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隨筆:回不去的元宵夜

中國鄉村美文 發佈 2023-02-05T09:48:45.719024+00:00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日期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日期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在這些文人騷客的眼裡,元宵節最有趣的莫過於賞花燈、猜燈謎、詠燈詩、吟燈聯。但是,在我們家鄉貴州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或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祈禱在新的一年裡家人身體健康,諸事順利。

在貴州黔西南這地方,正月十五就有一個習俗,上山祭祖。祭祖,是家族裡面一年最隆重最莊嚴的祭祀活動,在民風來說,超過了清明。大家熱熱鬧鬧,老老小小,背著紙錢、香、蠟燭、供品、燈籠。每到一個祖墳前,由最主事的家人長輩開始牽頭打掃墳前,然後擺上祭品,點上香和蠟燭(現在蠟燭大多是電子的了,為了避免引火燒山、危害森林),大家按照輩分三拜九叩給逝去的祖宗行禮。長輩們會把一年到頭家裡面發生的事情簡要的告訴逝去的祖先,以視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期望來年家裡風調雨順,兒孫安康,賺錢順順利利等。

在貴州遵義習水一帶,就有「燒蝗蟲」的習俗。每年元宵節,在早上吃過湯圓後,村中年輕人就召集一起,上山砍竹子。家家戶戶也拿出干木材,選一處村中大型空地,將砍回的竹子和木材堆積很高,待吃完晚飯後,全村老人孩子在一起「燒蝗蟲」,這個習俗流傳數百年,在今天看來,其實就是一場大型的篝火晚會。

「燒蝗蟲」相傳,在元宵節當天「燒蝗蟲」,祈福全村來年莊稼有個好收成,村中老人孩子平安健康,也是迎接新的希望,是對過去的緬懷。在元宵節當晚,村民們還會圍著火光唱山歌,待「黃蟲」燒完後,再點著火把,繞著全村走一圈。從遠處看,燈光焰火閃耀山間。村民們在一起狂歡,到了深夜,村里年輕人還會組織一起「偷青」。 偷菜節,流行於貴州省一帶的苗族節日,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男、女未婚的青年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偷菜是很有講究的,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最早和自己的意中人相守一生。在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古鎮舉行「滾龍鬧元宵」活動。「滾龍」是寨英古鎮當地特有的民俗藝術,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每年正月十五日夜,土家族民俗「炸龍」活動均會在德江中心城區拉開序幕。每年「炸龍」都會雲集很多條龍燈隊伍,並吸引了近幾十萬群眾駐足觀看,場面震撼令人心跳。德江土家族民眾過元宵節分為白天和黑夜兩段:白天以舞龍、耍獅、花燈表演等為重;元宵夜則炸龍狂歡。相傳該縣在600多年前就有「舞龍求雨」的圖文記載和土家舞龍、炸龍的傳統,並延續至今,此項活動已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當年關臨近,濃濃的年味點燃異鄉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愁。但浮現在腦海里那些年的年味,再也回不去。


審閱:李志平

簡評:作者圍繞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敘述了民風民俗的豐富多彩及其逸聞趣事。有知識,有看點,更能從中深刻體悟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終審:嚴景新


作者:顧華:筆名霧渙風月,貴州七星關人。黑龍江依安詩歌協會、綿陽市青少年作家協會、七星關區作家協會會員。詩觀:人是宇宙之心,詩是人心之靈。

編輯:卜一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鍵字: