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化成工藝對鋰電池性能的影響

鋰電筆記 發佈 2023-02-04T19:32:57.568184+00:00

影響鋰離子電池這些性能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鋰離子電池中電解質在負極表面分解形成的固體電解質膜(SEI)。SEI膜是在電池化成過程中首次充放電形成的,穩定的SEI膜能夠保護負極在電解液的後續分解過程中不被消耗和防止石墨脫落,因此化成過程是鋰離子電池製造過程中重要的工序。

影響鋰離子電池這些性能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鋰離子電池中電解質在負極表面分解形成的固體電解質膜(SEI)。SEI膜是在電池化成過程中首次充放電形成的,穩定的SEI膜能夠保護負極在電解液的後續分解過程中不被消耗和防止石墨脫落,因此化成過程是鋰離子電池製造過程中重要的工序。

SEI膜形成機制

⑴ 在一定的負極電位下,電極/電解液相界面的鋰離子與電解液中的溶劑分子等發生不可逆反應;

⑵ 不可逆反應主要發生在電池首次充電過程中;

⑶ 電極表面完全被SEI膜覆蓋後,不可逆反應即停止;

⑷ 一旦形成穩定的SEI膜,充放電過程可多次循環進行


SEI膜組成成分

1、正極確實也有層膜形成,只是現階段認為其對電池的影響要遠遠小於負極表面的SEI膜,因此本文著重討論負極表面的SEI膜(以下所出現SEI膜未加說明則均指在負極形成的)。

2、 負極材料石墨與電解液界面上通過界面反應能生成SEI膜 ,多種分析方法也證明SEI 膜確實存在,厚度約為100~120nm ,其組成主要有各種無機成分如Li2CO3 、LiF、Li2O、LiOH 等和各種有機成分如ROCO2Li 、ROLi 、(ROCO2Li) 2 等。

3、烷基碳酸鋰和Li2CO3均為3.5V前形成SEI膜的主要成分,烷基碳酸鋰和烷氧基鋰為3.5V後形成SEI膜的主要成分。

化成過程就是將注液後靜置合格的電池進行首次充放電,在負極表面形成SEI膜的過程。電池化成過程主要包括四部分:

  • 第一部分:開口充電(預充或排氣)
  • 第二部分:閉口充電
  • 第三部分:閉口老化
  • 第四部分:閉口放電

化成工藝不同形成的SEI膜狀態不同,不同SEI膜狀態對電池的性能有不同的影響,因此不同的化成工藝對鋰離子電池性能有不同的影響。不同化成工藝主要包括化成充放電電流不同、化成充放電時間不同、化成充放電截止電壓不同、化成老化時間和溫度不同等。電池性能主要包括電池的循環性能、電壓、內阻和高溫存儲性能等。

1、化成充放電電流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化成充放電電流主要包括上述第一部分開口充電(排氣)電流,第二部分閉口充電電流和第四部分閉口放電電流。

第一部分開口化成(預充或排氣)主要是小電流充電,目的是形成穩定緻密的SEI膜,使電解液中添加劑反應生成的氣體排出,減小對電池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的影響。而且電解液添加劑種類、數量,反應電位及時間不同,反應需要的充電速率不同。因此該階段充電主要選擇階梯充電模式,即第一步小電流充,後續各步在前步基礎上增加電流充。

王紅霞等通過研究以磷酸鐵鋰為正極,石墨為負極的動力電池的預充方式,發現預充第一步充電電流為0.05C,充電時間為25 min,第二步充電電流為0.15C,充電時間為55min的工藝電池的厚度、高溫存儲性能和循環性能優於其餘兩種預充工藝。但第一步充電電流過小反而會降低電池循環性能

比如本項目組研究的磷酸鐵鋰為正極,石墨為負極,容量為202Ah的動力電池預充工藝發現預充第一步充電電流為0.05C,充電時間為60min,第二步充電電流為0.15C,充電時間為60min的預充工藝電池循環性能(800次@94.90%)優於預充第一步充電電流為0.03C,充電時間為100min,第二步充電電流為0.15C,充電時間為60min的預充工藝的電池(800次@93.80%)。

