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讀書筆記046——行在言先,漢文帝一封書信平南越

毛博論投資 發佈 2023-01-28T02:35:44.696163+00:00

【原文】初,隆慮侯灶擊南越,〔事見高后七年。〕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領。〔師古曰:隃,與逾同。〕歲余,高后崩,即罷兵。趙佗因此以兵威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遺,於季翻;下同。劉昫曰:唐黨州,古西甌所居也;漢屬鬱林郡界。

【原文】初,隆慮侯灶擊南越,〔事見高后七年。〕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領。〔師古曰:隃,與逾同。〕歲余,高后崩,即罷兵。趙佗因此以兵威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遺,於季翻;下同。劉昫曰:唐黨州,古西甌所居也;漢屬鬱林郡界。駱,越也;唐貴州郁平縣,古西甌、駱越所居,漢為鬱林廣郁縣地。又,潘州亦西甌、駱越地,漢合浦郡地也。又,高州茂名縣及鬱林軍,亦古西甌之地。宋白曰:秦象林郡皆西甌地。師古曰:西甌者,即駱越也;言西者,以別東甌也。廣州記曰:交趾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為駱侯,諸縣自名為駱將,銅印青綬,即今之令。後蜀王子將兵討駱侯,自稱為安陽王,治封溪縣。南越王尉佗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趾、九真二郡,即甌駱也。〕東西萬餘里,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侔。

【翻譯】當初,隆慮侯周灶領兵進攻南越國,正值暑熱潮濕,士卒中流行瘟疫,軍隊無法越過陽山嶺。過了一年多,高后去世,便撤兵了。趙佗乘此機會,用兵威脅迫並以財物引誘閩越、西甌、駱,使它們歸屬南越統治。南越國東西長達萬餘里,趙佗乘坐供天子專用的黃屋左纛車,自稱皇帝,與漢朝皇帝相同。

【解析】百越,是指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區。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同地區的部落又各有異名,或稱「吳越」(蘇南浙北一帶)、或稱「閩越」(福建一帶)、或稱「揚越」(湖北江西一帶)、或稱「南越」(廣東一帶)、或稱「西甌」(廣西一帶)、或稱「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

交趾,又名"交阯",中國古代地名,位於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的解釋為:《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縣即位於今越南河內。

揚越即居於九州揚州地域的越人部落。揚越包括句吳與邗越兩個分支。邗越於周朝初年(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廣泛分布在江淮各地,今安徽省南部、江西省北部等地。邗越有三支,一支位於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一帶,今屬江淮方言區(官話系);一支位於江西省鄱陽湖一帶,今屬贛語區。

吳越指春秋時建立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姬姓勾吳、姒姓于越二國。自古以來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同,當地的住民乃同一民系。夏代少康庶子無餘建立于越,是當時生活在今天浙江及周圍一帶的土著民族。春秋時期成立越國。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國。公元前334年,越國為楚國所滅,不願臣服於楚的于越國貴族和平民向福建遷移。于越首領無諸統一「七閩」,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封無諸為閩越王。

甌越,即漢東甌。東甌部落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甌江、靈江流域。東甌國為越王勾踐次子蹄建立,東甌國處歐余山之南,國姓為歐陽氏。東甌部落首領騶搖助漢滅項羽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五月受封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 。

駱越古國的範圍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雲貴高原東南部,東南至越南的紅河流域。秦國滅亡古蜀國後,開明王朝王子開明泮(蜀泮)逃到越南北部,成為西甌首領,並於前257年合併雒越,成立了甌雒國,又稱為安陽國。公元前206年,南海郡尉趙佗滅甌雒國,成立南越國。趙佗在外交上採取了交好近鄰閩越的策略,對內開始稱帝建立中央集權。

列侯「功大者食縣,功小者食鄉亭」,「得賦斂」,並「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列侯爵是僅低於諸侯王一級且普遍封授的封爵,但名位較秦有所下降。關內侯秩位僅在列侯之下,無國邑,特恩者乃得食邑,寄食在所縣;至東漢,其食邑者改領月俸谷基於有無封國食邑的區別,列侯可世世承襲,傳封邑於子孫後代;關內侯賜爵則但爵其身,不能世襲。即使是特令食邑的關內侯亦如此。西漢列侯均可立國,列侯即使食一鄉、一亭者亦不例外;而東漢唯有縣侯方能立國,都鄉侯、鄉侯、都亭侯、亭侯皆不能如西漢一樣由舊縣析置鄉、亭而立國。隆慮侯屬於縣侯,是一個上中等侯。

