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父母生死大揭秘: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醇親王夫婦為何含恨離世

敦煌好男兒 發佈 2023-01-23T22:33:03.928347+00:00

對於光緒皇帝「親生父母」最準確的評價就是慈禧太后親寫的《祝父母詩》最能體現出醇親王夫婦對於親生兒子光緒皇帝的父慈母愛。

對於光緒皇帝「親生父母」最準確的評價就是慈禧太后親寫的《祝父母詩》最能體現出醇親王夫婦對於親生兒子光緒皇帝的父慈母愛。

《祝父母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是慈禧太后在她的母親富察氏60歲大壽的生辰上,紫禁城雖然距離錫拉胡同母親的宅邸咫尺之遙,慈禧太后卻無法前去參加母親的大壽,所以她就親自寫出了一首《祝父母詩》為母親祝壽,「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被傳唱至今。

但這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意外成為了光緒皇帝親生父母的真實寫照。醇親王夫婦一輩子都為了兒子光緒皇帝殫精竭慮,籌謀一生,最後含恨離世。

這對「父母君臣」,親姐妹之間都發生過哪些故事,光緒皇帝親生父母最後為什麼又會相繼含恨離世呢?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故事?在親生父母死後,光緒皇帝的處境又會是什麼樣的?

光緒皇帝與親生父母的畫像



清德宗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賢親王)

皇帝本生考——愛新覺羅·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 ,字朴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宣統帝溥儀的爺爺。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奕譞出生在北京紫禁城中,為道光皇帝的第七子,生母是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咸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

初封為醇郡王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咸豐皇帝即位後,封奕譞為醇郡王。咸豐九年公元1859三月,清廷為醇郡王分了府邸,但是咸豐皇帝仍然留奕譞在內廷行走。

清朝的郡王爵位是幾品?

清朝的多羅郡王

清朝的宗室爵位共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十二級,自鎮國將軍至奉國將軍,每級又分三等。

在清朝只有親王、郡王的補服上可以出現龍,連貝勒的補服上都沒有。

郡王,也稱為多羅郡王,郡王在清朝的宗室爵位系統中,是次於親王的第二等爵位。滿語「多羅」,其義為禮、道、理。將其放在爵位前面,有「禮的、道的」意思。因此,多羅郡王也簡稱禮郡王或理郡王。

清朝一共有20個級別的爵位制度,而郡王爵位在這套制度中,僅次於親王,位居第二,屬於清朝非常高級別的爵位。郡王爵位作為宗室爵位的專屬,只有皇族人員才可以分封的。

郡王的工資是多少錢?

郡王每年俸銀是5000兩,祿米5000斛,郡王也被朝廷特許一位兒子出來食俸祿,也稱作郡王長子,而郡王長子每年俸銀是3000兩,祿米3000斛。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帝駕崩之後,恭親王與慈禧太后密謀政變,奕譞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實際的軍事權力,在政變之中也立了功勞。同治帝登基後,奕譞也如願加封為親王。

清朝一等的和碩親王

和碩醇親王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奕譞被加封為親王頭銜。

親王也稱為「和碩親王」,親王是清朝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在所有宗室爵位中待遇最高。

清朝規定:親王補服前後兩團正龍、雙肩兩團行龍,郡王前後、雙肩兩團行龍。

貝勒前後兩團正蟒、貝子前後兩團行蟒,這些都是圓形的補子。

而龍和蟒的最大區別就是:龍是五抓,而蟒是四爪。在清朝,我們通常所說的王爺就是指親王和郡王。

親王的工資是多少錢?

