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馬良附體」煥新社區

青年報 發佈 2023-01-26T12:15:39.399260+00:00

孩子們享受參與製作牆繪扮靚社區的過程。本版均為受訪者供圖每個社區都可以有獨特的文化和特色。華富社區睦鄰微空間。畢業於上師大美院的90後牆繪達人楊芳原本應該當一名美術老師,陰差陽錯地,他受邀進入了許多社區,用五彩斑斕的顏色,讓老舊小區煥發新顏。

孩子們享受參與製作牆繪扮靚社區的過程。本版均為受訪者供圖

每個社區都可以有獨特的文化和特色。

華富社區睦鄰微空間。

畢業於上師大美院的90後牆繪達人楊芳原本應該當一名美術老師,陰差陽錯地,他受邀進入了許多社區,用五彩斑斕的顏色,讓老舊小區煥發新顏。

「牆繪藝術也是這幾年才在街頭巷尾流行起來,再加上幾年來不少街鎮非常重視社區微更新,我們真的是趕上了一個好機會。」當看到牆繪藝術的發展機會後,2016年畢業後楊芳和王航海、裴佳麗兩位同學合夥註冊了三繪子藝術工作室,之後還探索了「一起約繪吧」的共創項目。

青年報首席記者 范彥萍

「爸爸,不要碰到我畫的小狗」

學習繪畫的楊芳在校期間就承接了諸如塗鴉、牆體彩繪的項目。他畫過海洋水族館的壁畫、為K11的餐廳做過牆繪。

閔行光華路每年開設塗鴉節。曾經有一位被拆違的餐廳老闆折回原址後,恰逢楊芳在作畫,當抬頭看到漂亮的牆繪後,臉色由慍轉喜,還點了一個贊。

漸漸地,找他作畫的人越來越多,在工作室成立後,承接了不少社區的牆繪項目。徐匯有條百花街,附近小區大多以花卉命名。他和設計師們便收集各種花卉的種類,畫了千米牆繪。前幾年垃圾分類的主題比較火。在做美化垃圾房的項目設計時,他設計了故事性較強的畫面,比如可愛的小姐姐拎著不同的垃圾等。「我非常抗拒說教式的作品,我們的設計理念強調潛移默化式的影響。這才符合上海設計之都的形象。」楊芳說。

好的彩繪不僅是美觀的,還一定是有內容、可閱讀,能感染到人的,楊芳居住的古美街道世茗雅苑有一個非機動車地下車庫通道,平時騎著小電驢上下車庫的他偶爾發現物業剛刷新的牆面沒幾天就被進出車庫的非機動車颳得都是一道道的痕跡,非常不美觀。他突然想到可以通過彩繪扮靚這個車主們必經的通道。經街道團工委牽線,他聯繫上了居委。在小區的寶寶群里發了「讓我們在社區約『繪』吧」的海報,一下吸引了許多小區的孩子報名。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在通道上用鉛筆畫了輪廓,邀請孩子們一起塗色,就連奶奶、媽媽們也紛紛加入了這場「約繪」。

奇蹟發生了,之後途經通道的時候,楊芳發現大家都非常小心地推車上下車庫,將通道的牆繪保護得非常好。「有一次我給車子充電的時候聽到一個小女孩叫她爸爸慢點推車,不要刮傷了她畫的小狗。當時我很激動,瞬間感到自己為社區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找回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如果說早期的社區牆繪主要還是由設計師和畫師們完成的話,這幾年,楊芳愈發感到了共創的力量。他希望讓所有的社區彩繪都能發揮最大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彩繪項目美化更多的社區環境,通過『一起約繪吧』帶動更多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自治中來。此時此刻,他們的身份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共創者。通過活動,促進他們找到對本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每個社區都形成自己個性化的社區品牌。」

2019年,被團市委評為青年社區服務能人和青年社區規劃師的他開始在一些「青春社區」帶動年輕人參與「一起約繪吧」的共創項目。

楊芳和團隊成員還為平吉一村的一個個垃圾分類小屋出過主意。居委為這個老小區添置了好幾個造型靚麗的分類小屋,但總感覺白色捲簾門不耐髒,小屋內空蕩蕩的,缺了些什麼。大家便一起頭腦風暴,最後每個分類小屋根據守護阿姨的家鄉或者最愛的鳥類做彩繪。項目完工後,居民們更懂得尊重阿姨們的辛苦勞動,主動將垃圾分類進行投放,而且很樂意配合阿姨們進行投放檢查。後來楊芳等人還給小屋開發了文創金屬小徽章,激勵社區的居民成為垃圾分類志願者,只要報名就可以領取一個集印的卡片,每次志願服務可以獲得一個大拇指圖案的贊,集滿10次就可以兌換一個分類小屋掛件,集滿40次就可以獲得整套的分類小屋掛件。這些精緻的「周邊」吸引了很多垃圾分類志願者加入,通過這次小屋彩繪和文創的後續開發很好地促進了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紮根社區之中 傳播藝術之美

「我們現在業務已經從單純牆繪業務拓展到文創定製、公共空間創意設計、活動策劃等。」楊芳介紹說,除了做社區牆繪、文創開發外,他們又開始聚焦社區的微更新項目。

近日,位於漕河涇街道華富社區的睦鄰微空間吸引了社區居民紛紛來打卡,破舊的社區公益房突然搖身一變成了嶄新的睦鄰微空間,這就是楊芳和他的設計團隊幕後的手筆。

「這個地方的前後變化太大了,之前我們都以為是商店在裝修,沒想到是社區睦鄰微空間,這麼漂亮的地方竟然是給我們居民使用的,真是又意外又開心。」華富社區的張阿姨說。

「能把我們家的這些老古董在這麼年輕時尚的地方展示給鄰居們看,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有很多東西現在的年輕人都沒見過。」剛剛參加完布展的蔡老伯有些激動。

清新明媚的馬卡龍配色,簡約時尚的立面造型,專屬定製展櫃……眼前的這一長片乾淨明亮的展廳原本是市政二公司的閒置倉庫,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門面破舊,非常影響社區整體美觀。

2022年9月,漕河涇街道邀請了楊芳和他的設計師團隊,開始設計改造。經過前期的實地調研,整個睦鄰微空間規劃分為:加梯找我服務空間、社區博物館和社區議事站3個空間。前不久,華富社區睦鄰微空間啟動了,還舉辦了首屆老物件博物展覽。

目前,楊芳開設的工作室的足跡已經遍布上海的很多地方,繪製面積達5萬平方米,參與繪製的居民志願者達1000餘人。2022年最高的一個月完成27個彩繪項目。參與對象有社區的小朋友、青年人和老年人,項目集中在閔行、徐匯、楊浦、普陀、浦東和黃浦等區。代表項目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銀行特色網點、校園主題空間和企事業文化建設等。

「我們有個小目標,『滬行三里,必現繪子』,也就是說,希望未來在上海的每三公里就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談及未來的目標,楊芳告訴記者,希望未來繼續紮根在社區,傳播藝術之美,嘗試各種空間設計、活動策劃、牆體彩繪等。「大家對精神和美的追求是日益攀升的。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和改造,讓年輕人增加對社區的認同,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青年報首席記者 范彥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