呂后派遣的軍隊由於瘟疫,一年都沒有進展。這個時候呂后去世,劉章周勃發動政變,難道周灶就擅自做主撤軍了?應該是漢文帝下令撤軍的。而趙佗也趁機寫了一封求和信,提出了兩個要求:撤走長沙的兩支駐軍,尋找自己的兄弟。

【原文】帝乃為佗親冢在真定者置守邑,〔為,於偽翻。〕歲時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賜寵之。復使陸賈使南越,〔復,扶又翻。〕賜佗書曰:"朕,高皇帝側室之子也,〔師古曰:言非正嫡所生。〕棄外,奉北藩於代。道里遼遠,壅蔽朴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臨事,不幸有疾,諸呂為變,賴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孟康曰:辭讓帝位,不見置也。〕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佗,真定人,親昆弟皆在真定,故來求之。呂后七年,佗反,攻長沙,故遣兩將軍屯於長沙以備之。遺,於季翻。〕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博陽,齊地。高祖功臣表有博陽侯陳濞,蓋於此時為將軍也。索隱曰:博陽縣在汝南。〕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冢。〔治,直之翻。〕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師古曰:言越兵寇邊、長沙、南郡皆厭苦之,而漢兵亦當拒戰,其于越亦非利也。〕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也,』〔介,隔也。〕朕不得擅變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蘇林曰:山領名也。如淳曰:長沙南界。予謂服領者,自五嶺以南,荒服之外,因以稱之。〕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亡,與無同。乘,繩證翻。〕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惡,〔師古曰:彼此共棄,故曰分。〕終今以來,通使如故。"〔師古曰:從今通使至於終久,故曰"終今以來"也。〕

【翻譯】漢文帝於是下令,為趙佗在真定的父母親的墳墓設置專司守墓的民戶,按每年四季祭祀;又召來趙佗的兄弟,用尊貴的官位和豐厚的賞賜表示優寵。文帝又派遣陸賈出使南越國,帶去文帝致趙佗的一封書信,信中說:「朕是高皇帝側室所生之子,被安置於外地,在北方代地做藩王。因路途遼遠,加上我眼界不開闊,樸實愚魯,所以那時沒有與您通信問侯。高皇帝不幸去世,孝惠帝也去世了;高后親自裁決國政,晚年不幸患病,諸呂乘機謀反,幸虧有開國功臣之力,誅滅了呂氏。朕因無法推辭諸侯王、侯和百官的擁戴,不得不登基稱帝,現已即位。前不久,得知大王曾致書於將軍隆慮侯周灶,請求尋找您的親兄弟,請求罷免長沙國的兩位將軍。朕因為您的這封書信,已罷免了將軍博陽侯;您在真定的親兄弟,朕已派人前去慰問,並修整了您先人的墳墓。前幾日聽說大王在邊境一帶發兵,不斷侵害劫掠。當時長沙國受害,而南郡尤其嚴重;即便是大王治理下的南越王國,難道就能在戰爭中只獲利益而不受損害嗎!戰事一起,必定使許多士卒喪生,將吏傷身,造成許多寡婦、孤兒和無人贍養的老人;朕不忍心做這種得一亡十的事情。朕本來準備對犬牙交錯的地界做出調整,徵求官員意見,回答說『這是高皇帝為了隔離長沙國而劃定的』,朕不得擅自變更地界。現在,漢若奪取大王的領地,並不足以增加多少疆域;奪得大王的財富,也不足以增加多少財源。五嶺以南的土地,大王盡可自行治理。即便大王已有皇帝的稱號,但兩位皇帝同時並立,互相之間沒有一位使者相互聯繫,這是以力相爭;只講力爭而不講謙讓,這是仁人所不屑於做的。願與大王共棄前嫌,自今以後,互通使者往來,恢復原有的良好關係。」

【解析】這段話出自《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有所刪減。原文為:文帝元年,初鎮撫天下,使告諸侯四夷從代來即位意,諭盛德焉。乃為佗親冢在真定置守邑,歲時奉祀。召其從昆弟,尊官厚賜寵之。召丞相平舉可使粵者,平言陸賈先帝時使粵。上召賈為太中大夫,謁者一人為副使,賜佗書曰:「皇帝謹問南粵王,甚苦心勞意。朕,高皇帝側室之子,棄外奉北藩於代,道里遼遠,壅蔽朴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臨事,不幸有疾,日進不衰,以故悖暴乎治。諸呂為變故亂法,不能獨制,乃取它姓子為孝惠皇帝嗣。賴宗廟之靈,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冢。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也』,朕不得擅變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患,終今以來,通使如故。故使賈馳諭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為寇災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願王聽樂娛憂,存問鄰國。」