和碩親王每年的俸銀是1萬兩白銀,祿米是1萬斛,屬於清朝爵位里的第一等爵位。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兩宮太后又任命醇親王在弘德殿行走,稽查同治皇帝的課程。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奕譞正式進封為醇親王。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同治帝親政,罷免了醇親王在弘德殿行走的職務。公元1874年,准許醇親王的爵位世襲罔替。

天上掉下個皇帝兒子,載湉入繼大統

35歲的醇親王奕譞成為清朝首位天子父

醇親王奕譞有了第二個身份,光緒皇帝的親爸爸。親生兒子進宮做了皇帝,醇親王奕譞在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上奏兩宮太后,言:「臣侍奉同治皇帝已經有十三年了,如今龍御歸天。我仰瞻他的遺容,真是五內崩裂啊。

忽然承蒙皇太后的懿旨下降,選擇載湉為嗣皇帝,時間倉猝讓我非常迷惘,不知所措。情急之下犯了年輕時就有的肝疾,不斷地積累變成了大病。

惟有哀懇辭退官職,請允許我告老,為天地容一個只留爵位的人,為道光皇帝留一個無才昏庸的兒子。」

此時35歲的醇親王有幸成為清朝首位天子父,「子君父臣」這種特殊現象是清朝開國以來的首例。

兩宮太后在召集王公大臣集議後,因為奕譞上奏誠懇請求,於是罷免了他的一切職任,但是依舊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寢工程。並命奕譞的其他兒子可以世襲醇親王的王爵,奕譞上疏請辭,沒有得到同意。

醇親王和光緒皇帝是「子君父臣」

醇親王有機會和兒子光緒皇帝接觸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光緒皇帝在毓慶宮入學,兩宮太后命奕譞加以照料。奕譞也是在這個時候才得到了和兒子單獨相處的機會。

醇親王通過辭官,避世這一系列的籌謀,就是希望慈禧太后可以放下顧慮,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好一點,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老父親為了光緒皇帝也是操碎了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

親生父親需要給皇帝兒子下跪

只是自古就有「天地君親師」的說法,所以作為親生父親的醇親王見光緒皇帝要以臣面君之禮下跪,父親給兒子下跪,本末倒置,這也是一件特別殘忍的事情。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正月,光緒皇帝載湉開始親政。同年四月,慈禧太后下諭旨預備皇帝大婚,都當本著力行節儉的原則,同時命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稽察。

慈禧太后為了歸政後更有效地控制載湉,把自己的內侄女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靜芬給光緒帝載湉做皇后。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冊封葉赫那拉氏為皇后,二十七日大婚。光緒帝大婚禮成,賞賜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一柄金桃皮鞘威服刀,賞賜白銀六萬兩。並進封奕譞的其他諸位兒子:載灃封為鎮國公,載洵封為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同年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鑑輯覽》,大意是說:"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當時議政的人想要改稱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奕譞為伯叔,這實在是不近人情,應當定親生父親的名號,加上徽號。

一般臣子過繼為別人的後代,還可以根據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貴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當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請朝廷眾臣議定醇親王的稱號禮節」。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正月,光緒皇帝已經年滿二十歲,增加護軍十五人、藍白甲五十人,授予弟弟載濤二等鎮國將軍的職位。

光緒帝的生父奕譞去世

醇親王含恨薨逝,享年51歲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十一月,醇親王奕譞突發疾病,光緒帝親自前往探視。父子二人做了最後的訣別,在臨終之際,醇親王還在為兒子做打算,叮囑他要好好侍奉慈禧太后,治理好大清帝國,既是君臣又是父子的二人相看淚眼,這是他們父子此生最後一次見面了。

醇親王在病逝前三個月就已經病重不能起,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丑初三刻公元1891年1月1日凌晨約1:45分,醇親王奕譞帶著遺憾薨逝於府中,享年51歲。噩耗傳出,寒冬下的紫禁城頓時陷入緊張與忙碌。

皇帝「生父」醇親王的身後事

慈禧和光緒有什麼樣的不同反應?

