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四十年無戰事,雙方和平的壓艙石是什麼?

飛天陽光 發佈 2023-01-31T19:01:36.280810+00:00

這是出自北宋人陳師道《後山談叢》的記載,隨後被生活於兩宋之交的邵博,在《邵氏聞見後錄》中抄錄並繼續美化加工,說遼道宗不但拉著宋使慟哭仁宗,還給仁宗整出一個衣冠冢來,葬禮規格如同埋葬耶律家的祖宗一樣云云。

本 文 約 5300 字

閱 讀 需 要 14 min


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駕崩,宋廷遣使告哀於契丹遼國,遼道宗耶律洪基拉著使者的手嚎啕大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矣!」


這是出自北宋人陳師道《後山談叢》的記載,隨後被生活於兩宋之交的邵博,在《邵氏聞見後錄》中抄錄並繼續美化加工,說遼道宗不但拉著宋使慟哭仁宗,還給仁宗整出一個衣冠冢來,葬禮規格如同埋葬耶律家的祖宗一樣云云。


影視劇中,宋仁宗趙禎駕崩,遼道宗耶律洪基拜之。來源/電視劇《清平樂》截圖


這就離譜了!如果人死後有靈的話,恐怕遼道宗會去找陳師道、特別是邵博討說法的,因為,不管是道宗有感於仁宗的人格魅力而哭,還是擔憂兩國未來和平的不確定性而哭,以及什麼衣冠冢了,都明顯與史實不符,這只不過是宋代士人的意淫,並沒有真實發生過。


在以「彬彬不異中華」自居的遼道宗眼中,與之稱兄道弟、南北對峙的北宋是「柔可侮而不足憚」的存在,以「中國」「諸夏」皇帝自詡、且一直占據軍事主動權的道宗,怎麼可能會因為保持了四十二年的和平,而對柔懦的宋仁宗嚎啕大哭並樹立衣冠冢呢?


畢竟,以軍事武力立國的契丹大遼,南略燕雲子石晉,西征諸部臣夏國,東吞渤海震高麗,是繼大唐之後的超級大國,性格「沉靜嚴疑」的道宗表示:他干不出那種有辱國體的事兒來!


但是,在這樣一個強盛政權的威脅下,荏弱的宋仁宗趙禎為何能坐享四十年太平呢?換句話說,契丹遼國為何沒有再次南下中原馳騁呢?仁宗四十年和平的壓艙石是什麼呢?


宋仁宗趙禎於公元1022年(宋真宗乾興元年,遼聖宗太平二年)二月十九即位,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遼道宗清寧九年)三月二十九駕崩,實際在位四十二年整,歷經遼聖宗耶律隆緒、遼興宗耶律宗真、遼道宗耶律洪基三個契丹皇帝,他在位這四十二年間,雖然有元昊騷擾西陲,契丹也來趁火打劫,致使宋朝「費累百萬」,但在文化、經濟上還是頗有盛世氣象,因此能為四十二年太平天子。


影視劇中,繁榮的宋代社會。來源/電視劇《清平樂》截圖


仁宗能夠坐享承平,宋遼之間無戰事,原因是多重的,有雙方民心厭戰的原因,也有在經濟領域密切聯繫的原因,但南北和平最大的壓艙石,還是來自契丹內部的掣肘。


民心厭戰與榷場貿易


民心厭戰的情緒,不只遼國有,北宋亦然。兩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多數時候都處於對外用兵狀態。


遼太祖阿保機在謀奪部落聯盟之位後,就四處征討,遠征漠北,西服党項,盡有奚、霫之地。建國後,更是劫掠中原,和五代政權爭鋒;侵蝕東疆,臣服女真、鐵驪、達魯古等諸族;最後吞併海東盛國渤海。


他兒子遼太宗德光則是北平烏古,南侵中原,把幽雲十六州囊入懷中,還消滅石晉。在位短暫的遼世宗兀欲也曾圖謀和後周爭霸,到他兒子遼景宗賢寧,因為北漢問題又和宋朝撕破臉。