戰國以來,因為厚葬的刺激,盜墓行為盛行。為了防盜,除了「墓室設有特別防護設施」之外,還出現了「墳前置守」的方式,即守墓人。其日常工作有兩樣,一是打掃墓園,清理雜草,種植花木;二是守夜,防止盜墓賊和野獸打擾先靈。還有就是每年在一定的時間祭祀。「予守冢」「置守冢」體現了皇帝對某些家族和個人特別的恩寵和深切的關愛。漢高帝十二年,劉邦曾下令為秦始皇帝等「予守冢」各若干家。漢文帝曾追尊薄太后的父親為靈文侯,會稽郡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已下吏奉守冢,寢廟上食祠如法。

漢文帝對外採取了懷柔政策,化干戈為玉帛。改善雙方關係,首先得自己有所表示,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漢文帝的做法有:置守邑,歲時奉祀;給趙佗的兄弟封官賞賜;罷免將軍博陽侯。然後挑選出色的外交官下正式國書。

國書中,先確定雙方的身份,以皇帝的身份問候藩國南越王,管理國家辛苦了。漢朝依然承認南越王的身份。接著介紹自己的身份,漢高祖側室生的兒子,不受重視,被外派到偏遠的代國做諸侯王,因而不曾聯絡過。這態度就比較謙和。矛盾雙方如果你採取強硬的態度,那多半只會激化矛盾。當然,謙和不是謙卑,對於不講道理的人,軟弱是不能贏得和平友好的。

然後認錯。解釋漢朝與南越矛盾產生的原因,是呂后因為生病而施政錯誤,現在諸呂叛亂已經被除去了,錯誤的政策也可以改過來了。任何衝突都是有原因的,哪怕對方是找的藉口,也要把這個藉口堵住,讓自己在道義上占據主動。如果真的是誤會,那就用證據澄清。有的人明明自己做錯了,卻死不認錯,還會把責任推給對方,那矛盾自然是無法化解了。

譬如中天海纜拆分上市導致股價大幅下跌這一事件。當天雪球有投資者諮詢我此事的影響,他認為海纜是中天的核心業務,分拆出去會稀釋優質資產的權益,影響母公司盈利;投資者轉向核心資產,母公司估值水平也可能隨之下降,小股東利益受損。我以為,中天海纜拆分上市對中天科技的影響是中性的。子公司的激勵機制可以更有力、發展更快更好,專業化經營估值也可以得到提升。投資者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公司戰略能力和誠信問題。

2020年9月2日,中天科技董事會擬授權公司及中天科技海纜管理層啟動中天科技海纜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股價下跌0.43%。2021年3月5日,中天科技發布《關於分拆所屬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股價下跌1.48%。2021年8月30日,中天科技擬終止本次分拆中天海纜至科創板上市事項,並撤回相關上市申請文件。待條件成熟時,公司再籌劃分拆上市的工作,股價上漲4.03%。2022年11月8日,在中天科技第三季度集體業績說明會中,有投資者提問公司海纜業務是否會進行分拆,公司予以否定。11月14日,公司在上證e互動平台上回復投資者稱,「自海纜分拆項目終止後,公司沒有審議過分拆中天科技海纜上市的事項。」11月25日,中天科技董事會再次決定籌劃中天科技海纜分拆上市。面對投資者的質疑,中天科技的解釋是:公司是基於投資人通過多個渠道反覆詢問,才提請董事會決策並取得通過。這個解釋是把責任推給投資者,公司戰略10天發生重大變化就是投資者要求的呀,沒有忽悠你們。投資者用腳投票,股價跌停後次日再度下跌6.05%。

中天科技難道沒有總體戰略麼?既然2021年終止分拆,那麼什麼情況下分拆上市對於投資者更有利應該是分析過的,重啟也應該是客觀條件達到了,而不應該僅僅是投資者關注就草率實施。除非是公司認為機構投資者對於未來的判斷更加專業,那措辭也應該是公司與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專家進行了充分探討,才提請董事會決策並取得通過,決策程序是嚴謹負責的。這才是正確的危機公關處理方式。

接著解釋皇位的由來,表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和大臣們對自己的支持,暗示帝位是爭不來的。

然後從趙佗給周灶的信入手,表明自己的誠意,你的要求我已經在落實了。這裡為什麼只是撤走了一支軍隊呢?因為南越是否真的停戰還不確定,還要防守。趙佗的兄弟也派人探望厚待了,但不會交給趙佗,作為漢文帝鉗制趙佗的手段之一。