醇親王的身後事之所以難辦,主要是因為他與光緒帝之間的「子君父臣」關係不好處理,這種現象在清朝前所未有、無例可援。

醇親王的飾終典禮完全是由慈禧太后主持大端,此時已經親政一年有餘的光緒皇帝居間的作用十分有限,這是因為慈禧手握國事的最終裁決權,何況這又是足以動搖國本的敏感話題。

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在日記里詳細記錄了醇親王身後事處理的全過程。當醇王薨逝的消息傳進內廷,勤政殿中召見大臣的光緒皇帝「噭然長號」,皇帝痛哭不能自抑,在場的翁同龢等人也失聲痛苦。

君臣淚目相對中,光緒皇帝向慶郡王奕劻、孫家鼐等人詢及典禮及服色變更問題,大臣們告知皇帝這兩天的服色安排,並要求皇帝立即請示慈禧太后裁決。

可見從一開始,大臣們就自覺地引導皇帝將醇王治喪大權歸之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意見則是被匯入到大臣們請示懿旨的奏摺中。軍機處奉慈禧太后之命連續發下兩道上諭。

慈禧太后採取「抓大放小」的處理方式

醇親王死後獲得「皇帝本生考」諡號賢

第一道上諭包括表彰醇王生前功績品行、宣示帝後親臨賜奠、派員辦理喪事、欽命載灃承襲封號爵位等常規內容。

第二道上諭著定醇王封號為「皇帝本生考」,指示恤典要恪遵祖訓家法、兼顧父子君臣恩義、避免推崇本生三項原則,並宣布由御前、軍機、帝師、禮部官員等十四人組成治喪委員會。

祖訓家法指的是乾隆帝生前御製《濮議辯》,是針對前史中的尊崇事件所作的批示,表示「生者為本生父、死者為本生考,立廟於其邸第,為不祧之廟,祀以天子之禮」,慈禧太后以此為據,指揮治喪。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親自前往祭奠,定醇親王稱號為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上諡號為賢,配享太廟。

「皇帝本生考」不過是徒有虛名

慈禧太后的權威展現

其實如果真按照祖訓家法來辦,醇親王奕譞早在生前就該封為「皇帝本生父」,何至死後才獲封「皇帝本生考」?

一年多前,吳大澂曾上密折請求慈禧太后尊封醇親王為皇帝本生父,奏摺中正是援引乾隆帝的《濮議辯》為有力說辭,結果遭到慈禧太后的駁斥。

很顯然在醇親王奕譞活著的時候,慈禧就不允許任何人提議尊崇事宜,現在醇親王已經死了,慈禧太后卻主動為他頒發「本生考」的封號,這也不過是做給活人、尤其是給光緒皇帝看的虛名而已。

老醇王所享「皇帝本生考」的封號根本無關政治意義上的推崇,純粹只是出於慈禧太后恩賜的禮節性稱號,特殊的封號也決定了喪、葬、祭、祀諸禮的不一般。而慈禧太后對祖宗家法前後截然的態度,也充分證明其威權的分量。