宋太祖趙匡胤是甫一建國,就遭遇李筠、李重進之亂,平定叛亂後就展開宇內小一統,連滅荊南、武平、吳越、後蜀、南漢、南唐,又討伐北漢未果。其弟太宗趙炅消滅北漢後,想趁大勝之餘威染指幽雲,卻被遼國擊敗,也撕破開寶以來宋遼之間的友好外交,南北進入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狀態。


宋初對遼戰爭。來源/《中國戰爭史地圖集》


長期頻繁的戰爭,導致國內人民疲憊不堪,兵役、徭役的頻繁徵發,使百姓家庭離散、困苦窘迫,危機與貧窮日益增長,國內起義頻頻,盜賊蔓延。種種跡象,都迫使兩國的戰爭機器不得不衰退,民眾渴望和平,國家發展也需要和平時間來建設。


因此,在訂立澶淵之盟後,約為兄弟之國的遼宋,雖然沒有真正放下猜忌和防範,依舊視對方為敵屬之國,但雙方也都竭力維持南北之間脆弱的和平。


特別是契丹,南北停戰後不但每年省下用兵軍費,還從宋朝獲得大量的歲幣,同時又通過榷場貿易獲取利益,充分滿足契丹貴族的奢侈享受,就是普通百姓也能通過貿易獲得日常所需。


眾所周知,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經常會成為沒有硝煙的戰爭,宋遼貿易也不例外。他們都在滿足自身的需求外,儘可能的從對方獲取財富,把對方擁有的重要物資想方設法流到國內,充分利用自身產品的資源,去削弱對手壯大自己,才能在貿易中立於不敗之地。


宋向遼輸出茶葉、瓷器、漆器、絲織品、布、書籍等等,其中最大宗的輸出品就是茶葉。茶葉在榷場貿易中的占比很大,以茶易馬是宋人的最佳手段,儘管遼國禁止用馬匹交易,但在高額的利潤下,仍有大量的馬匹流入宋境,以至於宋朝在神宗時直接把茶司和馬司合併為茶馬司,統一管理茶馬互市。


宣化下八里遼墓壁畫《備茶圖》,反映出茶葉貿易。來源/宣化博物館


遼向宋輸出的物品種類較為單一,有羊、駱駝、鹽、糧食、馬具等等,以羊、鹽為主。宋人從上到下都很喜歡吃羊肉,遼國的羊肉肉質鮮美,在宋朝很有市場。每當宋遼關係發生齟齬時,遼就通過禁止羊出口相要挾。遼國的鹽資源也極其豐富,比宋鹽味重價廉,很受邊境宋人的喜歡。有點諷刺的是,正是因為遼鹽的衝擊,迫使搞食鹽壟斷專賣的宋朝,不敢逼河北的老百姓和內地百姓一樣吃官府的高價鹽。


除了自身產品貿易外,宋遼還搞轉手貿易。


宋朝的海外貿易發達,進口商品種類達到四百餘種之多。從太宗時期在滿足自身上層消費後,就開始將進口物品轉手投向市場,還禁止民間商人和蕃客私下交易進口物品,以保障官府的壟斷性。宋廷把大量的香藥、寶貨、犀牙、珍珠、瑪瑙、珊瑚等等,轉賣給契丹人。


契丹人對於舶來品的需求很大,又因為西域商路漫長,沿途還不時遭到劫掠,舶來品的數量遠不及來自宋朝的多且穩定。所以,在奢侈品上,遼國很倚重與北宋的榷場交易。


遼國的轉手貿易則不如北宋。遼把出產於女真五國部的貢品北珠高價轉售給北宋,很受宋朝貴族的喜歡。在崇尚奢華的宋徽宗時代,宮廷更是以北珠為時尚,爭相去榷場購買。北宋滅亡時,國庫還存著四十斤北珠。


除了轉賣北珠給宋人,遼國還在滿足自身需求後,把從宋朝貿易中獲得的商品,或賞賜、或販賣,給回鶻人、党項人、女真人、高麗人、蒙古人等等。特別是宋夏失和時,遼國就趁著宋夏榷場關閉,充當兩國的掮客,把宋朝的商品賣給西夏人,從中謀取巨額暴利。


在國家貿易中,都希望自己的輸出大於輸入,追求貿易順差。宋朝因為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大量物美價廉的物品,通過貿易輸出到遼國,所以很容易保持貿易順差。據史料記載,宋朝在榷場貿易的利潤,差不多可以收回每年付給遼國歲幣的十分之五六。