第二部分閉口化成主要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增大充電電流。在第一部分,電解液中的部分添加劑已經反應,緻密的SEI膜已經形成,但SEI膜過度緻密會影響反應過程中鋰離子的傳輸,因此需要逐漸增大電流使形成的SEI膜滿足緻密到疏鬆的過渡。另外增大充電電流也會縮短電池充電時間,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充電電流過大,會造成電池溫度升高,SEI膜遭到破壞,進行溶解和重組。電池容量衰減、循環性能變差,甚至會造成安全事故。

Gao等研究鋰離子電池在不同充放電倍率下的溫升特性發現除了電極表面,電池其他位置的溫升與電池表面的溫升一致,並建立了一個電池離子熱模型來模擬電池在不同充放電倍率下的溫度變化。基於此模型,取溫升為約束條件,建立了邊界充電電流曲線,制定出了選擇鋰離子電池最佳充電電流方案。另外充電電流過大,從正極脫出的大量鋰離子不能快速嵌入到負極,造成負極表面析鋰使電池容量降低、循環性能變差,且形成的鋰枝晶可能會刺穿隔膜造成電池短路,發生危險。

第四部分閉口放電是將充滿電的電池進行首次放電,從而完成電池的整個活化過程。在進行放電之前負極表面的SEI膜已經基本形成,所以該部分放電電流可以等於或稍大於第二部分的充電電流,但電流不宜過大,過大會導致電池極化嚴重,電池溫升過快。另外為了保證電池的一致性,還應在大電流放電後進行一部分小電流放電。

2、化成充放電時間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化成充放電時間主要包括上述的第一部分開口充電(預充或排氣)時間,第二部分閉口充電時間和第四部分閉口放電時間。

第一部分開口充電(預充或排氣)時間是小電流充電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長時間的小電流充電會使形成的SEI膜阻抗增加,電池內阻增加。

張沿江等通過研究磷酸鐵鋰正極,石墨負極動力電池的化成充電時間對電池性能的影響,發現在相同大小的充電電流下適當減少化成時間對電池負極表面SEI膜的形成有利,使用該充電方法的負極表面光滑,能有效改善電池內阻、循環性能和高溫存儲性能。

第二部分閉口充電時間,如果沒有電壓限制,長時間充電會造成電池過充,短時間充電會使電池內部電極活性物質未被完全活化,SEI膜不緻密、不完整影響電池性能,因此該部分充電時間應結合充電截止電壓共同控制。

第四部分閉口放電時間與電池的放電深度有關,在沒有放電截止電壓的限制下,電池放電時間越長,電池放電深度越深,導致電池過放,壽命縮短。

3、化成充放電截止電壓對電池性能影響

第一部分開口充電(預化成)截止電壓即電池預充後的截止電壓,預化成的目的是去除雜質和形成SEI膜。其中雜質包含水分、微量元素和微量的金屬雜質等。化成截止電壓對SEI膜成膜的反應路徑有影響。

An等通過對SEI膜的研究及其與循環的關係,發現電解液添加劑不同,添加劑的反應電位不同,通過控制預充截止電壓來控制電解液中添加劑的反應而控制SEI膜的形成,得到性能優良的SEI膜。

第二部分閉口充電截止電壓即電池充滿電的截止電壓,電壓過高會使電池發生過充電,造成過量鋰離子從正極活性材料上脫出,並在負極表面沉積,形成鋰枝晶。過充電也會使正極分解,釋放出氧氣,氧氣是造成電解液分解的催化劑。此外電解液溶劑會與負極表面沉積的活性鋰反應,造成正極活性物質損失,電池發生容量衰減。

董琪等通過研究不同充電截止電壓對錳酸鋰離子電池的電壓、容量等性能的影響,發現錳酸鋰材料鋰離子電池的放電容量隨充電截止電壓的升高而增加,但充電截止電壓過高會造成負極表面析鋰,電池容量衰減,且負極析鋰形成的鋰枝晶會刺穿隔膜造成電池內短路,影響電池的安全性能。