之後,漢文帝開始勸和了:分析戰爭對南越的利弊。將士傷亡是難以避免的,漢朝不是打不贏,只是不忍心這麼做罷了。縱然漢文帝有心讓步,願重新調整南越的邊境,但那是漢高祖確定的,大臣們不會答應擅自改變。對大漢來說,占據南越的土地財富也沒有多大好處(暗示南越國力遠弱於漢),南越還是由你來統治。

然後,提到帝號問題。兩帝並立,爭鬥是難免的,需要有一方讓步。大漢願意繼續通使通商,恢復到漢高祖時期的狀態,但南越不能繼續騷擾大漢邊境。

結尾希望趙佗在國內欣賞歌舞,排遣憂愁,與鄰國交好。則是與開頭的問候呼應的。

【原文】賈至南越。南越王恐,頓首謝罪;願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貢職。於是下令國中曰:"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並世。漢皇帝,賢天子。自今以來,去帝制、黃屋、左纛。"〔去,羌呂翻。〕因為書,稱:"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長,知兩翻;下同。〕曰:【章:甲十五行本無"曰"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賜臣佗璽,以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義不忍絕,所以賜老夫者厚甚。高后用事,別異蠻夷,〔別,彼列翻。〕出令曰:『毋與蠻夷越金鐵、田器、馬、牛、羊;〔以越為蠻夷,故曰蠻越。〕即予,予牡,毋予牝。』〔予,讀曰與。牡,雄也;牝,雌也。恐其蕃息,故不予牝。〕老夫處僻,馬、牛、羊齒已長。〔師古曰:齒已長,謂老也。處,昌呂翻;下同。〕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內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輩上書謝過,皆不反。又風聞老夫父母墳墓已壞削,兄弟宗族已誅論。〔師古曰:風聞,謂風聲傳聞也。誅論者,以罪論死也。壞,音怪。〕吏相與議曰:『今內不得振於漢,〔言為漢所貶削,不得振起也。〕外亡以自高異,』〔亡,讀曰無。〕故更號為帝,自帝其國,非敢有害於天下。〔更,工衡翻。〕高皇后聞之,大怒,削去南越之籍,使使不通。〔去,羌呂翻。使使:上如字;下疏吏翻。〕老夫竊疑長沙王讒臣,故發兵以伐其邊。老夫處越四十九年,於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昧,目不視靡曼之色,〔張揖曰:靡,細也。曼,澤也。〕耳不聽鐘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漢也。今陛下幸哀憐,復故號,通使漢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

【翻譯】陸賈到達南越。南越王趙佗見了文帝書信,十分惶恐,頓道謝罪;表示願意遵奉皇帝明詔,永為藩國臣屬,遵奉貢納職責。趙佗隨即下令於國中說:「我聽說,兩雄不能同時共立,兩賢不能一時並存。漢廷皇帝,是賢明天子。從今以後,我廢去帝制、黃屋、左纛。」於是寫了一封致漢文帝的回信,說:「蠻夷大長、老夫臣趙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是供職於舊越地的官員,幸得高皇帝寵信,賜我璽印,封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後,根據道義,不忍心斷絕與南越的關係,所以對老夫有十分豐厚的賞賜。高后當政,歧視和隔絕蠻夷之地,下令說:『不得給蠻夷南越金鐵、農具、馬、牛、羊;如果給它牲畜,也只能給雄性的,不給雌性的。』老夫地處偏僻,馬、牛、羊也已經老了,自以為未能行祭祀之禮,犯下死罪,故派遣內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三批人上書朝廷謝罪,但他們都沒有返回。又據風聞謠傳,說老夫的父母墳墓已被平毀,兄弟宗族人等已被判罪處死。官員一同議論說:『現在對內不能得到漢朝尊重,對外沒有自我顯示與眾不同的地方。』所以才改王號,稱皇帝,只在南越國境內稱帝,並無為害天下的膽量。高皇后得知,勃然大怒,削去南越國的封號,斷絕使臣往來。老夫私下懷疑是長沙王 陰謀陷害我,所以才發兵攻打長沙國邊界。老夫在越地已生活了四十九年,現在已抱孫子了。但我夙興夜寐,睡覺難安枕席,吃飯也品嘗不出味道,目不視美女之色,耳不聽鐘鼓演奏的音律,就是因為不能侍奉漢廷天子。現在,有幸得到陛下哀憐,恢復我原來的封號,允許我像過去一樣派人出使漢廷;老夫即是死去,屍骨也不朽滅。改號為王,不敢再稱帝了!」