遼國則由於自身的原因,遠達不到貿易順差,為了改變貿易逆差,遼人只能從貿易之外想辦法,比如憑藉強大的武力值,利用宋朝畏戰的心理,動輒挑事,最出名的就是遼興宗趁著宋夏戰爭,逼迫宋朝增加歲幣,獲得巨額的意外之財,以至於「內府之儲珍異固山積也」。


儘管宋遼之間時不時存在著小規模的衝突,但由於遊牧民族不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對農耕文明的依賴程度較高的事實,遼國還是比較珍惜與宋的和平,「守盟修好皆其誠心」,通過歲幣、榷場貿易、以及民間走私貿易,為兩國之間脆弱的和平添磚加瓦。


契丹內部問題對自身的掣肘


遼建國比宋早,從五代以來靠武力強勢發展,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都足以和宋抗衡。因此,在宋遼關係中,遼國一直處於優勢,不管宋朝內心多不情願,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在和遼國的交往中放下身段,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而遼國也因為受自身內部問題的掣肘影響,不得不為南北和平保駕護航。


澶淵之盟後,遼聖宗趁著南北和平,騰出手處理東疆事務,去修理一直暗戳戳向北擴張的高麗國。澶淵之前遼已經討伐過一次,又先後展開兩次東征。儘管親征的遼聖宗打下高麗首府開京,第三次東征還持續六年之久,由於高麗人的狡黠以及頑強抵抗,遼聖宗始終沒有達到他的戰爭目的——奪回錯誤賞賜給高麗的江東六州。


韓國影視劇中,遼聖宗決定征高麗。來源/電視劇《千秋太后》截圖


長久的戰事勞民傷財,最終落得兩敗俱傷的結果,只能憑藉遠勝於高麗的綜合國力,才迫使高麗國王再次乞和稱臣。


而宋仁宗在位前期的少年時代,正是遼聖宗打高麗後的恢復期,因為對高麗的戰爭,致使遼國東京地區(今遼寧省遼陽市)窮困不堪,最終引發渤海人大延琳領導的大起義。當時的東京留守是聖宗的大舅子兼女婿蕭孝先,和妻子崔八公主一起被大延琳囚禁。後來,蕭孝先拋棄公主逃跑,公主遇害。已經年近花甲、還憂心妻妾不和的遼聖宗花費一年的時間,才徹底平定建國稱號的大延琳之亂。


處在這種情況下的遼聖宗,怎麼可能還有心力、國力再下中原爭鋒?他還得盡力去維護和北宋的友好關係,以免高麗勾搭上宋朝,聯宋制遼兩邊夾擊他。在平定大延琳之亂半年後,對契丹未來憂心忡忡的遼聖宗就駕崩了,太子宗真即位,是為遼興宗。


年輕的遼興宗性格軟弱憊怠,他在位的二十四年裡,正是宋仁宗的青年和中年時期。興宗從即位起,遼國就深陷內訌的漩渦。先是興宗生母順聖元妃蕭耨斤,廢殺興宗嫡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自號法天太后,大肆清洗政敵,培植親信,胡作非為,盡廢聖宗舊政。


在法天太后蕭耨斤之前的應天太后述律平(遼太祖皇后,遼太宗生母)和承天太后蕭綽(遼景宗皇后,遼聖宗生母),雖然也是權力欲很大,但她們都是以維護夫家(兒子)的皇權為目的,絕不會讓其他勢力侵犯皇權。蕭耨斤則是只顧自己和娘家兄弟的利益,並不在乎兒子代表的皇權,她甚至帶頭去踐踏蔑視皇權,終生致力於挖夫家牆角補貼娘家。


蕭耨斤的強勢跋扈,讓只喜歡吃喝玩樂的遼興宗也無法忍受,母子關係日益緊張,自認為控制大局的蕭耨斤,就聯合二哥蕭孝先,圖謀廢掉大兒子興宗,另立小兒子秦國王重元。年少的重元沒有被老娘丟給他的餡餅砸暈頭,而是和哥哥統一陣線,先下手為強,廢掉老娘讓她去給老父親聖宗守陵。