「皇帝本生考」奕譞的葬禮規格

皇帝生父「削減版的國喪」

一、皇帝親行期服禮

按照親王薨逝例,皇帝是不需要行期服禮的,比如恭親王奕訢死後,光緒帝就只素服十五日,而醇親王卻享受到了皇帝在國喪期間期服的待遇。

奕譞去世,光緒皇帝親行期服禮,為本生考持服十二個月、縞素十一日。

二、輟朝時限久。

普通親王薨逝照例輟朝三日,醇親王薨逝則是被慈禧太后加到了十一日,對比後來的恭王薨逝慈禧加到五日,可見規格不一般。

三、「賢」字諡號

醇親王 奕譞的諡號是由慈禧太后特加,而非內閣擬定,《大清會典》中將「賢」字解釋為「行義合道」,終清一代只有怡親王允祥與醇親王奕譞獲此美諡。

四、強化光緒皇帝在賜奠、致祭、行禮、素服及祭文等禮節中的出鏡率與參與度。醇親王 奕譞 的喪禮就是削減版的國喪規格,其葬禮、祭禮依親王例辦,祀禮則照天子禮辦理。

比較突出的幾點是:一、祭文是由翰林院撰寫、以皇帝名義昭告,碑文由光緒皇帝親制。


二、准許在醇親王府新賜邸第中建立醇賢親王廟為「不祧之廟」,廟制根據親王例適度拔高,現居邸第中建立醇賢親王祠,家廟家祠以供歲享。

三、在禮節、樂舞、祭器、祭品等配享物上,祀以天子禮。

四、以後奏摺避寫王名「譞」字,遇醇親王字樣雙抬書寫,在這個過程中,光緒皇帝還據懿旨加恩醇賢親王的嫡福晉婉貞、第五子、第六子和第七子。

可以說,整個醇親王府享受到了終清一代絕無僅有的特殊恩賞。

醇親王 奕譞死後一個月,他的金棺奉移至園寓,光緒皇帝親臨王府主持奉移禮,並謁適園目送金棺奉移,這象徵著飾終典禮走完了最主要的程序。最終奉移醇親王 奕譞金棺的園寢坐落於京西妙高峰下退潛別墅旁。

至此,七王墳已經經營了二十多年。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金棺正式下葬於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後,定稱號為:「皇帝本生祖考」。

在皇帝生父醇親王的身後事問題上,慈禧採取「抓大放小」的處理方式。儘管光緒能夠做主的事項極為有限,但是慈禧對於大臣們提議的由皇帝出面執行的禮節幾乎全部照允。

大臣們體察聖意,儘可能強化光緒皇帝在治喪過程中的存在感,慈禧太后也很體諒聖心,對光緒與本生父最後接觸的禮法程序儘可能的滿足,才使得醇親王的身後事辦得風光圓滿。

光緒皇帝載湉的親生母親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葉赫那拉氏·婉貞,她的一生又充滿了怎樣的悽慘故事,在父母雙亡後的光緒皇帝又會遭到什麼呢?

清德宗光緒皇帝的生母(醇親王嫡福晉)

皇帝本生妣——葉赫那拉·婉貞

葉赫那拉氏·婉貞, 她是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征的女兒,慈禧太后的親妹妹,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嫡福晉,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的親生母親。

光緒皇帝載湉是慈禧皇太后的親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光緒皇帝的姑媽兼姨媽。

光緒帝的親生母親是慈禧太后的胞妹葉赫那拉氏·婉貞,她與慈禧太后的性格不同,妹妹婉貞為人循規蹈矩,行為舉止、禮儀制度不敢有一點逾越。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9月13日,葉赫那拉氏·婉貞出生。

婉貞參加選秀被「撂牌子」

懿貴妃籌謀賜婚醇親王

按照清朝規定,在年齡13歲至16歲的八旗女子必須參加選秀,葉赫那拉氏·婉貞也不例外,她懷揣著憧憬參加了當時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咸豐皇帝的選秀活動。

《宮中雜件》其中有一份用大紅紙寫成的「排單」(即當時選秀女的名單),當時慈禧妹妹婉貞是這樣記載的:「鑲藍旗滿洲,恩祥佐領下,原任道員惠征之女,年十五歲,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時生那拉氏,原任員外郎吉郎阿之曾孫女,閒散景瑞之孫女,原任副都統惠顯之外孫女,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那時婉貞的姐姐葉赫那拉氏已經貴為咸豐皇帝的懿貴妃,深受喜愛,她以為可以憑藉姐姐在後宮中的地位能像一陣清涼的順風,可以有助於她。可事與願違,這對她絲毫沒有幫助。