范小平等以軟包型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為研究對象研究充電截止電壓對鋰離子電池循環性能的影響,發現將充電截止電壓從3.65V提高到4.00V,電池的放電容量有小幅度提高。通過對比上述兩種充電截止電壓的600次循環數據發現,充電截止電壓為4.0V的電池容量保持率為97.5%,充電截止電壓為3.65V的電池容量保持率為99.0%。

曹政研究充電截止電壓對單晶NCM523/石墨體系電池性能的影響,發現隨充電截止電壓提高,電池的容量、電壓平台和能量密度有所提升,但倍率性能、高低溫放電和存儲性能劣化,循環性能在前800次沒有明顯影響,但800次後充電截止電壓較高的電池循環壽命衰減速度最快。

第四部分閉口放電截止電壓是將電池首次放光電的控制電壓。電壓過低電池發生過放,負極集流體發生腐蝕,負極表面SEI膜破壞分解,重組後的SEI膜性能差,電池阻抗增加、充放電末端極化增加,造成電池充放電效率降低、循環性能變差。

Ouyang等通過實驗研究SONY18650型鋰離子電池在過充和過放情況下的熱性能,發現電池在進入過放階段時電壓急速下降,電池表面溫度持續升高直至41℃,持續約250s後電池的電壓和電流幾乎下降到0V和0mA,這是電池的一個自我保護機制,防止電池過放和過熱。

Wu等以容量為40Ah的方型鋰離子電池為研究對象研究電池過充和過放,通過用1C放電速率將電池放電到不同的截止電壓發現放電電壓從3.5V降到1.5V 時電池溫升沒有明顯升高。但當電壓降到低於1.5V時,電池的電壓、溫度和阻抗發生急劇變化,最大溫升速率為20℃/s,電壓降為0V,電池失效。

4、老化時間和溫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老化時間是首次充電和首次放電之間的間隔時間。鋰離子電池在首次充滿電之後需要一定的靜置時間來去除電池內部極化,對電池的容量和阻抗都會有明顯的影響。

Reichert等用18650型鋰離子電池研究靜置時間對鋰離子電池循環性能的影響,發現靜置時間對電池的性能有明顯影響,電池靜置時間≤2h和無靜置的循環性能和阻抗沒有明顯區別。本項目組通過研究以磷酸鐵鋰為正極,石墨為負極,容量為24Ah的動力電池老化時間對電池性能影響,發現隨老化天數的增減,電性循環壽命增加,分別2d@744次@90.10%、3d@744次@90.42%、4d@744次@90.86%和14d@744次@91.32%。

溫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溫度升高,電解液及添加劑分解加速,負極表面SEI膜增厚,電池內阻增加。目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成分主要是LiPF6,在過高的溫度下LiPF6會發生熱分解,生成PF5,PF5會進一步與電解液中的水分發生水解反應生成 HF。HF是造成正極材料發生金屬鐵溶解的重要原因。

Coron等用18650鋰離子電池為研究對象,分別在0和25℃下進行老化實驗,發現在25℃下進行老化的電池其壽命至少是在0℃下進行老化的2倍。

Rodrigues等通過研究石墨電極中高溫固體電解質膜)SEI,發現SEI膜的熱脆性是造成石墨負極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通過實驗證明化成過程中增加溫度可以提高SEI膜的強度,在90℃下形成的SEI膜表現出優越的熱穩定性,降低了電池的自放電率。

為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的高溫循環性能,電解液中添加了甲基二磺酸亞甲酯(MMDS)添加劑,MMDS添加劑能夠很好地改善電池的常溫和高溫循環性能,並且隨著添加劑用量的增加,電池循環穩定性隨之加強。但該添加劑對溫度較敏感,在高溫下使用和存儲會使添加劑色度、酸度上升,影響電池性能,所以應嚴格控制電解液的存儲溫度、電池注液後的靜置溫度及電池排氣化成溫度,防止MMDS失效。


【每日分享一點知識,有益點讚收藏】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整理而成,僅供學習交流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權請聯繫我予以刪除

文獻參考:王玲玲, 馬可人, 劉萍. 化成工藝對鋰離子電池性能的影響[J].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22(004):04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