【解析】這段話出自《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有所刪減。原文為:陸賈至,南粵王恐,乃頓首謝,願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貢職。於是下令國中曰:「吾聞兩雄不俱立,兩賢不並世。漢皇帝賢天子。自今以來,去帝制黃屋左纛。」因為書稱:「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老夫故粵吏也,高皇帝幸賜臣佗璽,以為南粵王,使為外臣,時內貢職。孝惠皇帝即位,義不忍絕,所以賜老夫者厚甚。高后自臨用事,近細士,信讒臣,別異蠻夷,出令曰:『毋予蠻夷外粵金鐵田器;馬、牛、羊即予,予牡,毋與牝。』老夫處辟,馬、羊、羊齒已長,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內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輩上書謝過,皆不反。又風聞老夫父母墳墓已壞削,兄弟宗族已誅論。吏相與議曰:『今內不得振於漢。外亡以自高異。』故更號為帝,自帝其國,非敢有害於天下也。高皇后聞之大怒,削去南粵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竊疑長沙王讒臣,故敢發兵以伐其邊。且南方卑濕,蠻夷中西有西甌,其眾半羸,南面稱王;東有閩粵,其眾數千人,亦稱王;西北有長沙,其半蠻夷,亦稱王。老夫故敢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老夫身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數千萬里,帶甲百萬有餘,然北面而臣事漢,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處粵四十九年,於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漢也。今陛下幸哀憐,復故號,通使漢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謹北面因使者獻白璧一雙,翠鳥千,犀角十,紫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雙,孔雀二雙。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收到漢文帝的詔書後,趙佗一方面為漢文帝的誠意感動,一方面也審時度勢,選擇再次歸屬漢朝作為藩國並進貢,並馬上用去除帝號的行動做出回應。然後給漢文帝回了一封信。趙佗這封奏書,被後世人稱為嶺南首篇文章。

人敬我一分,我敬人三分。開頭蠻夷大長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是對漢文帝問候的回應,蠻夷首領、老夫、臣都是謙卑的態度,是漢文帝謙和態度贏得的結果。

然後,從政治上闡述了南越國與秦國、漢朝的歷史淵源,趙佗本來是秦朝任命的南越地區官吏,後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根是屬於秦漢的。孝惠帝遵循漢高祖的政策,厚賜趙佗,趙佗都是感恩的。

接下來解釋趙佗稱帝攻打長沙的理由:第一條就是呂后執行後聽信讒言,將南越視作蠻夷,不再給南越鐵器、牲畜,沒鐵器還沒什麼,到沒有牲畜導致無法祭祀,禮法上犯了死罪。《尚書·牧誓》中商紂王的一條罪責就是祭祀不修。為了不犯死罪,趙佗曾經派下屬寫了三封奏疏請罪,都沒有回信。第二條是聽說父母的墳墓被毀壞,兄弟宗族被誅殺,這都是血仇。趙佗起兵時這應該不是理由,但是既然漢文帝用置守邑、給趙佗的兄弟封官賞賜牽制趙佗,趙佗就要用歸漢換取漢文帝對自己宗族的善待。第三條是呂后因為趙佗稱帝不再承認南越國的藩國地位,不再通使。而趙佗稱帝也僅僅是因為大漢不尊重南越,將其看做蠻夷,西甌、閩粵、長沙這些實力不如南越的都稱王了,所以稱帝表明實力而已,攻打長沙也只不過是因為懷疑長沙王讒言陷害南越,並不是想逐鹿中原。

接下來解釋向漢稱臣的原因是不敢忘本,不卑不亢,同時展示實力,領土幾千萬里,軍隊上百萬,大漢不要對南越過分要求。

秀肌肉後又開始示弱,趙佗已經49歲了,在古代算老年人了,孫子也有了,其實不願意折騰擴大領土了。之所以還日夜勞累,不敢享受,就是因為沒有得到漢朝的認可。既然漢文帝願意恢復漢高祖分封南越王自治的狀態,繼續通使通商,趙佗也願意去掉帝號,歸順漢朝。之後是回贈漢朝的禮物和貢品。

結尾與開頭的問候呼應,都是古代行為的範式。

【原文】齊哀王襄薨。〔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翻譯】齊哀王劉襄去世。

【解析】齊王劉襄的死,後世有人認為是因失去帝位鬱鬱而終;漢惠帝劉盈因為放縱酒色也是23歲死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