婉貞的容貌在美女如雲的秀女中黯淡失色,她落選了。但是按照清朝的規定,在被皇上「撂牌子」的秀女中還可以選擇一些相對比較出眾、漂亮的秀女賞賜給王公貴族,皇室宗親。

當時懿貴妃的地位還不太穩固,在朝堂上缺少心腹和勢力。正處在豆蔻年華的婉貞在不知不覺中便成為了姐姐懿貴妃如意算盤中的一顆棋子。

懿貴妃勸咸豐皇帝把花容月貌的妹妹婉貞指配給皇七弟奕譞做嫡福晉。當時,才二十出頭的奕譞文韜武略,頗有才幹,嫡福晉這位置是一塊「肥肉」,許多名門望族雖然也虎視眈眈,但也只能聽天由命。

咸豐皇帝在懿貴妃的甜言蜜語下一口答應了懿貴妃的請求,一道聖旨,便把婉貞和奕譞緊緊連在了一起。從此,婉貞搖身一變,從落選秀女變成了雍容富貴的醇親王嫡福晉。

葉赫那拉氏·婉貞嫁給醇親王奕譞

落選秀女搖身一變成為嫡福晉

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咸豐皇帝和懿貴妃為19歲的醇郡王奕譞與懿貴妃的妹妹葉赫那拉氏·婉貞成婚,於是奕譞有了第二個身份:慈禧的小叔子兼妹夫,他管慈禧既可以叫嫂子,也可以叫大姨子。婚後不久,婉貞就懷孕了。

婉貞生下醇親王第一個女兒,不幸夭折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生,醇親王嫡福晉生下一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十月十六不幸夭折,年僅五歲。

婉貞生下醇親王長子——愛新覺羅·載瀚

長子載瀚不幸夭折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2月1日正月初六日辰時,25歲的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為醇親王生下長子愛新覺羅·載瀚。

婉貞生下了奕譞的長子愛新覺羅·載瀚。母憑子貴,很快就在醇親王府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愛這個嫡福晉了。

沒想到, 載瀚這個正處在蹣跚學步年齡的小皇室成員,竟然會像一陣來去匆匆的春風。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十一月初三日未時,年僅一歲的長子載瀚夭折,這讓婉貞大受打擊。

婉貞生下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載湉

入宮成為光緒皇帝(唯一成活的兒子)

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8月14日,31歲的葉赫那拉氏·婉貞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愛新覺羅·載湉。這是她所生的四個兒子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

天上掉下個皇帝兒子

姐姐慈禧太后的「奪子之恨」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駕崩,並且沒有留下子嗣。慈禧皇太后下旨,過繼由年僅三歲的醇親王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繼承皇位,定年號「光緒」,意為「光大咸豐統緒」。

消息傳到醇親王府內,府中頓時大亂,載湉的生母葉赫那拉·婉貞非但沒有欣喜高興,反而和丈夫一樣大哭不止。載湉是她的心頭肉,她並不想讓兒子去做什麼皇帝,更沒有想到親姐姐慈禧太后竟然要奪走自己惟一的兒子。

婉貞馬上進入宮中,向姐姐慈禧太后哭求不要讓兒子入宮,但慈禧太后用了一句「要以祖宗社稷為重」,就強硬地打發了自己的親妹妹。也是從這一刻起,這位母親的心中埋下了對姐姐深深的仇恨。

《清史稿》原文:十二月癸酉,穆宗崩,無嗣。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詳,貝勒載澂,鎮國公奕謨,暨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弘德殿、南書房諸臣等定議,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即承繼大行皇帝。

慈禧太后為什麼選擇載湉為帝?

