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教訓:老舊裝備該扔就扔,中國須加強生產加大軍費投入

史海雜談 發佈 2023-01-28T06:30:56.424963+00:00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烏開戰之前,俄羅斯幾十萬大軍陳兵俄烏邊境,大戰一觸即發,很多人認為俄烏如果發生戰爭,俄軍會占據絕對優勢。

從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中看來,雖然俄軍在戰爭之初頗有些亮點,但這一場戰爭實際上已經從現代戰爭演變回了傳統的消耗戰。在這樣的戰爭形勢中,雙方有多少家底,決定了誰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烏開戰之前,俄羅斯幾十萬大軍陳兵俄烏邊境,大戰一觸即發,很多人認為俄烏如果發生戰爭,俄軍會占據絕對優勢。俄烏開戰之後,俄軍的表現卻令人深思,並沒有太多的亮點,並且在很多時候,俄軍也顯得很被動,被烏軍突然襲擊,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原本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生戰爭,俄軍打敗烏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烏克蘭從俄烏開戰之前就開始得到了美國和北約國家的軍事援助,起初只有可攜式防空飛彈和反坦克飛彈,後來演變成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車,火箭炮等武器,外加大量的彈藥,烏軍原本的劣勢得到了有效解決,北約的援助也大大加強了烏軍的戰鬥力,也是令俄軍打得比較吃力的主要原因。

比如,俄軍雖然儲備有近萬輛主戰坦克,但是因為翻新不及時、謝爾久科夫軍改中削弱了部分兵工廠的能力,只好將庫存的大量T-62主戰坦克翻新,拉上戰場使用。對面的烏軍連庫存都沒有多少,甚至於自家122mm榴彈炮彈生產線都毀掉了,美國援助了上百萬發155mm炮彈也是杯水車薪。這一場戰爭,實際上演變成了俄羅斯和北約的庫存消耗戰;但是很明顯,依靠著蘇聯時代巨量的庫存,俄軍並不容易在戰爭中徹底倒下,但是這些老舊裝備也嚴重影響了俄軍的戰鬥力。俄烏戰爭,也有很多值得我軍學習的經驗和教訓。

從這裡說回我軍。解放軍從2015年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軍改,從以往的合成師改進為合成旅,經歷了規模宏大的改編、整編。雖然略微縮減了軍隊規模,但實際上換來的國防實力的大幅提升;在這之前,解放軍還擁有著大量的老舊裝備,軍改後,解放軍的面貌煥然一新,取代老舊裝備的是現代化的軍事裝備。就拿陸軍來說,擁有龐大數量的59式坦克,老舊的裝甲車,以及其他裝備。

可是在這時有人提出,老舊裝備必須保留,以應對未來的戰爭。大規模戰爭誠然容易演變成消耗戰,畢竟在一定情況下,像59式坦克這類老舊裝備還能夠經過簡單的改裝,重新投入到戰場中,在消耗戰的過程中,這些老舊裝備能夠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能減少戰爭的成本。但是這種觀點並未見得:一寸長一寸強,既然先進武器具備著更強大的性能,那麼就不應當保留太多的老舊武器,而是像美軍一樣儲備有大量的先進武器,並隨時準備部署。

就以美軍來說,其M1A2主戰坦克雖然早已經停產,但截至目前仍然擁有1500輛M1A2和6000多輛M1A1主戰坦克,在裝甲墳場裡面封存著,拉出來翻新一下就能開上戰場。戰時,這7500多輛三代主戰坦克,就是一支強大的鋼鐵洪流,而且都是相對先進的三代坦克,可比庫存的二代/一代坦克強不少。

從中國的裝備庫存來看,因為歷史原因有一段時間嚴重落後於世界潮流,因此大量封存裝備都是在一代/二代基礎上改進,再進入庫存。比如,中國空軍產生了大量的退役裝備,目前擁有大約1300架以殲-7/殲-8為主要代表的二代/二代半戰鬥機,以及少量的蘇-27四代戰鬥機和200架強-5攻擊機;中國陸軍則擁有至少3000輛59式中型坦克。堪稱巨量的庫存,在未來大規模戰爭爆發時必然需要拉上戰場,但是可能爆發在5年,乃至10年之後的戰爭能容下這些老舊裝備嗎?

很明顯,答案是不能。10年前的殲-7攜帶PL-5E格鬥飛彈確實尚有一戰之力,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尤其是格外強調在一百公里以外先發制敵的超視距空戰戰場上,如今的殲-7攜帶老舊的格鬥飛彈未必能接近到敵軍戰鬥機飛彈的有效射程以內。10年前的59-1/-2/d式中型坦克面對二代/三代早期型主戰坦克時同樣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但如今未必能與之「正面硬剛」。甚至連先進的反坦克飛彈都無法阻擋。

而現代戰爭中,使用高精尖武器的比例越大,勝算越大。比如在開戰之後,投入大量的巡航飛彈與精確制導飛彈和炸彈,瞬間癱瘓敵軍的重要設施,比如彈藥庫,指揮所和雷達站,以及防空陣地,對方的戰鬥力會消耗大半。在俄烏戰爭中,俄軍缺少精確制飛彈藥,沒能完全壓制住烏軍,所以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是非常重要的,反而打消耗戰的路是不可取的。

由於科技的發展,現代的裝備越發複雜,成本也相當高昂,這和二戰時期大量機械構造的裝備截然不同。如今的高精尖武器,無一例外不是需要極長工時、極複雜供應鏈生產出來的,在戰時根本不可能大量複製生產。所以,解放軍目前應當在現在這種和平狀態下,加大軍費投入、加大軍工生產,以在短期內囤積大量的高精尖武器,哪怕必須因為軍費無法維繫這一龐大規模的裝備,也需要維持生產線的運轉,或者大量的儲備。唯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的戰爭中制勝。

如果只談用現有的戰後第二代噴氣機,或者第一代坦克作為戰爭儲備,確實有些說不過去:它們雖然經過了不斷的改進,但是基礎就擺在這,相當薄弱。這些老舊的裝備該扔就扔,減少一部分庫存,用剩餘的庫存經費來量產新式裝備,既可以減少庫存壓力,又能以最新的裝備來替換下現役相對老舊的裝備,豈不美哉?

比如,目前的殲-16戰鬥機正處於大量量產的階段,如果加大軍費投入,縮短生產製造時間,按照10天生產一架的速度,完全能夠在5年以內替換下所有二代戰鬥機和部分四代戰鬥機;相對廉價的96B主戰坦克,同樣可以大量生產,在5年內替換下所有88B、96式主戰坦克,以及早期的96A主戰坦克,令這些相對先進的作為庫存裝備。唯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中國的戰爭潛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