親政後的興宗,並不能改變後族尾大不掉的局面,他根本撼動不了滿朝諸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還得拉攏舅家,甚至在幾年後不得不迎回老娘蕭耨斤。回朝的蕭耨斤繼續興風作浪,憑恃兄弟子侄們的勢力,逼迫興宗立弟弟重元為皇太弟,傾力支持已經滋生野心的小兒子重元和哥哥奪位。


為了捍衛皇權,興宗努力分化舅舅家,他非常倚重岳父兼大舅舅蕭孝穆一支,蕭孝穆的女兒皇后蕭撻里生了皇子耶律洪基,即後來的遼道宗。身為長房的蕭孝穆系自然要支持自家親外孫、外甥,因此,強盛的法天系後族在皇權的介入下,最終走向分裂。


興宗在他四十年的人生中,趁著宋夏戰爭敲詐宋朝一大筆;再就是不願意看到西夏坐大、以及和西夏爭奪向西的貿易路線,爆發過兩次遼夏戰爭,最後也是憑藉自身綜合國力勝出才逼迫西夏乞和;除此之外,他人生中多數時間,都深陷在皇族和後族的內訌傾軋中,還為兒子道宗朝的黨爭埋下伏筆和隱患,怎麼有餘力真正的南下中原呢?


正是興宗對自身有清醒的認知,所以在趁火打劫敲詐北宋時,對著使者富弼的質問:「今中國提封萬里,所在精兵以萬計,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勝乎?」興宗才老老實實回答「不能」,然後見好就收,接受富弼增幣的提議,重新恢復南北平靜。


而宋仁宗在位的晚期,正是遼道宗即位初的清寧年間,遼國繼續興宗重熙朝的黨爭內訌,身為孫子、侄子的道宗因為勢弱,只能悄悄聚攏屬於帝黨的力量,去和祖母蕭耨斤、叔叔重元抗衡。等祖母蕭耨斤駕崩後,道宗才開始加大力度削弱打擊太叔重元以及蕭氏後族的勢力,極力挽回皇權在後族面前的劣勢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道宗自然希望南北通好,邊境無事,他才好全力以赴的對付好叔叔。


就是在仁宗駕崩三個月後,道宗就遭遇皇太叔重元發動的灤河之變,踴躍參戰的道宗被叛軍射中倒地,不是親衛眼疾手快拉他上馬,他的結局大概不是被俘就是被戰馬踩踏。


幸好,道宗還有德望冠絕一時的重臣耶律仁先大王——即《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原型人物——力挽狂瀾擊敗叛軍,才讓遼道宗有機會在後來以「正朔」自居,輕視北宋,事事與其爭勝,甚至還有意出兵南下,只不過最後在大臣的勸阻下作罷。


影視劇中,耶律洪基與喬峰。來源/電視劇《天龍八部》截圖


所以說,宋仁宗能夠坐享四十二年太平,不僅有兩國民眾渴望和平、厭倦戰爭的心理,南北停戰是民心所向;也有互惠互利、加深兩國文化交流的經濟貿易的加持;更因為,契丹遼國內部問題對自身的掣肘影響——後族和皇族的內訌、東邊防範高麗聯宋制遼、西邊戒備夏國聯宋抗遼,種種原因,才最終促成仁宗四十二年、乃至遼宋維持百年的和平!


宋朝不是不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契丹遼國也不是不想南下中原飲馬,只不過是雙方對現實都有清醒的認知。畢竟,從整個東亞局勢看,遼、宋、夏、高麗,各占博弈盤一角,他們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各自有各自的掣肘和不得已,戰端豈能輕啟?


參考資料:

【1】(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

【2】(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宋)葉隆禮.《契丹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元)脫脫.《遼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5】(朝)鄭麟趾.《高麗史》.香港.亞細亞文化出版社.1972.

【6】熊鳴琴.《欽哀後家族與遼道宗朝黨爭考論》.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2期

【7】方文逑.《宋遼榷場貿易和走私貿易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2010.

【8】李貴英.《關於聖宗朝遼朝與高麗關係的幾個問題》.大連.遼寧師範大學.2011.


END

作者 | 猴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