「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慈禧太后為了讓以後千秋萬代的清朝帝王都能流著自己這個家族的血,更為了選擇一個年幼的小孩作為「傀儡」,在第一時間,想到了妹妹婉貞的親生兒子載湉,從血緣關係上來講,這是離慈禧太后最近的人。

此時載湉年僅三歲,就離開了生母葉赫那拉氏·婉貞充滿母愛的懷抱,坐著八抬大轎進入了冰冷黑暗的紫禁城,從此婉貞就承受著母子分離之苦。

為了斷絕小光緒和父母的來往,慈禧太后從小就嚴格限制小光緒和父親醇親王的接觸,不允許妹妹婉貞隨意進宮看自己的親生兒子,徹底斬斷了母子親情。慈禧太后想要把小光緒培養成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傀儡皇帝。

葉赫那拉氏·婉貞作為載湉的生母,她只能是迫於皇權,生生的與自己的兒子分離,再也不能相見,婉貞心裡當然不願意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婉貞都是天天思念著自己那個皇帝兒子。姐姐慈禧太后的「奪子之恨」讓婉貞記恨了一輩子。

婉貞生下第三個兒子,未及取名夭折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正月初八日子時,嫡福晉婉貞又為奕譞生下第三子,初九日午時即夭逝。

婉貞生下第四個兒子——愛新覺羅·載洸

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10月26日酉時,已經40歲的高齡產婦葉赫那拉氏·婉貞生下醇親王奕譞的第四個兒子載洸。

婉貞老來得子,醇王府上下都精心呵護,只可惜小王子載洸在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四月二十四日申時夭折,年僅四歲。

至此,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生育的4個兒子和1個女兒里就只活了光緒皇帝載湉一人。只是這個唯一活下來的載湉,已經是大清國的皇帝,並不能在自己身邊侍奉盡孝。

上天給了婉貞五次生養孩子的機會,可是婉貞其他的孩子都不幸接連夭折,此時宮中的光緒皇帝就成了婉貞唯一的寄託,這時的她再也沒有辦法聽兒子叫自己一聲:額娘,成為了婉貞一輩子的遺憾。

光緒帝禁止與生母婉貞見面

母子之情淡泊

她也不能隨便入宮見兒子, 光緒皇帝畢竟是九五之尊,也不是自己想見就見到的,就算見著了,也得三拜九叩的,不能有常人母子相聚的快樂,君臣的名分遠遠高於骨肉之情,這倒是真的讓人心酸。

然而自己唯一的兒子載湉,雖然在朝中那可是萬人之上的一國之君,但是這個皇帝是個一點權力都沒有的傀儡皇帝。為此婉貞當然是更加怨恨姐姐慈禧太后了,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姐姐慈禧太后造成的。

可是婉貞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改變,畢竟慈禧是太后,手握大權,又是自己的姐姐。為了不讓姐姐為難自己的親生兒子,婉貞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情感,只能是睹物思人,她的晚年是孤苦寂寞的。

這時,醇親王奕譞的兩位側福晉劉佳氏和李佳氏頻出子嗣,地位如雨後春筍般上升,而婉貞又能怎樣呢?

她只有在夕陽西下時獨吞眼淚,哀聲載道。只有看著載湉小時的衣服用品潸然淚下罷了。膝下無子又人老珠黃的婉貞,漸漸失去丈夫奕譞的寵愛,被冷落後的婉貞天天以淚洗面,愈加悽苦了。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賞醇親王嫡福晉乘坐杏黃轎,方便讓她入宮。然而嫡福晉「秉性謙沖,至內廷,仍不用也」。妹妹婉貞並不領情,將其閒置在一旁,慈禧也十分狠心,依舊不讓她見光緒皇帝。

平時的嫡福晉婉貞篤信佛教,她時常誦經燒香、放生生靈。佛家講眾生平等,所以她夏天不入花園,以免踩死螞蟻造成罪過。

不過可笑的是,她的仁慈僅限於螞蟻、魚、鳥、蛤蟆之類,對於下等人可就沒那麼仁慈了,稍有不順就會處罰他們,並且毫不留情,常常因小事鞭打下人以至殘疾,性格也漸漸變得古怪。

