和留意。一項針對送禮物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比起那些ta們從未要求和期待過的禮物,接收者收到ta們感興趣和提到過的禮物時,會更加的感激和開心(Gino & Flynn, 2011)。


這是因為禮物本身就是一種包含了送禮者精神性的物品。儘管它有一部分價值由商品屬性定義,但它同樣具有很高的精神性價值——禮物是由送禮者精心挑選的,這份情誼價值無法被量化(Yan, 2020)。


7.禮物不是越貴越好,符合情境和心意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送禮不一定是越貴越好,如果接受者是親近的人,更要考慮ta們對禮物的價格敏感度。研究發現,有時高價格的禮物,反而會增加接受者的心理負擔(Liu et al., 2022)。


因此,要全面考慮禮物給接收者帶來的情緒體驗。在符合情境的一般要求下,在對方舒服的價格區間內,選擇一份相對正式的禮物,既能體現你所想表達的情感分量,也能更妥帖地展現你的心意。



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幫助(Acts of service),比如說——


8.倒一杯熱水


當對方情緒低落時,僅是不發一言地給ta倒一杯熱水,也能讓對方感受你的在乎。


9.「我現在做些什麼,能讓你好一點?」


如果你已經用心地嘗試了各種方法,但似乎還是沒能改善對方糟糕的狀態,此時問問對方「我現在做些什麼,能讓你好一點」或許是表達愛更好的方法。因為對方能夠體會到你真的想要為ta做點什麼的誠摯用心,這會增加你們對彼此的信任感、讓關係更有韌性(Firestone, 2022)。


身體上的接觸同樣奏效 (Physical touch),像這樣——


10.輕拍對方的肩膀,或者給個大大的擁抱


諮詢師梁明霞老師提到,肢體行為作為初級處理的產物,往往會比語言這種次級加工的方式更能傳達我們對於對方的關心和愛意。拍拍ta的肩膀、給ta一個大大的擁抱,比任何語言更能撫慰人心。


11.用肢體語言回應對方表達愛意的行為


想要表達愛,接受和回應對方的愛同樣重要。當對方向我們示好、有所付出時,給ta一個微笑,輕輕倚靠對方,都是對對方付出的認可,能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看見、被理解的」。


以上的這些辦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把自己心中難以言明的愛,轉變為對方能感受到的實實在在的愛。其實生活中表達愛的方式還有很多,是否有效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留意到對方當下的真實需要,掌握對方愛的語言。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付出時間來觀察、溝通甚至是爭吵,但能讓我們在乎的人接受到我們的心意,並因此而感到幸福快樂,再多的嘗試都很值得不是嗎。


其實建立、維持親密關係,學會和伴侶溝通,相信是大多數人人生中都會遇到的命題,其實,這其中需要掌握很多心理能力,比如如何建立關係、如何判斷伴侶是不是對的人、如何正確溝通等等,在這裡向你真心推薦由專業心理團隊研發的「人生必修課:掌握100種破局思維」。

門課程會帶你從本質上了解親密關係發生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如何化解種種難題。此外,課程還覆蓋了除親密關係外,自我成長、生涯發展、家庭生活、人際交往和情緒管理,共6大人生中最重要的議題,科學提升43個底層心理能力,輕鬆掌握100個心理學知識,收穫80個實用心理學工具,搭建起系統全面的自我成長體系。

而且,這可能是市面上性價比最高的課程,或許都能去掉「可能」。市面上大部分199元的自我提升類課程,都只有短短十幾節課,並且只能覆蓋到1-2個知識體系。而「人生必修課」,一次性為你提供系統的100節課,覆蓋人生最重要的6大主題,並且依然只要199元。

高回報:平均每節課不到2元錢,收穫一個改變你的新認知!

易堅持:每天只需10分鐘,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在線學習!

能應用:不是枯燥的知識點教學,融入大量生活案例,學到就能用到!

點擊下方加入課程,每周一前固定更新7節,總計100節。

和我們一起用100天改變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