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蘇聯提出歸還我150萬平方公里領土,為何遭北洋政府拒絕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3-01-18T09:31:10.126548+00:00

僅沙皇俄國就在清廷手中奪取了我國東北、西北150餘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這也成為國人心中最大的痛,也是永遠的痛。

晚清政府腐敗無能,屢遭列強欺辱,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僅沙皇俄國就在清廷手中奪取了我國東北、西北150餘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這也成為國人心中最大的痛,也是永遠的痛。

特別是廣大東北腹地痛失出海口,給現在的發展帶來極為不便。若現在我們擁有在日本海的出海口,那麼,國家的地緣優勢會立馬改變,東北地區的發展會發生天翻覆地的變化。

清廷覆亡之後,國人期望能夠積極收復失地,但北洋政府實力弱小,國內鬥爭又異常複雜,根本無力與列強相鬥。

1917年,列寧推翻了沙俄王朝,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1919年,蘇聯發表了《對中國人民及對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

在宣言中,蘇聯表示不會承認沙俄在中國取得的特權與利益,將會把中國的領土和權益予以歸還。

不久之後,列寧親自起草的電報就發到了北京的段祺瑞手中,不過,這封電報讓段祺瑞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列寧在電報中主動提出要廢除沙俄與清廷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並且歸還原本屬於中國的15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這讓段祺瑞感到無比興奮,甚至有點血脈僨張的感覺,如果此事能成,自己就是民族英雄,將名垂青史。

可是,事情不會那麼簡單,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下餡餅,列寧把自己的真正用意寫在了後面。

廢除條約,歸還領土,是有條件的,條件也很簡單,只有兩條。

第一:北洋政府必須承認蘇聯的合法地位,並且不得干涉蘇聯內政;

第二:北洋政府必須廢除此前清廷與列強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並且要旗幟鮮明地與資本主義列強對抗。

這第一條,看起來還算合情合理,想要個名分而已,答應倒也無妨。只不過這第二條……段祺瑞想到這裡,突然怒髮衝冠,拍案而起:這個列寧,用心險惡,何其毒也。這是要把我們中國置於萬劫不復之地,讓我們來做他們的擋箭牌,做夢!

最後,段祺瑞立即復電莫斯科,回絕了列寧的建議!

這件事情在今人看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列寧的廢除條約,歸還領土是很有誠意的,而提出的兩個條件,看起來也是希望中國能夠自立自強,可是段祺瑞為何會斷然拒絕?他又為何對列寧破口大罵呢?

如果我們了解當時歷史背景之後,就不難理解段祺瑞的反應了。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列寧為什麼要主動歸還中國那麼多的領土,並且還要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那可是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那麼多的資源不是數字可以計量的,沙俄在東北每年也能得到巨額財富。

這對於剛剛成立的蘇聯是一筆重要的財政收入,可是列寧偏偏主動提出要歸還中國。列寧和他的智囊們,難道不會算帳?當然不是,他們的算盤打得非常精明,甚至有點精明過頭了。

因為,當時的蘇聯日子也不好過,列寧甚至沒有信心能夠支撐過去,所以他就想找一個擋箭牌,為自己爭取時間和空間。而這個擋箭牌,就是北洋政府。

歸根結底,列寧推翻的不僅僅是羅曼諾夫王朝,同時也宣告站在了資本主義的對立面,他們是無產階級政權。

實際上,社會主義革命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就是與資本主義革命並存的兩大主張。因此,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非常熟悉,也非常懼怕,視其為洪水猛獸。

列寧既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無產階級政權,自然也就成為了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公敵,西方集團希望這個政權能夠很快瓦解。

只不過,當時正值一戰時期,西歐各國忙於戰事無暇東顧,而就在此時列寧為了集中力量穩定國內,就割讓了部分領土給德國,單方面退出了一戰。

這個舉動讓協約國非常生氣,1918年一戰結束之後,西歐各國便開始針對蘇聯,準備對其採取行動。

列寧也預感到了來自西歐的巨大壓力,而此時蘇聯國內的情況還不穩定,國家依舊貧弱,還有負隅頑抗的「白軍」時刻威脅新生政權。列寧需要時間和空間來解決國內問題。

如何爭取時間和空間?蘇聯高層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中國。列強在中國有巨大的利益,如果中國此時與西方決裂,那麼西歐列強必將與中國再次開戰,自然會減輕蘇聯的壓力。

因此,蘇聯決定讓中國來做蘇聯的擋箭牌,把西歐列強吸引到東方去。但是如何讓中國主動與西歐決裂呢?

沒有足夠的籌碼,中國人是不會上當的,儘管蘇聯人也十分不舍,但是他們認為唯有將沙俄從清廷手中所拿到的大量利益歸還中國,才有可能引誘到北洋政府。

實際上,蘇聯對中國的了解和西歐列強差不多,他們不僅認為北洋政府腐敗無能,甚至認為北洋的領導缺乏政治智慧。因此,列寧也低估了段祺瑞和北洋政府的智慧。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四敵環伺,但縱觀歷史,北洋軍閥沒有出現「漢奸」和「賣國賊」,在後來的抗戰時期,北洋軍閥也沒有一人投降日本的。例如,曹琨寧可餓死也不當漢奸,張作霖、吳佩孚因為拒絕拉攏,被日本無情殺害,名聲不好的孫傳芳即使出家,也不給日本人做事,還有很多大軍閥在天津當「寓公」時,堅決不給日本人做事。

北洋軍閥在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能堅持立場,難得可貴。

我們再來看看段祺瑞,他也不是簡單人物,他一眼就看出了列寧的把戲,實際上不僅僅是段祺瑞,北洋政府那些高官都看明白了,都知道蘇聯人想幹什麼。列寧的條件無異於讓中國和全世界為敵,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將北洋政府往火坑裡推。以北洋政府的實力,單單一個日本都對付不了,更不用說與世界為敵了。

並且當時北洋政府和日本的關係非常密切,段祺瑞非常擔心日本會藉機對中國採取行動,而日本方面得知蘇聯的意圖之後,也直接要求北洋政府予以拒絕。

當時的北洋政府本身就是一個畸形產物,代表著軍閥、官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連中國都統一不了,基本上就是一個夾縫中勉強生存的臨時政權。

這樣一個政府,怎麼可能突然站到蘇維埃政權的一邊,與列強為敵呢!

最後,北洋政府對外宣布此事時機尚不成熟,暫時予以擱置,不接受也不拒絕。

不過,蘇聯的手段也很陰險,他們先是公開發表宣言,然後再正式給段祺瑞發電報。這就激起了中國民眾的情緒,他們強烈要求北洋政府收回領土,並且廢除與列強的不平等條約。

恰巧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竟然再一次被列強欺壓,原本德國在中國的利益被劃給了日本,進一步引起了民眾的不滿。

這個時候,列寧再一次公開提出要歸還領土的建議,條件不變。北洋政府再次拒絕。

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集中爆發了出來,很快北京大學生組織了著名的「五四運動」。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我們不能說段祺瑞是完全正確的,也不能說他的選擇就是絕對錯誤的。只能說,北洋並不是一個有能力改變中國命運的政府,這個政權本質上只是清廷的延續,同時又是一個過渡,我們不能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評價北洋。

同時,對於列寧和蘇聯的做法,那個古老的真理依舊有效: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