婉貞就在苦苦的掙扎與思念中度過了二十二年的時光。直到她臥病不起才得到了與兒子光緒皇帝相見的機會。

只是此時,已經成人的光緒皇帝已經對生母的印象淡化了,並沒有什麼母子感情,而生母婉貞縱然百般愁苦也是說不出來,只能化為兩行清淚。

光緒皇帝生母去世,享年55歲

雖為皇帝生母,卻從未有過太后之名

在這種長期壓抑自己的條件下,加上醇親王去世的雙重打擊下,嫡福晉婉貞的身形日漸消瘦,逐漸抑鬱成疾,最終一病不起。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姐姐慈禧太后也拒絕讓婉貞和已經登基的光緒帝載湉相見。作為皇帝生母的葉赫那拉氏·婉貞到死也沒有得到太后這一名分。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五月,婉貞因長期飽受思子之痛終於病倒,直到妹妹婉貞在彌留之際的時候,慈禧太后念及姐妹之情,這才同意了光緒帝載湉和生母婉貞相見。

載湉稱帝,作為生母的婉貞抑鬱成疾,也不可能安然的頤養天年,她也只能是在臨終前最後再看自己的親兒子一眼,僅此而已。

光緒帝生母死後稱為「皇帝本生妣」

父母雙亡的光緒皇帝成為了孤兒

光緒帝幾次奉慈禧太后之命,親臨醇王府探視生母婉貞的疾病,婉貞在臨死之前終於見到了兒子載湉的身影。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6月17日,婉貞進入彌留之際,她嘴裡一直喊著兒子「載湉」。光緒皇帝守候在母親身旁,此時母子之間縱有千言萬語,也遲遲講不出。

婉貞只是愣愣地看著這個獨子,對視良久之後,婉貞帶著遺憾和悔恨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享年55歲。醇親王嫡福晉,光緒皇帝的生母結束了自己悽苦寂寞的一生。

此時距離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賢親王奕譞去世剛過了五年,父母先後離世也讓光緒皇帝徹底成為了孤兒。

生母葉赫那拉氏·婉貞去世後,光緒皇帝輟朝十一日,稱婉貞為「皇帝本生妣」,盡到了自己作為兒子最後的孝道。

葉赫那拉氏·婉貞作為一位母親,肯定十分希望能和自己兒子長久相伴,可命運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讓她深深陷入失去愛子的悲痛中,過度消耗了自己的精力。

對於慈禧太后已經再無姐妹之情,是她讓自己和愛子骨肉分離,這樣無情姐姐讓婉貞十分氣憤,姐妹從親密無間逐步走向了決裂。

這時候,婉貞已經失去了人生追求,她每日最喜愛事情,便是拿出載湉玩具、衣物沉思發呆,陷入無盡思子情節中。光緒帝載湉幼年入宮,無法常伴在親生母親的身邊,讓光緒帝對母親十分虧欠,他除了以哭聲抗議慈禧太后也無法它法。

葉赫那拉氏·婉貞有幸生下了貴為一國之君的皇帝,她卻沒有做過一天的皇太后,可悲的是在臨死前也不能聽到兒子光緒皇帝叫她一聲「額娘」。死後也只是得到了一個空有虛名的「皇帝本生妣」的稱號。

光緒帝的親生父母都先後離世了,只留下悽苦的光緒皇帝還要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生活。沒有父母的光緒皇帝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待遇呢?

沒有親生父母的童年時光

光緒皇帝身患多種疾病

還是孩童時期的光緒帝載湉,因為沒有母愛的關懷、親情的呵護,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童年的光緒帝生活是在孤獨和痛苦中長大的,這也令他的身體留下了惡疾的隱患,喪失了生育能力,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在光緒帝的母親葉赫那拉氏·婉貞去世僅僅兩年後,在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光緒帝開始維新變法,他的命運也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一生悽苦的醇親王夫婦死後又發生哪些鮮為人知的陵寢故事?慈禧太后又會做出什麼瘋狂的舉動來對付他們唯一的兒子光緒皇帝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